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358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乞拉朋齊

2014-12-07 02:40:08

實在拍得太匆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剛從電影院看完《匆匆那年》回來,感覺很失望,雖然我事先也看到了很多差評,但還是沒想到差到這種程度。如果每個人的青春都是這樣的,那我求求導演還是把我的29塊錢退給我吧,這個電影讓我覺得我的青春被糟蹋了......

當然,之所以這麼不開心還是因為《匆匆那年》是我從高中到現在一直很喜歡的一部小說。作為一名貨真價實的少女,我心中比較成功的幾本青春小說就是九夜茴的《匆匆那年》、辛夷塢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還有八月長安的「振華中學三部曲」,尤其是《你好,舊時光》。

之所以喜歡這些,是因為它們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真實性:《你好,舊時光》在描寫初中、高中生活上最真實,我尤其記得八月長安描寫教室的窗簾,風大的時候會被吹起,坐在窗邊學習的人就被罩在裡面了。這個實在是太真實,我以前每次夏天坐在窗邊,自習課都會花上一會時間和窗簾搏鬥;《致青春》在人走入社會之後的選擇上最真實;而《匆匆那年》應該是在人懂事和不懂事之間的描寫是最為殘酷和真實的。(其實《何以笙簫默》也很不錯的,但我個人覺得缺乏真實性,男的等了女的7年而且家裡還有仇什麼的......看看小說就行了)

隨便評論幾句,順帶著連電視劇版一起比較一下。

首先是陳尋,在選角上毫無疑問電視劇版的要更成功。就憑一點:陳尋這個角色是北京人。原著的作者九夜茴是北京人,而非常富有時代感的原著的故事發生地是北京也很明顯,五位主角一起經歷了建國50週年、千禧年跨年、北京申奧成功和非典時期,再根據時間線推算,幾位主角應該是82-84年之間生人(九夜茴自己生於1983年),應該是很典型的80後的一代北京人。

電視劇版的男主角楊玏,87年生人,從小就在北京長大,很可能就親身經歷過原著所寫的那些標誌性事件,在電視劇中念台詞基本也使用北京口音,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要比彭於晏合適的。

當然,我很愛彭於晏的,小學時候就很喜歡唐鈺小寶!!!!!我只是想說他確實不合適......還是那句話,原著是非常有時代感的,他的身份沒辦法帶入,國語雖然進步了很多,但還是有台灣腔,另外,太帥......

為什麼說太帥也不行,原著裡的陳尋到底帥不帥,從很多劇情描寫推測來看,帥,但並不是那種特別耀眼的帥,或者說他身上最突出的氣質並不是帥。我認為讓陳尋可以在高中時代脫穎而出吸引妹子的,他身上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應該是自信,甚至有一點點自負。

這種自信就是他骨子裡與生俱來的一種氣質,原著里來看,陳尋的家庭雖然比較普通,但很和睦、生活水平在標準線以上、有一定知識水平、且從小到大沒什麼波折,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比較開朗、膽子大。再加上陳尋聰明(原著里暗示他本來是能考上清華的)、有義氣、長得還挺不錯。BINGO完美了!

因此陳尋這個人是非常自信的,而且走到哪裡光芒會biubiubiu放射得非常快。他當班長、對抗老師、參加籃球賽、考第一、那簡直都是順利成章的事情,他自信方茴肯定會喜歡他,自信自己隨便放棄一道高考大題前途依然光明、自信自己拋棄方茴也是沒辦法的事,自信自己可以分手之後關心方茴而不繼續傷害她,包括他最後說方茴的孩子是自己的,本質上還是源於這個人自信,自信自己可以擋下一切。他永遠相信他做的一切選擇都是有道理的、對的。

這種氣質確實比較難演,電視劇和電影的男主都差很遠那。當然,也不能強求太多是不是......非要比較,楊玏版還是略勝一籌。彭於晏可能是太帥了,直接掩蓋住了這個人物的其他性格特點,電影這種改編形式,雖然限於篇幅,但還是可以成功地塑造出一個立體的人物的,但是看完電影之後想起彭於晏完全沒有什麼明顯的「陳尋」的感覺。

陳尋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質,說通俗點是夠義氣,說文藝點叫善良,他這個特質放在方茴身上就是一種「不忍心」,這種不忍心是構成小說後半部份悲劇的最大誘因,在這點上電視劇和電影都沒怎麼表現出來啊摔!大概也是這種情感實在很複雜不好表現吧。他不跟方茴好也就得了,又看不得方茴半點過得不好,還非惦記著人家,分手後時不時發個簡訊問問、送個四六級題、甚至最後直接演變為主動說方茴的孩子是自己的。渣男有木有~就比如分手後無人組第一次喝酒,陳尋拉著方茴不讓它喝,方茴求他說你讓我咋地都行咱倆還能再好嗎?這個地方明明就該男女主角演技爆發的一場戲,但是電影裡拍成了一場鄭凱踢桌子鬧劇是咋回事!還有兩個人去醫院打胎,方茴說這孩子要是咱倆的就好了,陳尋說我們除了孩子什麼都有了,但是電影裡兩個人的台詞念的都什麼啊......

分手之後才是重頭戲啊!我求求各種影視改編能別總把目光放在高中甜甜蜜蜜搞些美圖秀秀濾鏡下的慢鏡頭好嗎!!!!!!!!!

寫了這麼多有點累了,不過方茴是肯定還要再說的。

方茴的電視劇和電影演員都不行,都不符合,主要還是因為都是女演員,常年被人捧活在攝影機下的,確實很難演出那種自卑和絕望......

方茴比較自卑,而且這個人的精神世界比較單一,導致她在很多事情上基本只有一根筋,說白了就是孩子傻啊,而且這個人有點無趣,音樂啊旅遊啊電影啊遊戲啊她一樣都不感興趣,至少原著沒提。電視劇版倒是給安了個張國榮和小王子,但感覺微牽強。

當然,分析一個人永遠離不開過去和家庭,而這些都是電影沒強調的,而且改編的方向很偏。原著里是這樣的,方茴從小父母離婚(而且這是90年代,方茴周圍單親家庭可能並不是特別多),爸窮媽富,離婚後還總為怎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對方茴最好的爭執不休,經常吵架。方茴跟著爸爸生活,偶爾去媽媽那住,應該從小也沒啥朋友,上初中惹上了個混混,人家為她打架死了(雖然其實跟方茴沒關係),然後上高中了。

命苦的娃啊你說她不自卑誰自卑啊......而這種自卑直接導致她的世界沒啥有意思的東西,認死理、一根筋、一旦有人對她好,她全世界就全是這個人;這個人要是不對她好了,她活著也沒啥意思了。比如陳尋。

電視劇里把她爸她媽角色轉換了,媽窮爸富,還勉強可以接受。但是電影裡完全就亂了。。。好像是她爸原來沒錢騎自行車接她放學,大學發家了開轎車接她了?What?並且隻字未提她母親。這就讓方茴這個人性格來源和她的又傻又倔的人生選擇不夠有說服力,電影版的方茴就沒啥性格的感覺......人物塑造太平了。。。就不停給倪妮慢鏡頭,慢鏡頭,慢鏡頭,配上一縷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陽光,哎,這種照片連我現在都不拍了好嗎......

整個《匆匆那年》里,方茴是變化最小的,最堅守自己的選擇的,最傻最倔的,所以她最慘。她和陳尋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也不在節奏上,她根本就跟不上陳尋。高中時還好點,大家都困在一個教室裡,節奏不同也不影響啥,但有一段倆人被發現早戀不敢在一起呆著了之後,這種節奏不同就很明顯了。陳尋依然有很多朋友,過著他眾星捧月的生活,但方茴就只能自己默默地被愛情、家裡的壓力還有高考的三重壓力下勉強生存著。大學之後,世界廣闊了,各色各樣的人多了,方茴就跟不上了,分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但真正的悲劇並不在於方茴和陳尋註定要分手,而在於方茴的世界實在是太單一了,她又半點不肯和這個世界將就。童年父母離婚、初中有他人死亡陰影、高中以為找到此生摯愛了,大學人家出軌了。所以後來她自己糟蹋自己也是可以想像的了,也是全書最最讓人感到心痛不已的地方。

當然,也是電影半點沒表現出來的地方。

至於電影都講了些什麼呢?我已經忘了,也不想記得......

還有趙燁、林嘉茉、喬燃,都是很值得推敲的角色。電影的選角,林嘉茉勉強合格,但是我覺得小說里這個角色有些作,電影沒表現出來,而且電視劇和電影都選擇性地迴避了小說中一個很重要的情節:林嘉茉上大學之後也喜歡陳尋了,這簡直就是繼愛情失意之後壓倒方茴,讓她遠走澳洲的最後一根稻草。至於鄭凱演的趙燁,170的個怎麼進籃球隊?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魏晨的喬燃,我覺得還是拍電影還是不要輕易啟用非專業演員,念台詞功力太令觀眾沉醉。至於陳赫的蘇凱,我已經無力吐槽了。

哎。你說喜歡的青春作品永遠會被商業化的電影改編得面目全非,是不是就和青春本身一樣,是一件無奈的事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