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冬日甦醒--Winter Sleep

冬眠/冬日苏醒(港/台)/冬日甦醒

8 / 56,279人    196分鐘

導演: 努瑞貝其錫蘭
編劇: 埃伯魯錫蘭
演員: 哈魯克比爾吉內爾 梅麗莎索珍 戴美特阿可芭 內加特伊希賴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帕拉多克斯

2014-12-12 11:24:30

《冬眠》:與困境為伍


從內容上看這部電影其實可以放在任何季節拍攝,但錫蘭偏偏選擇了冬季,還起名《冬眠》。錫蘭的本意只有他自己知道,於我而言,風雪交加的安納托利亞荒原,寒冷將人們困在家中,從而引出角色在室內討論人生種種,逼仄的空間下角色的克制與爆發都理所應當。皚皚白雪下,冰封天地間的旅社成了人類困境的意象,渺小與孤獨。男主角從伊斯坦堡戲院回到安納托利亞寫土耳其戲劇研究,一連串的不順心導致離家出走,最終還是回到了旅店與羈絆他的家人身邊。這就是人,始終與困境為伍。
《冬眠》時長三個多小時,這是錫蘭以往作品沒到達過的長度。當時的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主席坎皮恩說,她還沒看這部影片,就已經被影片的鴻篇巨製給「嚇壞了」。她打趣說:「我想,『老天,我中間得去趟洗手間』。」「(但是,)這部影片的節奏非常好,把我吸引進去——再看上幾個小時也無妨。」這充分肯定了錫蘭的這次藝術創作。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電影要嘛重畫面劇情弱,要嘛多對白劇情強。錫蘭則反其道而行,之前的作品如《遠方》《氣候》《三隻猴子》都是如同油畫般的攝影集,但故事感也很強,到了《安納托利亞往事》錫蘭增加了對白,但故事性依然很足。到了《冬眠》,錫蘭明顯削弱了電影的劇情,而專注於角色內心的探索,輔以了大量的對白,電影基本以兩人三人對話場景構成。對白的數量和內容都令人想到法國新浪潮領軍人物戈達爾,比如《週末》《愛的輓歌》之類,但兩人的風格相去甚遠。
另外,電影的角色設定為知識分子,對話基本也是圍繞形而上的東西展開。這就把還停留在物質需求方面的大多數觀眾排除在觀影門檻之外了。電影談論宗教、慈善、戲劇、愛情,但一切一切總會以爭吵收場,男主角似乎與週遭人的觀點都有出入,而他控制狂似的性格也將自己引向孤立。也許年齡大了都或多或少會有危機感,從而從言語處佔得優勢,以確保自己的地位不動搖。所以說電影探討的其實很單一,無非就是中年危機亦或是人類困境,這就有點兒費里尼《八部半》的意思了。電影中也出現了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更多的是傳達一種階級對立,從兩撥人間的對話和態度就可見裂縫,窮人站著富人坐著,窮人恭敬富人不領情,富人施捨窮人也不領情,富人伸出手等待窮人的親吻,仔細看可以注意到這些細節。
錫蘭也是個控制狂,電影工種統統可以一個人攬下。這也許也與他的電影創作經歷有關,由於缺乏資金,攝影師出身的錫蘭常常請親戚朋友幫忙拍攝,在《安納托利亞往事》之前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的電影拍攝方式,這在他的帶自傳性的電影《五月碧雲天》中有所展現。而他電影裡男主角通常也都是控制欲極強的那種人,有一種處女座的性格特徵,基本上每部他的電影一些細節都可以看出他的潔癖與整理癖與控制狂魔性,《遠方》裡的攝影師,《氣候》的教授,《三隻猴子》的父親,以及《冬眠》裡的戲劇演員都是如此。強勢的導演往往誕生佳作,庫布里克、奧遜•威爾斯、希區柯克都是有名的暴君,也許只有強烈的集權才能獲得發言權,電影才具有自己的風格,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那些被牽著鼻子走的導演終究走不上電影神殿。
 錫蘭獨特的美學風格,對中產階級的持續關注,以及對人類困境的積極探索,在電影裡得到延續生長。錫蘭此前已經憑藉《遠方》《氣候》《三隻猴子》和《安納托利亞往事》等作品在坎城獲獎,《冬眠》此次終於摘得金棕櫚,也確立了他當代藝術大師的地位。經歷磨礪,風格形成,我們的確能從這部三個多小看到了錫蘭大師級的氣定神閒,錫蘭成為引領未來電影風潮的舵手之一。
電影很神奇,有些導演的作品看完後就是久久不能平靜,會想跟大家交流觀影感受,而且部落格短短140個字根本不足以表達清晰。錫蘭的作品看似沉悶,回味起來資訊量極大,完全區分開乾癟蒼白的電影。導演思想會隨著電影畫面擴散,大師都是哲學家,這話兒一點也不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