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358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ony83624

2014-12-02 21:37:32

《忙裡偷閒時光機》——匆匆那年影評


每一代人都有他們自己的青春時代,每一個青春時代都有它們各自獨特的烙印與記憶。而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出爐一些紀念青春的作品供人回味,人們似乎一直對青春題材有著共通的執念。創作者讚頌著心中的永恆,觀看者尋找著自己的影子。在電影中我們透過光影追憶著曾經的青春夢,在這夢中我們又還原,寄託,修飾著各自未竟的心願,雕琢出屬於自己的青春墓誌銘。為什麼我們一直迷戀著青春?這正是多年來創作者與觀看者共同營造的循環命題。

關於刻畫青春的電影如果以年代為界,代表60後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70後有《致青春》,80後則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些影片從各種角度各種層面為我們展現出屬於各自時代的記憶與傳說,我們都可以代入進這些影片中,體味主角在相應的年代裡經歷的故事與心情。《老男孩》風靡的原因就在於編織出一張回憶的搖籃,讓你回到當初那麼簡單那麼純粹的時代,哄一哄疲憊的你,並試圖喚醒那時還保持的激情。《頤和園》則是深刻挖掘女主角在青春時期迷茫追問的過程,時代的背景除了營造真實的氛圍,更烘托出片中人物所作所為的質感。而這一次,主打80後主題的影片《匆匆那年》穿過夏天裡的輪番宣傳,在今冬臘月登陸各大院線。關於導演自不待言,從第一部《將愛情進行到底》的一鳴驚人即可看出對於青春題材的把握功力,而此次轉換年代,講述了一部以陳尋、方茴等一群死黨為代表的80後的愛恨糾葛。整部影片通過現在與過去兩條線索穿織起來,在陳尋的一次次反思與回憶中,鋪開了那些一直積壓心底的往事,所有的來龍去脈就在那幕盥洗室內,流水不斷滑過手掌的特寫中開啟了一扇時光大門,帶領我們穿梭回當年重新再來一遍。

關於設計,相信很多人都欣賞細節上的推敲。整部影片下來,最直觀的印象便是影片中那些近乎真實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一次次喚醒了同樣作為80後的我,關於青春時期的記憶。那些年少時的經典元素一一上演——灌籃高手,還珠格格,寬大的校服,陽光下的課桌。還有那些青春期裡的標配——友誼與愛情,錯綜的情感糾葛,滾軸溜冰打群架,酷似安西教練的大叔一句:你們是最強的!伴隨著音樂立刻熱血沸騰。那些狗血的深情的猶如塵封中的底片再次拉出,放映著專屬80後一代的青春盛宴。毫不誇張的說,在佈景道具與美術設計上直接把在場的觀眾時空轉換到了那個年代,看著那幾個鮮活可人的主角們在陽光下穿梭,以為自己也身在其中,甚至恍然覺得當年其醜無比能不穿就不穿出的校服,現在看來都是那麼的親切好看。還有深夜為了避開家長,躲在屋內與心愛的人打著相思的電話,誰又沒有經歷過呢?而裡面每一位演員的表演,又進一步加強了觀眾的代入感與真實性。倪妮在扮演高中時期的方茴時,那種與心愛的男生四目交錯,踮起腳尖兩拳微攥的小心翼翼,絕對是重現了那個年紀情竇初開的模樣;陳尋在大家的記憶中,每個班級里都會有這麼一個帥氣迷人,體育學習都不錯的男生,他和方茴的戀情是典型的金童玉女形象;鄭愷依舊在諧星之路上探索前進,那個神經質般鼻子出氣的設計,就能體現出他對角色挖掘的力度有多深入,而那種講義氣為兄弟擋槍的作為,是每個小團隊必不可少的人物;張子萱飾演的林嘉茉特別接地氣,哪個朋友圈裡沒有這麼一個大大咧咧的女漢子,而女人本性中的小心思她也照舊刻畫的入木三分。魏晨演的暖男喬燃,團隊組合里最穩定最默默付出的也正是這類人。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尤其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環境或自身許多東西是會變的,況且各自早就有與對方不協調的問題存在。陳尋與方茴一個總愛飛,一個如陸地,之後介入的沈曉棠剛好彌補了總是單飛的陳尋。趙燁執著愛著林嘉茉,而後者卻一直鍾情於蘇凱。喬燃一直默默站在方茴的身邊,對陳尋的劈腿自然恨之入骨。如此錯綜的糾葛,他們的小團體也註定會分崩離析。如果說陳尋的劈腿是為了暫且逃離方茴過度用力的愛,那麼方茴的報復性初夜則是用傷害自己來傷害到陳尋。年輕時,都那麼驕傲,所以深愛時用盡全力,而傷害時也撕心裂肺。在那個年紀,雖然都愛著對方,反而只會用傷害的方式驗證著彼此的感情。那時最聰明,也最笨拙;最用心,也最痛心。不過換個角度來說,人其實是追求痛苦的,似乎也只有在痛苦中人才能學會成長,於是生活在煙燻酒精的浸泡下,多年後的陳尋總是神情嚴俊的抽著煙,趙燁極力掩飾也蓋不住當年的倉惶,喬燃更加沉默,林嘉茉看似閒庭信步實則也有她欲說還休的無奈。80後在經過社會打磨後逐漸退去青春期時的奔放與活力,所以影片中的90後可以說是作為一個不安份因子出現,目的就是要打破沉悶的現狀,才能釐清之前的來龍去脈,找回失去的一些東西。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不遺憾。當時荷爾蒙那麼旺盛,世界剛展現在眼前還那麼大,總想找個對手並肩作戰闖天涯,或者一較高低證明白己的存在。所以青春時再怎麼折騰,身心修復正處在頂峰時期,休息一個晚上第二天立刻能量值爆滿,繼續躁起來。人只有在身體狀況走下坡路時才容易服軟,年紀增大的過程中,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健康壓力三座大山輪番轟炸,再也沒時間停一停故作憂愁,困頓傷感時想叫出三兩好友喝口酒都難,看著那點都快熬幹了的湯水,自己都替自己悲哀,情感在脫離年輕的載體後,不再可愛,無法熾烈,愛過傷過後的疲憊身軀連生活都應付不過來,更別奢求有精力勻出情感繼續上演需要兩個人的真摯。所以當年縱情,如今寡情,所以影片中就算都長大成人也各自擁有事業的主角們,在面對心結時依舊像孩子般扭捏推脫,所以婚禮時蘇凱的虛假作態另嘉茉無話可說,他們也終將變成他們曾經討厭的那類人,而我們在台下看著似曾相識的他們。

故事就是這麼簡單,沒有離奇曲折,沒有盪氣迴腸,有的就是那些如時空置換般的還原,還原得好像再過一遍青春期。影片中的一些手法融入了張一白導演細緻入微的設計。比如從最開始仿若時光的流水,海灘邊被浪花沖走的字跡,我想這些都在表現導演闡述的青春易逝。正是這些風格保持一致的元素,滲入到觀眾的心裡,也是打動觀眾的細節。設計最漂亮的一幕我認為是二人在醫務室內,告白與認可之間的拉鋸,呼之欲出的第一次動情牽動著心弦。而影片中的一些段子,又充滿了接地氣的幽默,如保險套的尷尬,數SK紙幣等等,這些都是應屬於那個年紀,那個時代的小註腳。張一白,這個胖胖的細膩的男人,化身成機器貓,拉開了時間抽屜,讓我們坐著時光機一路溯源,再次從最美好的時光里一步一步看著自己的演變,那些事情我們都經歷過,也將在影片裡再次經歷;那些動過的感情我們也都留過遺憾,也將再次感嘆遺憾。這一次的時光之旅,相信導演帶著我們並不是去解決那些遺憾,而是再次審視當年的自己,紀念自己。所以最後作為敢說敢做的90後妹妹,就是要通過她的追問,一點點揭示出陳尋這幫80後們一直在逃避的心結,梳釐清那些就此認命的藉口,也是唯一能夠直面自己人生的解決辦法。好在那塞納河畔上的一襲紅裙,搖曳生姿,回首時風再次吹拂過她的側臉,淡然一笑,芳華如初。這一定是釐清自己內心後,放下了一切負擔,對再次啟程時最好的期許與祝福。

青春一定要這樣嗎?充滿傷害,充滿遺憾,充滿無法挽回?我想,對我來說青春就是《致青春》里鄭薇為了追求愛慕的對象,大膽地跑到舞台上放聲高唱《紅日》的場景;《匆匆那年》里大雨中兩個互相傷害的人割捨難分的心痛。無數種假設都是擺設,即便多年後幡然,再怎麼重新選擇也還是一樣。不然,你不犯錯,不糾結,不遺憾,不痛痛快快的在那個年紀追求你想追求的事物,那留著大好的青春有什麼用呢?歲月沉澱下來的固然更講究品質也更加香醇,然而萬物生長在最初時的肆意熱烈與未知的無限可能性,才是人們一個勁追憶的根源吧。就像影片中跨年夜的初吻,如煙花般絢爛綻放;籃球隊團結一心最終三分絕殺,那是最好的時光;一前一後你喊一句我應一句的浪漫,多年後怎麼還會有人陪你玩這樣的遊戲?多想一個傳球,再次接力回到那個時候繼續揮灑暢快,連受傷也痛快。再回望這些生命中的遺憾,就像陳尋用心寫的那首歌,一直陰差陽錯沒能親自唱給方茴聽,直到片尾在回憶中才拼湊出一首完整的匆匆那年。這也正是為何在任何年代裡都會層出不窮著那些講述青春的故事。

相信80後一代的你,不管青春時光是平平淡淡的度過,還是激昂跌宕的精彩,都會從這部影片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這部電影是獻給80後的回眸凝望。在那些吉光片羽裡的細節中,在整整跨世紀的變遷中,我們都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是我們最初來時的道路,佈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腳印。兩小時的電影時光輪轉,燈光亮起回到現在,也是該向自己的青春和解,向自己的青春道別。






                                                                 tony83624 2014/12/2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