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6 / 1,129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九吟

2014-12-02 06:34:29

隕滅與凝聚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隕滅與凝聚
        豆瓣評論裡很多都是在評論哥哥的憨傻(奸)、姐姐的文青(自我)、弟弟的委屈(小受)。我卻獨理解母親的不容易。
       姐姐是一個很自我的女孩,她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種自我先是傷害別人,繼而是傷害自己。
       幼稚園一排小孩坐在那蹲馬桶,姐姐一個人坐在那痴笑,無動於衷,包括抱小孩、修玩具也始終帶著一種不在意不上心的表情;與軍官套近乎的時候,以贏了軍官作為入選的要求,一方面顯得其不通世故,另一方面也顯得她很自我,哪有贏了別人還讓別人給你好處的——不過這也顯得姐姐確實是一個無腦的文青女;無視工廠工友的受傷一方面表明人與人之間的麻木,一方面也說明其不會經營人際關係,或者說她的心不在這裡,不屑於經營;在街道張揚的拖著降落傘騎車,無視碰撞和影響,說好聽點叫心靈的放飛,說不好聽點你有管過被你撞翻的行人的安危麼。尤其是母親抓降落傘跌倒在一邊,她不理不睬的轉身離開更是無比寒心;至於偷錢去買酒的事就更不用提了,完全淪陷在自己的夢想里而無視家庭的負擔。
       不過剛則欲折,帶著一顆玻璃心去闖蕩,回頭世界還你的就是一記沉重的錘子。
       哥哥我倒是覺得是一個可憐人,不過可憐之人自有其可恨之處;他帶著一點憨又帶著一點小心思。他從小因為病症得到了大把的家庭關愛,但也因為這種愛而被屏蔽於外界世界,因此即使被同事欺凌也還帶著一種討好的臉色來攫取所謂的友情;同樣由於獲得關愛,所以把一切都當做理所當然的,糖果是我的,女人也應該是我的,糖果是母親主持分的,女人自然也得找母親了。母親分的糖果自然可以隨意給鵝吃,可惜女人就不是母親左右的了。
       把所有都當做理所當然的結果就是結婚後被一個更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的女人管教,胖子的下半生可想而知了。
       弟弟是一個很感性敏感的男生,他有著姐姐一樣嚮往美好的心思,卻少了姐姐的行動力,他的存在就如同電影裡所說的不過是家裡的影子,他的表情始終是呆滯的,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是一種例行公事的神情。重要性不如哥哥,折騰又不如姐姐,可是即使是影子也是有尊嚴和想法的。於是分糖果的時候留下了紅色的糖;哥哥送傘時的拒絕——果然是親兄弟傷的最深,哥哥把糖給鵝吃,弟弟就用傘扎哥哥;當然最狠的就是下藥毒死哥哥,可見一個長期被壓抑的靈魂可以爆發出多大的扭曲力場。
       可是無論他如何掙扎,卻還是逃不出影子的命運。特意炫耀的斷手無人回應,吊兒郎當的照面依然沒有人在乎,最後所有掙扎都耗盡了,認命般的臣服。
       父親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很懦弱的角色,也許這就是弟弟未來的寫照。其在家中的地位僅僅高於弟弟——年輕版的自己。母親把關愛大部份給了哥哥,父親作為丈夫的情感得不到釋放,女兒,兒子都不認可自己,其作為父親的權威也支離破碎,乃至給女兒塞饅頭都帶著小心和膽怯。
      這種家庭困境也許恰恰是母親所造成的,但是支撐著這個家庭的也只有強勢的母親。孰對孰過,實在是難以分說。
不過正如在雨中做煤球的表現可以看出。大雨滂沱,各作鳥獸散,重新回來的是母親而不是無能的父親,不是有著小心思的哥哥,不是自我的姐姐,更不是委委屈屈的弟弟,可見無論如何,家庭少了母親將不復存在。
      哥哥病症是母親長年的心病,姐姐時不時的發作是母親當下的心悸,幫不上忙的父親和弟弟不僅沒法出力偶爾還會拖後腿。但是正如在大雨中一個人率先拯救煤球的堅持,生生在全家人面前毒死鵝的狠辣,找陶美玲演戲的溫情,錢丟了後的自責和脆弱,多面的母親用強勢的愛讓性情迥異的五口之家即使有再多裂縫依然共同在樓道里吃飯。
       不過母親也只是將將讓生活繼續而已,至於夢想,至於理想,早就湮滅成粉末。
       任你心比天高,白馬王子不過是眼前邋遢大叔;任你情深似海,昔日廠花哭倒在桌下;小心思再多還是娶一瘸婆娘;再怎麼扮強勢還是只能吃軟飯。
       所有的所有都抵不過日常的摧殘,隕滅殆盡。
       不過也許夢想沒有了,但是人情卻始終在。
       生活雖然殘酷卻不失溫情。哥哥被辭退了生著悶氣,卻還是去給弟弟送傘;弟弟不喜哥哥,但是哥哥澡堂摔倒還是半裸衝出澡堂尋求幫助;姐姐不喜歡這個家庭,但是哥哥被欺負了還是要找人出氣。
       夢想在日常中隕滅,但是卻發酵成了另一種溫暖——家人。這種溫暖有如孔雀,你看它時它不在,你轉身時它卻開了,但是它始終都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