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358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rionettE

2014-12-03 08:42:26

關於我們懷念的那些失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們是從何時開始習慣把大把時間用來懷念的?在週而復始的日子裡,「懷念」讓我們總想把手機裡的照片翻回到最早的儲存段落,總能在一字不落的倒背出曾經學過的詩句,總要在三五好友相聚的酒後對過往窮追不捨,總會在陰天或者暴雨的午後靜靜的發一會呆,傷一會神。
     過去我們迫切想要長大的時候,興許還不能清楚地意識到此刻的感懷眷戀,也會這樣的劍拔弩張。
     《匆匆那年》也許是國內目前最好的青春電影,它真實的讓人滿懷期待,又殘酷的讓人措不及防。它讓我們回到了這代人都曾經歷過的那個時代:白色泥土味的運動校服,陽光刺眼的升旗儀式,永遠板著臉的班主任,寫不完的課後作業,眼神乾淨的男孩女孩,說好要好一輩子的哥們朋友……那是屬於我們的,最好的時代。
     故事裡的方茴,也好像會出現在每一個人的回憶中。中學時代的那個女孩,總是安靜的低著頭,聰明卻不愛說話,齊劉海梳兩個辮子,某個笑起來的瞬間很動人。你會為了吸引她的注意而三番五次的惡作劇,你會在放學偷偷騎車跟蹤她關注她的一舉一動,你會因見不慣別人欺負她而挺身而出,你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她。
     無關學歷家室,無關審美愛好,年輕的荷爾蒙讓這一切都顯得輕而易舉。
所以要慶幸自己在當時能夠突破種種屏障,及時的早戀一次。要知道,長大以後的感情觀,早已經不起折騰。小時候的我們還敢談及愛情,可現在的人們卻只剩唏噓感情。對於依舊孑然一身的大多數們而言,簡單已經是最不可多得的字眼。
     可悲傷的是,那些播撒在學生時代的鮮嫩愛情,卻鮮有開花結果。看似堅貞不渝,卻並非堅不可摧。
     敗給了懵懂,敗給了幼稚,敗給了莫名其妙,敗給了年輕的那個自己。
     所以在我看來,《匆匆那年》裡的故事,不是在講遺憾,而是在講失去。
     方茴就這麼清楚的停留在陳尋的記憶里,可二人卻再無交集,哪怕她還是像以前那樣一點沒變。
     林嘉茉曾經迷戀的蘇凱也成了庸庸碌碌為生計所困的業務員,那時的義氣瀟灑卻消失不見。
     片子裡沒有講過中間消失的那些年裡,故事裡的他們都在幹什麼,也許他們也都像趙燁一般,遇到了一些人,愛上了一些人,傷害了一些人,最終湊合了一個人。
     愛情這種東西,對於大多數來說,都不是從一而終的,不是你,也會是別人。只是一個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的小機率遊戲。
      所以何必糾結於陳尋和方茴為什麼那麼相愛,卻沒有在一起呢。
      就跟今天的我們一樣,回不去了啊。
      這大抵才是「懷念」的真實原因。沒有人真正想變回過去的自己,就跟沒有人可以拒絕長大一樣。青春,不過是一場幻夢,沒人質疑它的存在,也沒人能抓住那些瞬間。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跨年那天,陳尋一次次的大聲喊著方茴的名字,方茴一聲聲越加堅定的回應。對我而言,這才是《匆匆那年》里最讓人潸然淚下的部份,不是那些蓄意煽情的背景音樂下,佯裝熱血的慢鏡段落,而是那些看似零碎的、斷斷續續的校園回憶。我會記得我怎樣喜歡上那個女孩,我會記得你當時怎樣在我懷裡哭泣說要一輩子在一起。
      可是傻瓜,我還是說了對不起。
      電影裡面理想化的是,在現實敘事線里,至少在若干年後,曾經的死黨們又因為一場婚禮聚在了一起,嬉笑怒罵的回味了當時的種種。但事實上,我們十年不見的那些老友們,你們還好嗎。就算見了面,還會像從前那樣無話不談嗎。
      這才是現實對於「懷念」最尷尬的回應。但我還是要感謝這美好的120分鐘,帶我回到那些不可能再重來的故事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