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358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特立獨行的狗

2014-12-01 05:11:26

不特別的青春,不特別的自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作為一個擼瑟(Loser),我覺得我被時代拋棄了,不知道什麼是成功者什麼是菁英人士的象徵。我的人生一直在錯誤中荒廢,沒有紮實的鑑賞能力,沒有堅強的內心。我這種人沉浸在過去就是本該如此。跟之前看過的一些電影比起來,《匆匆那年》它沒有那麼戲劇化,情節反而顯得平淡,節奏舒緩。這部電影的一些東西觸動到我,觸動我考慮自己,回憶舊人老事情。我已滿足。

和一些朋友交流,他們說角色們作死,情節幼稚,不刺激。我不爭論。「作」這兩年才火起來,我們也習慣了用這個字來評價一些人。我承認自己是擼瑟,承認幼稚過。可能別人太成功,又或者不敢面對內心的自己,不敢承認。

整部電影的調調優雅節奏舒緩,它能帶我平心靜氣地進入不完整的人物內心。主題鋼琴曲出現過幾次變奏,對應著角色當時的不同情緒,呼應著電影的主題——對過往時間的喟嘆。風雪中的方茴蹲在曾經誓言的地方哭成淚人,她站在陳尋樓下等了一夜,她對陳尋無法忘懷。他們為愛情努力過,用心過,哀怨憂傷的琴聲訴說的就是這種情緒。再誇張再激烈的戲劇又如何,它終究只是故事,我們是故事裡的局外人,如果再成了生活的局外人想想也挺可悲的。用心感受和共鳴,可能才是生活的一部份。

當坐在診所床上的方茴肯定地回答喜歡陳尋,此時一個窗簾搖曳的鏡頭,這種小細節契合那個年紀孩子們會心的浪漫。沒有應答之後的擁抱,默默著坐著,看著對方,看著窗外,就這麼簡單單純。

方茴發歷史作業的長鏡頭裡,方茴偷偷給陳尋傳紙條,陳尋若無其事地走出教室,方茴隨後跟出並疾步超過他,到了教學樓門口,兩人挨著站著,他用身子碰碰她,她也碰碰她,默契地微笑,之後忽近忽遠在校園走著。整個鏡頭裡,兩人默契地變換著距離,一句話沒說,青春時期愛情裡的羞澀、私密、悸動、含蓄、純潔等都表現了出來。這種階段,沒有擁抱,沒有接吻,連牽手都心有餘悸的時候,我看得會心一笑,感覺溫馨。

說到作,那又多少人不是這樣呢?
愛情裡的關係逃離不了幾種可能,我愛你你也愛我,我愛你你卻愛著他。趙燁從高中就死心塌地地愛著林嘉茉,林嘉茉視而不見只把他當作朋友,卻一心愛著籃球隊隊長蘇凱。趙燁和林嘉茉為此都遭受著不被接受的折磨。愛上圈中密友,愛上打籃球的男生,這在每個人的青春里都見識過或者經歷過。陳尋和方茴從相愛到誤會,最後分開依然無法忘記對方。方茴用放縱的一夜情麻痹自己,很多人無法接受她這些行為。我不知道這跟買醉、痛哭、絕食等以極端的方式表示不愛的深愛有什麼區別。這確實挺幼稚的,它屬於成長該走的路,要不然現在哪來的成熟。這些哪些人又沒經歷過,他能坦白地接受自己嗎?還是只有勇氣評價別人?

看電影吐槽到底有多重要?比感受它,喚起與生活的關聯更重要嗎?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各不相同,感情冷暖自知,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清楚。不管怎樣,我們最終回到生活中,落到泥土裡。

可悲的是,我們都健忘,就像電影裡那樹上的記號。高中之後只有方茴找到過,其他人都沒有。可能我們也變了,不再有心地記住過去的時光。也許別人的故事,調動我們的感受,成為我們記憶過去的契機。

是不是我們被塑造得太過奇怪,忽略了自己的普通。作為凡夫俗子,我們經歷過太多相同,想來這點多少有些令人難以接受。我們經歷過相同的故事,可能感受也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它只屬於我自己。

不是影評,更像觀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