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個人的武林--KUNG FU JUNGLE

一个人的武林//

6.5 / 8,276人    100分鐘

導演: 陳德森
編劇: 陳德森
演員: 甄子丹 楊采妮 王寶強 白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五金

2014-12-08 03:35:20

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文化


看完這部《一個人的武林》之前,我正巧參加了公司的太極養生社團。每週三、週五,公司請了體育學院的年青教練,來給我們傳授24式簡易太極拳。大家普遍感覺是學太極是一件很奇怪的體驗。從來沒有一項運動,是像太極拳這樣的讓人感覺無所適從,手腳很難協同合作,完全做不到教練那樣的靈動飄逸。並且,為什麼我們會本能地認定教練的動作是那麼的靈動飄逸的,我覺得這本身也是挺有趣的。

後來有一天,我們開始學推手。教練讓我們兩兩搭對感受一下。過會兒輪換到我對面的是我們這個太極社團的發起人「駿哥」。推了幾下,駿哥看到我不得要領,就開始提點我。從他那裡我才知道,推手是為了練習感受對方的力道和方向,感受對方的力道就可以做到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而站好樁、把自己變成一個球,就可以穩定居中,化對手的勁力於無形。後來他談到學生時代去河南陳家溝學拳,在練習中被太極拳師用各種技巧給放倒的當年情景,說來還無比回味。等我們再練回套路時,就感受姿勢要協調得多了。

「現在太極比賽都是比套路,比誰的動作好看。其實太極拳是用來實戰的。再這樣玩花架子下去就太可惜了。」他一臉的擔憂。

我也不太懂他的擔憂,但總覺得他說得滿有道理。回到家,我百度了一下「太極實戰」,發現一個關於太極的新世界為我打開。我了解到了太極拳應該不是張三丰創造的、當代太極拳哪幾家最強、陳家溝有武藝高強的四大天王。而四大天王之一的王西安大師,他的二兒子叫王戰軍,是十多年的常勝將軍。不過現在還沒搞清楚,武當派和武當三豐派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又看到清末民初,在那個群雄並起、風雲變幻的時代,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詠春拳這些武術流派被推到了極高的位置。武術被尊稱為「國術」。1933年,張之江先生創建中央國術館。武術名家孫祿堂教授教形意拳,楊澄甫教楊式太極拳,龔潤田教吳式太極拳,陳子榮教陳式太極拳,吳俊山和孫玉昆教八卦掌和擒拿。。。值得一提的是,孫祿堂是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幾大家皆通的泰山北斗一樣的人物、孫式太極拳的開創者,而楊澄甫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楊露禪----楊式太極拳的創始人。可想而之,當年武術有著多麼崇高的地位和普及性。比如,周恩來總理就是一位有著武術造詣的政治家。他的老師是韓慕俠先生。而韓先生位列晚清十大高手。這十位高手是董海川、大刀王五、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韓慕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看到這些名字,我想大家一定能聯想到一些什麼。

而後,時光變換、人事滄桑,武術在大陸被禁,漸成弱勢,太極拳變成了太極操才得以在90年代風靡了一陣子。而在台灣香港,武林變成了電影電視裡的功夫。劉家良的父親劉湛先生是黃飛鴻的徒弟「豬肉榮」林世榮的徒弟,其屬洪拳正宗。關德興、李小龍、元奎、元彪、袁和平、成龍、洪金寶、甄子丹這些我們熟知的功夫明星和武術指導,也各有傳承,他們在電影中延續著武術的精神。於是我們在《一個人的武林》的片尾,看到甄子丹用很多武術指導、武術導演和製作片的畫面,向這些前輩致敬。十分感人。

其實我一直是一個比較悲觀的人,在寫這篇文章時,我本來想說的是:在這個時代,中國武術已經被人塑造成了一種拿來觀賞的文藝種類,也認同駿哥對於目前武術現狀的擔憂。逝去的武林,其實背後是逝去的文化。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大多數人都看不大懂文言文,也不懂太極拳背後陰陽變化的精深意境,不懂八卦掌背後八卦易經的哲學原理。我們急切地學著英語和各種國外傳過來的先進科學和管理方法,但忘卻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那些美好的、有著無比魅力的東西。但話又說回來,中國人用了一百多年,從積弱發展到現在的國力,也算是極大的成就了。到底是忘卻傳統、還是奮起直追,這些可能需要再過一百年才能作評價吧。

而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可以做的也許就是自己來用心學習一下太極拳,以後教我女兒學習書法,來為中國文化力行傳承和延續,並在這種傳承中感受中國文化之美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