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仙桃兒

2014-12-08 07:59:29

《匆匆那年》:緬懷青春是假裝自己還有情懷的道具


     在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和天后嗓音的催化下,我陪盆友去電影院看了《匆匆那年》。但是不好意思,這不是影評,我不是只想老老實實說這部電影,因為我也說不出什麼好話。
     這兩年商業片導演們似乎發現青春懷舊片是塊香餑餑,成本比武俠科幻大片都低,還比都市愛情片聽起來好像還多了那麼點格調。於是這兩年冒出了好多或痛徹心扉或清新純粹的青春們來從觀眾的荷包里伸手要錢:《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青春》,《同桌的你》還有《匆匆那年》。(不好意思,我沒辦法背著自己的良心說《小時代》是青春片,它總得來說和青春沒半毛線關係。PS:這裡說的全部都是電影,和原著小說無關)
     用錢打個分,作為參照物對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覺得值50塊錢看個IMAX;那些年值得買個30塊的電影票,外加可樂爆米花雙人套餐;致青春也買歌會員票25塊去電影院看看好了;《匆匆那年》的話,假如有12.9的特價票那你就看一下吧,9.9的超特價票就更好了,其中最起碼3塊錢要給倪妮,1塊給鄭凱,嗯,5塊9,它就是這個價。
 
已經沒了,才會緬懷

  這幾部電影都講的是少年時代的感情,我放在一起說並且儘量避免劇透,但是,老實說這種片子沒啥劇不劇透的,開場不到五分鐘你就知道他們倆最後有沒有在一起了。我們之所以這麼青睞這些題材非常簡單,只有那時候的感情是可以,應該,也確實就是最純粹最真摯的,過了青春,大家在成人的現實生活里,大家有事業要追求,有人生意義要追尋,有責任要擔負,再愛的不管不顧死去活來的,往往有著不負責任,幼稚可笑之嫌,失了分寸,就不美好了。所以從頭到尾從頭到尾都沒有得到過的沈佳宜還是離你而去又後悔不已的陳孝正,都是你青春里美好的印證,不因為從未得到或者已經失去而可笑。但是在匆匆那年的片尾字幕升起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不管驕傲的還是依依不捨的,我的青春進度已經用完了80%以上了,我已經和許多來買票看片的人一樣,只有在人工加工挑選的電影裡,在那些似曾相識有改頭換面,重口味的濃墨重彩加工過的風景里,為別人的青春擠出一兩滴鱷魚淚。雖然曾經除了它你什麼都沒有,但是現在青春已經淪落成你下班後的消耗品,跟吃飽飯後擼的兩根串地位差不多,是你每天冰著面生活下假裝自己還很有情懷的道具。

電影的分寸感

  馬伯庸說金庸小說里「大情大悲的橋段很多,若論最微妙、最隱晦同時也最讓人感嘆的,莫過於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七章。滅絕師太告訴張無忌,她的師父、郭祖師的徒兒叫做風陵師太。初讀不以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細針刺入心中,隱隱小痛,卻移不走,撫不平。」郭祖師就是郭襄,郭襄和他的大哥哥楊過就是在風陵渡初相遇的,然後才有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後來情節。
  許多真正能戳到你心裡的痛處是不見血光的,是不慘烈的,是你哭都哭不出來的遺憾。大生大死大悲大喜好表現,但是大不代表一定有力量,慘不一定代表感情深。所以美好的部份,慘痛的部份和搞笑的部份都不能失了分寸感,一部電影把握住了分寸感,就不會淪落成奇葩。在我看來《那些年》對感情的處理比《匆匆那年》高級,它的分寸感比匆匆強多了。愣頭青小伙子使勁追班上成績好人好的女神的故事,常見但容易共鳴,但是在常見中挖出的全部是共鳴而不是平淡,你覺得它很真,就像你青春里做過或者見人做過的事情一樣。而不是螢幕上一對角色們撕心裂肺了一番之後,你回神想想,這是群腦殘啊。《匆匆那年》竟然還不忘搞笑,曾小賢版的蘇凱後面婚禮上的主要作用就是搞笑了,前面也時不時冒出一些搞笑來,笑得突兀的嚇人,不如《致青春》開頭的輕搞笑的分寸,你看陳孝正出國之後,鄭微還有真搞笑的笑點嗎?但是匆匆呢,最後婚禮上是鬧哪樣啊?考慮過那東北話新娘的感受了嗎?
    我喜歡有分寸感的人,也喜歡有分寸感的電影。文化藝術作品要提煉生活,強化衝突,但是高手就是要讓低機率時間顯得順理成章,這是藝術創作者的能耐。衝突就是戲,誰都能交待衝突,但是你的衝突要比別人的好看就是因為他更真且更強,為求強和失了真,就失了對戲的分寸感的把控,觀眾就會齣戲,因為太假了,一齣戲,你的敘述就完蛋了。

不是只要夠慘就夠感人

     我最受不了地方在於為了讓青春更濃墨重彩一點,故事是一定要衝突強烈,感情濃重的,怎麼重呢?要嘛死個人,要嘛墮個胎。(前方劇透預警)中國的電影是沒有分級的,吃棒棒糖的小孩和裝假牙的老太都可以買票去看的,我認為不管什麼樣的情節鋪墊,我們能理解角色的經歷和情緒,但是還是要對於自殺或者墮胎的情節,是的,姑娘我很同情你,但這件事是你犯的嚴重的錯,你應該為此愧疚半生。所以,方茴也好,周小梔也好,都是做錯事了的,這不是什麼為愛犯得傻,你沒半點好驕傲的,這是人命關天的事,你是兇手或是幫兇。別人不能因此大你說你罵你看不起你,但是你自己要知道這是錯的透透的。也不是這種情節絕對不能出現,畢竟這似乎是個出現機率頗高的現象,偏偏同桌和匆匆兩句中對這個情節的展現都讓我覺得十分勉強,把一個社會問題級別的事情表現的愚不可及。

特寫不是抒情的唯一手段

  前陣子還看了《太平輪(上)》,看完看到網上有人吐槽說:確定太平輪不是郭敬明拍的嗎?就算是比較喜歡細節特寫和清新畫風的女生如我,也忍不住實在是要說,現在的商業片導演們,除了用特寫真的就沒有別的手段表現感情了嗎!回憶下匆匆那年的畫面,除了中景近景交待情節之外,全部都是大片大片的各種逆光順光側光的女主特寫,戀愛前的心動要逆光特寫,戀愛後美好要逆光特寫,失戀的痛苦要逆光特寫,回憶的憂傷要逆光特寫,凡是女主角回頭必定是逆光回眸,方茴姑娘你走路都迎著光嗎?你是向日葵嗎?眼睛不會疼嗎?還是鏡頭和綜合表現的手段太貧乏了,特寫這種景別是視覺上的刺激效果最強的,所以直接突破心理距離,對著人家姑娘的眼睫毛,紅嘴唇或者小腿肚特寫特寫特寫,用視覺刺激來觸發觀眾的情感,在一片超近距離的畫面中,觀眾被極不舒服的強迫著愛上了那個本來就很美的姑娘。
     但是這個姑娘可以更美更動人的,哪怕隔著老遠。

竹葉青和普洱茶

     -(害怕劇透者請直接跳過本段)-我不知道原著是怎樣的,電影裡的陳尋就是個始亂終棄的花心渣男,方茴就是個玻璃心的文藝腦殘少女。渣男為了看起來和田震一樣老哈哈的沈曉棠(導演的選角我也是醉了)拋棄了高中初戀方茴,玻璃心少女就自我作踐,貢獻了自己的身體給差人品純反面角色路人甲,還意外懷孕。次要人物的感情脈絡倒稍微合理一點,就是最後俗了點蘇凱和趙燁那個東北話的老婆讓我覺得用力過猛,齣戲。
    最後的vcr里鏡頭出現了一襲紅衣的方茴在巴黎街頭,又是逆光一回頭的特寫,我心裡咯噔一下,倪妮回來了,這不是方茴。我忍不住想,為什麼不年老色衰,或是拎著菜場上買來的一隻雞牽著穿開襠褲的兒子呢?這部電影果然是女性角度的瑪麗蘇。
     可是現實里以前你喜歡的喜歡你的人,往往沒有那麼好或者那麼不好的走向,他們就還是當時的樣子,又一點也不像當時,不好不壞的,就那樣。
     我也不知道別人的青春是怎麼樣的,這些年國人都很喜歡青春劇,大家都時不時懷念少年時代的自己。誰都不願意說自己的青春比電影的差,我們開玩笑說好看的人才有那年,我等屌絲只有匆匆,但是心裡都對那個幼稚無知的自己視若珍寶。我們沒有那麼完整的感情故事,沒有那麼強烈的起承轉合,可是青春的感情特點就是不完整的,不成熟的。但不代表它淡。
     你認認真真愛過某個人,不過離去的時候你沒有固執的在樓下站了一宿;
     你沒心沒肺的離開過一個人,不過為了和他在一起你沒故意少做什麼的大題目;
     你天昏地暗的失過一次戀,不過再見面的時候他也才不會對你唸唸不忘;
     但是你當時的感情不比任何電影裡的任何一個人弱。
     真正的青春愛情淡淡的,飄飄的;也濃濃的,沉沉的。
     再長大一點之後,也有純粹的愛情,但是那種完整的蓬勃的生命力意境沒有了。我們懂了戀愛的哲學和技術要點,但是再有這樣的愛情就會因為被咬疼過所以放不下那顆自衛心,就有擺脫不了的疲勞感。我們明白愛很重要,但是理解,包容和合適也很重要。你過去愛喝竹葉青,喝吐了,後來聞都聞不得竹葉青的味道,愛喝養生的普洱茶。你當時對竹葉青的愛,和現在對普洱茶的愛,是截然不一樣的。但都是真的。
  你會時時緬懷當初喝竹葉青的感覺,但是現在你已經喝不了了。這才是我們愛它的原因,電影都想說青春愛情的真純和慘烈,可惜講成了真蠢和腦殘,讓大家都覺得,哎呀既然你們分開了過得這麼不好,何不在一起呢?可在我眼裡,時間的河從手心溜過去,許多分別和失去雖然難過卻不是錯誤,是帶笑之淚,是你與人生的握手言和;青春的不可重複性,才是它動人的光暈。
  所以吶,親愛的導演們,青春的愛情在我眼中這麼重,拍的時候,稍微走點心行嗎?





PS:
對了,我後來才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張一白的上部電影是《一生一世》,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假如沒有看過,那麼,千萬不要去看了。
翻翻女神高圓圓的劇照就可以了,那是唯一能看的部份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