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orothy_霖

2014-12-08 07:27:25

我們的青春還能被消費多久?


第一次看匆匆那年這本小說的時候,我哭了。只是白字黑字,人物卻都非常鮮活。彷彿能看到操著一股北京腔的兄弟子個,和方茴溫柔的眼神。整個故事情節其實並不復雜,由一個看似旁觀者的人分段講述,過去和現在交叉著,非常自然,沒有刻意的去強調時代背景,卻處處帶著那麼點滋味,總能撩動起你對那個時代的一些些回憶。

總之,那是一本業界良心或者說至少不會讓人討厭的小說。我從來都不鄙視網路文學,儘管文學一旦加上網路兩個字就總甩不開一股廉價味兒,彷彿分分鐘都可以被那些永遠不會下架的經典文學藐視到底。其實如今被捧在聖壇上的人,也有總有那麼些曾經混得不怎麼樣。比如勞倫斯當年還被判成情色作家,如今還不是一波一波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教授拿他的寫論文,裡頭情色的東西也可以分分鐘分析出各種主義和思想來。匆匆那年嚴格來說也屬於網路文學,不過後來太火,才得以出版,然後改編成電視,還得以拍成電影,以近期主打的姿態進入各大院線。

如果說搜狐獨立製作的16集電視劇都只能算差強人意的話(豆瓣評分8.1),那這次的電影就是妥妥兒的不及格了(豆瓣評分5.7)。雖然豆瓣用戶大多為文藝青年或偽文藝青年,可畢竟這個年代大家都覺得文藝是一個十分有文化、可以加分的屬性,因此也挺有參考性。匆匆那年電視劇我也看過了,啟用了大量新人(小鮮肉),雖然演技生澀,但也許是因為時間充足,感情線倒還是描述地清清楚楚。而且作為業界的一次創新(只在線播放),無論是前期宣傳還是作品質量都還是不錯,不少原著黨也還覺得可以接受。反觀張一白導演的這場年度青春大戲,延續了近兩年懷舊青春的噱頭,有著超強的明星陣容和明顯高質量的拍攝和剪輯,卻只想讓我問一句,我們的青春到底還要被消費多久?

首先說說亮點。第一、片尾曲,這也是電影宣傳團隊做的非常棒的地方。電影還沒上映,歌先火。林夕作詞,王菲獻唱,幾乎是黃金搭檔了。大概王菲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吧,所以青春懷舊片還都找上了她。先是 致青春,後有 匆匆那年 。她用依舊天籟的嗓音和在樂壇無法撼動的地位,把一首首遊走在詭異和好聽之間的歌唱到火。(對比下彭於晏在電影裡唱的版本就知道了……)但不得不說不管是致青春、愛不可及還是匆匆那年,它們的旋律都非常適合改編稱各種版本用在電影裡當背景音樂,很合小清新們的口味。

第二、拍攝剪輯下了真功夫。首先我不是一個專業人士,也沒有任何專業背景,充其量算個電影愛好者,所以以上和以下觀點純屬自娛自樂。真要說起來,我總覺得郭導的小時代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最近兩年電影的拍攝風格。強大到被吐槽像PPT畫面感,文藝到華麗的長鏡頭,和對細節的注意,這些其實對於一部電影來說都可以說是加分項。實在忍不住感嘆,文藝這種弄好了就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雖然同樣破碎難懂卻成經典,一個弄不好就褒貶不一了。匆匆那年在這點上其實可以說是讓我非常驚艷。

尤其是最後一幕,我們從七七的鏡頭裡看到了身在巴黎的方茴(只看了原著的同學不要問我為什麼是巴黎不是澳洲,還有七七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鬼人物,因為……我也無解)。首先看到的是七七攝影機裡的巴黎,然後七七叫了方茴一聲,就開始超倚在橋上的方茴跑去。鏡頭晃動的同時逐漸拉近,這時觀眾都開始期待了,女主要出現了要出現了。因為抖動的原因,開始畫面還非常模糊,然後逐漸我們能看到一個紅色的身影,然後慢慢地,七七停下了腳步,這時我們看到美麗的女主一點點的回過頭來,身著紅色的長裙,長髮隨風飄著,背景是充滿浪漫風情的歐式建築。然後鏡頭再拉近,女主銷魂地笑了笑,輕輕捋了耳邊的頭髮,噢天,這時我的小心臟就受不了了。女神啊……前面裝了110分鐘嫩的倪妮終於展現出了自己的女神本色,瞬間秒殺。諸如此類的手法還出現在電影的開頭,一個人搬著桌椅艱難走在路上的方茴。陽光照在她的身上,鏡頭一點點拉近,但因為光線卻始終有點模糊看不清楚。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旁邊跑操的男生一個個呆滯的眼神……然後面部輪廓慢慢地越來越清晰,觀眾的期待值也就跟著不斷拔高,然後美麗的女主就出現在大家視線里。古人用的猶抱琵琶半遮面、欲拒還迎、欲揚先抑的手法真是妥妥兒地宇宙通用……(我又開始亂用詞了)再有電影中間有幾幕場景也拍得十分驚艷,幾乎驚艷到香艷。大多都離不開攝影師對光線的巧妙的運用,陽光下少女輕揚的髮稍,有些透明的白襯衫和隱約可見的身體輪廓和小腿的陰影,這真是一場春上村樹式的視覺盛宴……

接下來我要開始吐槽了。

第一、一群北京小孩兒的故事彭於晏一口港台腔是要怎樣。雖說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雖說明星可以拉票房,但也不能太不尊重故事背景吧?不管是小說裡的陳尋還是電影裡的陳尋,那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男孩,你好好講好國語也就行了,這全程港台腔違和感多強你們造麼……要是那會兒誰家孩子真這麼講話,家裡大爺大爺大媽估計分分鐘削死你了。要不是長得太好看,估計觀眾都想分分鐘砸爆米花了。說到這裡,又想提一下演員職業素養的問題了。有個電影叫萬箭穿心,講的是一個發生在武漢的故事。當時看完了電影還不覺得,後來才知道女主根本不是武漢人,是提前做了幾個月的準備,天天跟著學武漢話,才有了電影裡原汁原味的表演。這國外電影也是一樣,一個美國人一股英國腔算是怎麼回事,所以很多非常有名的演員他們都需要在英音美音甚至澳洲音之間自由切換,比如妮可·基德曼、比如娜塔莉·波特曼……

第二、導演你可以改劇情,但不可以毀劇情。導演大筆一揮,趙燁的婚禮成了串起成個故事的主線,忽然冒出來的新人物七七竟是方茴從未提起過的妹妹,蘇凱從陽光大男孩變成逗比曾小賢(整場電影只要陳赫出現的地方大家都笑了),方茴轉學的痛苦回憶變成一場慢鏡頭的鬧劇,諸如此類其實都還可以接受。可或許是導演花了太多功夫來體現懷舊情懷,整個劇情可以說是支離破碎,人物關係混亂,觀眾根本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劇情就又跳到了另一個維度。感情戲也完全沒有循序漸進,為了跳到下一步而設置情節的痕跡太明顯。為了製造畫面感而捨棄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無異於製作PPT(事實上電影確實分了好幾個小標題,儼然綜英課做的PPT)。況且放一首還珠格格的歌,擺上小虎隊的海報,用上老式諾基亞,凸顯申奧成功、國足慘敗就是懷舊了嗎?就是情懷了嗎?導演的思路大概就跟我這篇影評一樣,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完全沒邏輯吧。

第三、打著青春懷舊的旗號,不過是在消費大家對青春的回憶和感懷。第一隻螃蟹,大家尚且覺得新鮮,然而一個個關於青春的標籤打在一代人的身上,反而只會讓人開始懷疑和厭煩。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是這樣,不是所有人都要經歷這些,回過頭來看一看,我們真的是電影裡這樣想的嗎?拍得好還能接受,拍的不好的尤其痛恨,比如之前的《同桌的你》,根本是在誤導後來人對一個時代的印象啊。大家都都想懷念過去,都想從電影裡看到過去自己的影子。這也是為什麼這個題材在國產電影低迷的情況下還能一火再火,可是這樣下去我們對青春的懷念還能被消費多久?就像現在的抗戰、諜戰劇,恐怕也在難有像亮劍這樣的好作品了吧。

最後,我想再說一說陳尋和方茴。看完電影,朋友問我覺得他們還有沒有可能在一起。我的答案是不會。陳尋和方茴,是兩個世界的人,儘管也有共同的朋友,卻還是一個像太陽,一個像月亮。

或許從那場籃球賽就註定了他們悲情的結局。陳尋是一個享受聚光燈和掌聲的人,長得好看,成績好,善交際,文能彈琴寫歌,武能玩兒籃球打群架。所以他總是會看不到方茴,因為方茴實在是太容易被淹沒在人群里了,而他卻總是那個站在人群中的人。方茴對陳尋的喜歡本來就是從開始一點點的好感,慢慢到後來的全心全意。一個本身文靜內向的人,能頂住父母老師高考的壓力,低著頭帶著委屈繼續和陳尋在一起,本身就說明了一切。可陳尋卻容易看不到,看不到她的隱忍和付出。而方茴這種內心倔強驕傲到不行的女孩子更不會主動告訴陳尋自己的想法。內心脆弱敏感得不行面上卻不肯說,再受傷在難都要驕傲地走下去,這些特點在方茴發現陳尋喜歡上了別人的時候,表現的尤為明顯。這種性格是真心招人疼,卻也真的彆扭到不行。

總覺得喬燃或許真的更適合方茴。陳尋是一把火,燒得熱烈耀眼,到最後卻實在傷人。而喬燃則像一個溫柔詩人或騎士,迷戀著一朵丁香的美,卻能說出「是我的,不是我的,都喜歡」這樣的話來。他們都一樣喜歡小王子,有著不一樣的默契和相似的性格,只可惜卻錯過了。陳尋也許真的愛方茴,但他內心也同樣渴求著一個像沈曉棠這樣熱烈的女孩子。他說沈曉棠是一隻鳥,能和他一起飛得更高。他們同樣屬於人群,屬於掌聲,懂得直接明了的跟對方說自己的心事,而不是彎彎繞繞,百轉千回。

但不管是電影還是人生就是這樣,哪兒能事事都那麼適合。況且人總歸是貪心的,都想著既有紅玫瑰也有白玫瑰。只不過像韋爵爺這樣的人生贏家比較少就是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