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7 03:11:26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片之前,對霍金並不了解甚至存有偏見,天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當然,看完《萬物理論》,我還是不了解。
標題「萬物理論」感覺根本片不搭,顯得冷靜,理性,站在上帝的視角仰望。我從來不相信有上帝,好吧,但我相信有鬼神。
片頭有一句話很戳中我,「如果一個人不能動,不能說,那他還能表達什麼呢。」看著霍金一步步走向輪椅,本片中大段的鏡頭放在兩人的相處,但我覺得霍金的心理活動缺少了太多。
抿嘴,不停地抿嘴,抽動嘴角,不停地抽動嘴角。他的笑,一直沒有是達到眼底,感覺很壓抑,感覺像不屬於這個世界上的人一樣。
直到,於千萬人中,不偏不倚地遇見了黛西,一個勇敢的女孩。照顧他那麼多年,似乎仁至義盡,可是前面的情話「我希望我們能一起白頭到老,能有多久就有多久。」卻彷彿還在耳邊。
於是,再多的愛都敵不過日日夜夜的照料。即使,在餐桌上她對霍金的那套理論嫻熟在心,可是她的臉,眼神是嚴肅的,木然的。而另一邊,霍金像個討糖的小孩子一樣,細數著現階段他唯一可以引以為傲的東西。那時候,黛西遇見了一個正常的男性,健康,開朗,並且不介意。喬納森或許普通,不像霍金那麼天才,可是他有的,卻是霍金恰恰缺少的。一個身心俱疲的女性遇上這樣的男人,無法不傾倒。
簡直不難想像,黛西會投向喬納森的懷抱,可是心裡總有希冀。撐了那麼久了,再堅持一會兒吧,再堅持一會就好了。可是堅持什麼呢,她能做的都做了,生了三個孩子,沒有了愛,也就沒有了再堅持下去的動力。
霍金很明白,他說:「帶著喬納森一起去野營」。在波爾多歌劇院裡霍金的病情卻惡化了,誰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呢,我覺得導演應該多給他幾個長鏡頭,簡直不夠表達出他內心的矛盾,難受。反正看得我揪心的疼,又不到位。
直到那句話的出現,瞬間淚崩,「黛西,黛西,給我你的答案。」她的答案他早已知曉,這句話他終於沒有發出去。愛她,就放她走吧。我給不了你想要的,一開始我就明白,現在你明白了,我怎麼好忍心再繼續困著你?謝謝你,創造了這三個孩子,屬於我們的孩子。以後,我可以活下去了,因為,我還有活下去的動力。以前,是你;現在,是孩子。
最後的顛倒蒙太奇,不正是霍金的真實心理嗎?倒回去吧,時光快倒回去吧,回到我們相遇的時候,相互說一聲你好,然後再來一遍。
我贏了全世界又如何,還不是輸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