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歲
2014-12-10 06:28:02
姜文電影的氣質與性格
姜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電影的整體水平,我以為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從產量上來講,姜文算不得多產。這與他力爭完美,寧缺毋濫的電影態度有關。第一次在電影螢幕上看見姜文是在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裡,以一個具有錚錚傲骨,俠肝義膽的「爺爺」形象示人。我以為這部電影同時成就了三個人,這也是電影藝術獨特之處。第一個人當屬張藝謀,是決定了張藝謀電影導演地位的一部標誌性作品,也是中國電影被世界關注的招牌性作品,影片的色彩敘述也成為後來張藝謀自以為玩的可以的行業標籤,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一種元素的看似成功不代表整體,甚至會釀成衝突。第二個人是姜文,據說這一部戲是張藝謀與姜文二人吵著完成的,在很多台詞以及拍攝技術上二人意見不統一,我們所看到的作品是二人爭執過程中互相妥協的最終結果。那麼,影片中的色彩屬於張藝謀,其中的灰色幽默形象屬於姜文,他是電影錦上添花的那一部份。第三個人當屬莫言,當初張藝謀在山東找到光著膀子的農民作家莫言時,提出了改編方案,二人一拍即合。莫言的作品以電影的方式被全世界認可,擴大了一個作家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關注度,為後來獲得諾獎奠定了基礎。
1993年姜文自編自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原型是王朔小說《動物兇猛》。講述的是文革時期的一群紅小兵與時代交織的成長作品。我從電影主人公馬小軍身上看見了王朔和姜文的影子,馬小軍的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與陌生姑娘套近乎等等,向我們展現了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人物的懵懂、 處於青春期的放蕩不羈以及動盪的社會背景下人們不安份的心靈。王朔喜歡抓取人物最質樸的一面,這是我看完他的所有作品最切身的體會。他往往吝嗇於正面表揚或者是認同,通過人物的不同境遇讓他們有一個看似完美的糟糕收場,在這一過程中集中展現人物的性格,包括最卑劣的一面。有人說這是一種癖性,王朔玩的就是這個。姜文的故事被馬小軍詮釋的有板有眼,看似柔弱的身軀掄起板磚來絕不拖泥帶水,講究、大氣。另外,馮小剛飾演的教師形象不錯,我表示非常喜歡。
1998年自導自演了電影《鬼子來了》,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農民與日本人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以特殊的視角向觀眾展現了中國農民面對侵略者的麻木、愚昧、奴性的一面。在展示人物性格方面做足了文章,最後顯得用力過猛,沒能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查。他們搬出的幾十條禁映的理由可以總結為:過份的渲染了農民的奴性、愚昧的一面;對日本人的侵略性表現不足。說白了是立場性的錯誤。當然,姜文不會不懂得侵略電影怎麼拍。在外界看來,姜文的這一張煎餅顯然是攤得有些糊了。國外的同行卻給予了本片相當高的評價,獲得了坎城國際電影節大獎。姜文後幾次去了靖國神社搜集材料,受到電影局處罰,五年內不得擔任導演。這個事情也沒什麼好說的,似乎會犯忌諱。
2005年姜文執導了影片《太陽照常升起》,用看似沒有關聯,實則為一體的四個片段講述了一個特殊背景下的愛情故事。多數人表示看不懂,我在看完以後似乎也是一頭霧水。看不懂的地方不在於影片的所謂環形結構,而是魔幻現實主義風格,這一部在當時是比較另類的影片。似乎是一部純藝術電影,想像的空間較大,這也是大多數人不懂的主要原因。電影人物站在火車上面對著太陽喊:「阿廖沙,你別害怕,火車在上面停下啦,它一笑天就亮了。」如此反覆,影片結束。鋪滿鮮花的鐵軌上一個男嬰被誕下,畫面拍的很有創意。
2009年自導自演了電影《讓子彈飛》,是一部黑色幽默濃郁的影片。有很多政治色彩在裡面,隱喻的故事有一種能把觀眾按在椅子上的魅力。 姜文親自將一個土匪張麻子咄咄逼人、集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形象完全的暴露出來。我看完後覺得很過癮,影片姜文的氣場與性格是左右觀眾的砝碼,也是影片整體氣質的集中體現。是近幾年我認為國產電影裡為數不多的好作品。
同年,姜文首部微電影《看球記》走紅網路,不到十分鐘的電影,儼然姜文的套路,姜式風格一覽無餘。
姜文參演的電影很多,但導演的作品只有以上五部。我亦沒有看完所有的出演形象。但總體上不影響我對姜文電影的評價。在他電影裡所展現的氣質與性格我無法直接用幾個簡單的形容詞來表達,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很明顯,姜文的所謂黑色幽默以及個人風格偏重的影片模式基本上是依靠台詞來表現的,真正的形體藝術表達似乎是姜文的弱項。他那帶有一絲沙啞的男性喉嚨里吐出的諸如剛烈、風趣、濃郁的台詞綜合成為一種氣場,渾然天成,讓人無法將這些台詞與影片分開。讓人以為,那是特定情況下的很自然的表達,換成別的會顯得不倫不類。我以為他完全掌握了電影的感覺,套用王朔的話做個總結:他身上有股勁兒讓很多認識他的人願意為他做點事。一般聊到他,不管大家對他的某部電影看法如何,他的電影票房啦獲獎啦成績如何,一個評價是普遍有共識的:中國需要有這麼個人。這個評價很高了我以為。類型片導演不管多麼成功都是可以代替的,而老薑是一個有自己態度且旗幟鮮明的人,有他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電影也不都是行活兒。
2014.5.5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