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個人的武林--KUNG FU JUNGLE

一个人的武林//

6.5 / 8,276人    100分鐘

導演: 陳德森
編劇: 陳德森
演員: 甄子丹 楊采妮 王寶強 白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機龍之助

2014-12-08 19:32:23

豈能丟了香港功夫片的顏面?


《一個人的武林》號稱是一部向動作片台前幕後致敬的電影,但從影片的質量來看,導演有點言過其實了。可影片基本上還是傳達出這樣一個訊息,功夫武俠片已是虎落平陽,動作明星們競相爭寵的景像也都是老黃曆了。近年來,在越來越多元化的類型創作中,功夫片呈現出一片頹勢。傳統的拍攝手法顯得過於陳舊,只能藉助科技的力量耍出點花樣,但是其中真正能拿得出手的精良之作著實不多。
2014年,甄子丹與王寶強可謂冤家路窄,繼年度渣片《冰封俠:重生之門》之後,兩人在《一個人的武林》中又狹路相逢,一場雞血四濺的惡鬥再度展開。甄子丹的身手我們早就瞭然於心,他出演動作片不算什麼新聞。可寶強哥就不同了,觀眾心目中的他仍然還是《天下無賊》裡的傻根、《泰囧》裡的殺馬特、《哈囉,樹先生》裡的鄉村非主流,這些無一例外都是屌絲角色。在去年口碑頗豐的《激戰》中,寶強哥客串了一回土豪,實現生平第一次小小的逆襲。不過在《天註定》之後,粉絲們又恍惚了一下,原來我們的寶強哥也能演一個不苟言笑的冷血殺手。
王寶強成名後幾乎把「我在少林寺學過」這句話掛在嘴邊,他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功夫夢,在《冰封俠》中終於圓夢了,可寶強哥沒想到這一覺醒來就是冰天雪地。可能許多人覺得王寶強拍武俠功夫片不過是玩玩票,可是在電影《一個人的武林》中,他又殺了個回馬槍!而且這部電影子乎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甄子丹只不過是出來暖暖場。
電影《一個人的武林》以一宗撲朔迷離的命案為導火索,講述了王寶強扮演的武痴封於修瘋狂殺人的故事。從本質上講,《一個人的武林》並不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傳統功夫片,而是一部連環殺手電影。影片的情節也是圍繞著一環扣一環的殺人事件構建起來的,看似匪夷所思其實還是合情合理的。可與其他電影中的變態殺人狂不同,封於修對於殘害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毫無興趣,他只殺會功夫的人,而且殺的都是一等一的功夫高手。
在《一個人的武林》中,封於修是個典型的偏執狂,他醉心於武學而無法自控。封於修的確是個變態殺人狂,但是他並非無端殺人。封於修每殺死一個功夫高手,便是對於他功夫觀的一次實踐。封於修在片中瘋狂殺人的動機有兩點:其一,「功夫是殺人技」,在他看來功夫就是用來殺人的;第二、成為天下第一的野心,膨脹的權力慾望逐步扭曲了他的心靈。明白了以上兩點,我們也就理解了封於修看似不合理的殺人邏輯。不過,封於修殺死那麼多功夫高手,目的無非是引出隱退的夏侯武,為此他甚至拿小師妹威脅後者。
可是王寶強扮演的這個變態殺人狂真的站得住腳嗎?縱使影片的動作場面精彩紛呈,一拳一腳,有板有眼,但仍然遮蓋不住人物塑造上的空洞浮誇。電影中的封於修彷彿一塊榆木疙瘩,他的形象完全是由言語中的「殺!殺!殺!」和行為上的「打!打!打!」撐起來的,對於他癲狂的情感世界我們所知不多。正常人都明白封於修瘋狂殺人是有著複雜原因的,可是導演是如何處理的呢?封於修只不過偶爾使出幾個犀利的眼神,或是不時搬出幾句高冷的台詞,除此之外完全看不出體現王寶強演技的地方。看過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的都知道,王寶強確實身手不凡,一看就是練過的。可電影《一個人的武林》的硬傷偏偏就是王寶強打得很過癮,可是封於修的靈魂卻被夾在了門縫裡。
那麼甄子丹對於電影的貢獻又在哪裡呢?作為實力派動作明星,請他來而不讓他露兩招豈不是虧大了,此外甄子丹還是掛名本片的動作導演。在《一個人的武林》中,甄子丹的深厚功力主要體現在兩場戲中。第一場就是影片開始時,淪為階下囚的他想要出獄破案,被逼無奈只好徒手對打十七人,這場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在《葉問》中的類似場景,在那部電影中甄子丹同樣是以一敵眾。第二場可圈可點的動作戲就是片尾他與寶強哥的對陣了。熟悉動作片這一類型模式的影迷都知道,片尾大決鬥向來是影片的壓軸戲,西部片、武士片,甚至連最近幾年大為流行的超級英雄電影都在遵循這一傳統。
片尾的動作戲固然是打得精彩,那麼為什麼封於修就偏偏跟夏侯武槓上了呢?因為封於修認為自己打敗了夏侯武才能成為真正的天下第一、也因為夏侯武是個真正懂功夫的行家。說到這我們就要重新來看一下甄子丹所飾演的這個夏侯武了。片中的他誇下海口,可以協助總督察陸玄心偵破連環殺人案,因為他懂功夫,因為只有他深諳「先拳後腿次擒拿,兵器內家五合一」的玄機,而影片的敘事就是順著這條線展開的。說到這裡,我們也就不難發現,導演陳德森無非就是想借電影《一個人的武林》給觀眾上一堂課,告訴大家什麼才是真正的功夫,從而哀嘆功夫的消逝,哀嘆功夫片時代的終結。
作為一部向香港動作電影致敬的作品,細心的觀眾都會發現片中出現了許多李小龍的電影海報,間接夾雜著成龍、劉家良等昔日功夫巨星的電影鏡頭,導演甚至搬出了邵氏的頭牌姜大衛。猶記得六十七年代的香港影壇,邵氏一家獨大,而邵氏每年拍出的武俠功夫片都要佔到其電影產量的一多半。在《一個人的武林》中,姜大衛已是廉頗老矣,讓他拜倒在寶強哥的石榴裙下豈不是丟了香港電影的顏面?那些真心熱愛功夫片的影迷也只能翻出張徹的舊作重溫下姜大衛的英姿了。功夫片的時代真的是已經過去了,硬橋硬馬似乎也土的掉渣,如今這個時代痴迷於功夫或者是功夫片的人已經不是很多了。如果有的話,也就只剩下封於修這樣神經兮兮的傢伙了。可結局又是如何呢?還不是慘死在槍口之下!習武之人無非是堂前燕。封於修這個角色乍一看是個二貨,其實他只不過是過度沉迷於已經落伍的功夫世界中,是個不合時宜者。
功夫武俠片的沒落已是不爭的事實,就跟西部片在美國的沒落是一個道理。如今,早已是超級英雄的天下了。試想,讓現在的美國青年看著兩個牛仔騎著馬在螢幕上決鬥是不是很LOW啊?功夫武俠片畢竟是中國獨有的類型片,要讓它徹底沒落似乎有失體統。銳意求新值得鼓勵,可我們別忘記了,功夫片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觀眾們厭倦了從頭打到尾的程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