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填縫膠

2014-12-08 18:51:14

經濟搭台,文明唱戲


昨晚去看了舍弟魂牽夢縈的《匆匆那年》,無論作為商業片還是廣告片,這電影都不值這票價,還是半價的學生票。
近年來隨著80後們陸陸續續步入30歲大關,緬懷青春的文學作品就跟同學會一樣層出不窮,很多作家也因為諸如《致青春》、《匆匆那年》之類的作品而躋身作家的行列,這類作品打的就是年代牌,只要是親身經歷,多多少少都能引起同年代人的共鳴,唯一可惜的是這類作家的青春故事很可能只夠寫一本小說,無法量產,在這點上就不如以類似方式成名的網路歌手們。
在匆匆之前,沒看過什麼80後緬懷青春類電影(以下簡稱後春),印象比較深刻的後春是趙薇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可能因為電影在我母校(一直特反感母校的說法,哪有那麼多娘,哪有娘三四年就不要兒的,所以還不如叫前女友校)取景的緣故,覺得這電影特有親和力,而且單從導演層面上講,《致青春》是值票價的,依我愚見,後春最重要的其實是年代感,《致青春》的年代感營造的很好,取景,道具什麼的都沒有明顯硬傷,而張一白導演相形見絀,99年的時候就出現08年上市的優酸乳,倪妮在高中時穿上了我初中那會的新款reebok,這是道具師的失敗,也是植入廣告的失敗。所以後來鄭愷結婚張子萱送伊利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走的就是變3中舒化奶為富不仁的路子,霸道的很。
後春中普遍四大要素,分別為:女生打胎,男生出軌,有人落榜,有人出國,這個我在觀影前的預言無一例外的全部實現了,可是卻沒有什麼默契感,就好像每次去唱歌前我都能料到有人要唱某種水果真正聽到的時候想封閉聽覺一樣。於是張一白拍出來的學生時代,顯得極為魔幻,早戀在那年代應該算是比較嚴重的事情,我是指被家長及學校知道的話,而在片中卻是一筆帶過,女主的面癱父親天天接送她就完事了,男主的家長都不用喊,我估計按這邏輯就算懷孕了也只要男主付醫藥費然後老死不相往來,面癱爸爸就放過他了,唉呀媽呀還有這種好事。
與高中時代的不合時宜的寬鬆相比,大學一下子就變得相當嚴謹,男女豬腳因為課表不一樣而不能時常在一起,這居然成了分手的主要原因,導演在告誡我們,大學談戀愛一定要找本班的,跨專業肯定要分手的,雖然結果的確是如果跨專業戀愛最後很有可能分手(當然找本班也差不多),但是理由真的不是因為這樣好嗎,導演在數學大題中寫了歐姆定律和五胡亂華,最後結果是正確的,閱卷老師應該會覺得他不會這道題目而且抄了別人的答案。所以後來女主懷孕沒有找電線桿上的無痛人流卻以自己的真實資訊在正規醫院打胎,也就在情理之中,不要責怪學校老師那審問的語氣了。
當一個70後導演有了50後的三觀,那麼他就可以被稱為是「第六代導演」了。
第六代導演對於年代時間節點的選擇,顯得極為自大和盲目,千禧年,世界盃,申奧成功,改革開放,是本片的四大主旋律。前三個在片中明顯的呈現出來,改革開放的體現則有些隱晦:面癱父親在女兒高中時候騎著自行車接送女兒,到了大學一下子就開起來那年代的標準高級公務用車級別的奧迪100,而沒有任何鋪墊,唯一的解釋應該就是黨的政策好。可是海報及宣傳中提到的非典,片中卻閉口不談,我心中腦補的是《食神》中基哥鄙夷的那句:哼,給你手好牌都不回答。竊以為,非典是個很適合書寫的節點,類似《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氛圍,風聲鶴唳環境下男女主角艱難相愛,由於非典而不能見面顯得相對自然,嫌隙由此產生可能會合理一些,甚至可以讓女主被隔離,刻畫點細節什麼的。然而導演就像害怕非典到來似趕緊加入那個酷似黃秋生的搖滾女孩,硬生生的讓男主憑空多出一大堆時間去和她研究音律,莫名其妙的就和女主分手了。導演為了讓彭於晏洗白,不惜把倪妮打成破鞋,那句做愛即相愛的教誨,讓我無地自容。
說了這樣高道德觀教誨的彭於晏,卻和倪妮來路不明的黃毛妹妹一夜情了,不能不算是高級黑,而眾人對這個發國黃毛藝術家卻像面對央視記者一樣,再拙劣的提問都能耐心回答,甚至於她最後那個AV畫質的VCR都能算圓滿完成鄭愷的任務,留下一個紅衣厲鬼般的倪妮告訴我們未完待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