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潔

2014-12-14 07:38:20

一別經年,還好還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天不記得是怎麼找到《匆匆那年》要拍成電影的消息,只是知道的那一刻當真有一種美夢成真的喜悅。記得以前讀書那會兒,很沒出息的喜歡看各種愛情小說,從台灣言情一路殺回大陸言情。我像刷書一樣一路刷遍各種青春小說,直到刷到《匆匆那年》的時候,整個人像入魔了一樣,迷迷瞪瞪,滿腦子都是陳尋方茴這些人,看到方茴終於和陳尋分手的那一刻,我整個人趴在最後一排的課桌上,哭的眼淚暈開了擋在桌上為我作掩護的書頁。

那時候翻拍一遍遍的是金庸瓊瑤,我看過那麼多種小龍女,卻獨獨沒有看過一回方茴。我一直在腦袋裡幻想,方茴是什麼樣子,陳尋是哪一種眉眼,喬燃看書的時候又該是什麼姿態。想過多少回,最後只能變成一聲嘆息:唉,如果我是導演多好。

言歸正傳,說回電影。

小說我讀過,可是只讀過一回。不是因為不好讀,是因為當時它掀起來的壓抑和惆悵讓我不想再自虐性的進行重溫。小說一點不搞笑,整個小說開頭就先點出了方茴多年後避走法國,形單影隻,帶著滿滿的故事感。因為開頭就知道兩個人分手的結局,所以在讀小說的一路,心就是一個坐電梯的滋味——降,再降,再下降。當我以為我已經夠沉重,已經低到一個點,但是下一個篇章會發覺此刻我可以更低落。終於在方茴和別人睡覺的那一刻,真正爆發,悲情一發不可收拾。

這種劇情看小說可以,因為文字是可以把控節奏的。當此刻我不忍再讀下去的時候,我可以停下腳步,調整心情,哪怕只是一個淺淺的停頓也可以讓人不用陷的那麼深。可是電影不可以,兩小時的觀影體驗,黑暗的大廳一片安靜,只有眼前的大螢幕上演的悲歡離合是你的視覺重心,如果只是一味尊重原著的基調,這部電影會太過灰暗。

我害怕在電影院看《親愛的》《1942》之類也是這個原因,心思太敏感的人,很容易被導演牽著鼻子走。花上一張電影票的錢在裡面哭上兩個小時,這種用戶體驗實在不是我願意的。

不過還好,電影被改出了幾分商業趣味。溜冰場的那一幕搞笑群架,籃球場比賽那一刻突然響起來的《灌籃高手》主題曲,曾小賢扮演的蘇凱前後對比,是很多人的吐槽點,卻是我願意接受的——我為什麼要坐看兩個小時的青春回憶卻不帶笑的。這些笑料來的恰到好處,雖然廣告植入讓人頗覺無奈,可是我的眼睛裡容得下這些沙子,相反,這些沙子會讓人適當的齣戲,發出會心一笑,不至於被一路下滑的感情基調整的身心疲憊。

坐在電影院裡的時候,不斷可以聽見前後左右的觀眾發出聲聲驚嘆:「不會吧。居然睡了。」「這女的腦殘吧。」「呀,他們在一起了。」
然後朋友圈裡,部落格里,豆瓣一打開還會看見滿滿的批判,覺得劇情太虛幻,覺得女主行為腦殘諸如此類的評價滿天開花。聽完看完,我也很驚訝,「不會吧。你們居然都沒有看過原著。」

不過,比起這句,我更想驚嘆的是:不會吧。怎麼會有這麼多沒有想像力的人在。

當然,電影裡和小說裡的生活確實與現實中的我過著的生活截然不同。可是這一點不影響人的換位思考。我與大部份乖巧的女生一樣,是放了學最多盪悠在校門口買一根油炸裡脊就要急急忙忙趕回家吃飯寫作業的人。沒有體會過千禧年還能和同學溜冰到三更半夜,打了群架以後還能和男生接吻跨年的事兒。

這樣的刺激,一次都沒有。可是這並不影響我的觀影,因為初中那會兒我耳聞過有女生和人開房通宵不回家的事蹟,高考那一年也有一個關係不錯的女生因為打胎被鬧到不能參加高考。大學的時候,宿舍一個女孩因為打胎大出血,最後只能在家休學一年。當我在為一道題苦思冥想該如何添輔助線的時候,我也知道我們教室外面有人在打群架。

我有我的平平無奇,可我也知道在我的附近一定有人體驗著和我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經歷著我不曾經歷的感情。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酷愛電影和小說的原因——即使我不曾參與或者見證,但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我入世出世也算靈魂出竅好好走過一遭,酣暢淋漓,也算多活一世。

當小說里,方茴是全世界都在為陳尋和沈曉棠這一對俊男美女的養眼配對歡呼雀躍的時候,我也可以跟著體驗一回心酸和愕然。還有一種一直害怕的夢境終於成真的悲傷感。

電影裡,下著大雨的夜裡,陳尋質問方茴:「做愛是兩個相愛的人做的事,他愛你嗎?你愛他嗎?」
心底里也曾扮演著方茴的我,說出了和方茴一模一樣的話:「我愛你,可是你和我做嗎?」

記起陳尋向方茴表白的時候,那個校醫室裡,陳尋坦率但又步步緊逼地說:「你只要回答是,還是不是。」
方茴視線幾乎不知道該放在哪裡,最後還是說了:「是。」
那一刻,鏡頭畫面把握的太好,風掀起幾乎要被陽光照的透明的窗簾,房間都變成了橙黃的亮色,亦如此刻闖入方茴生命裡的陳尋,帶著不容置疑的暖色,明媚了她的整個世界。

然而有天,這個一心一意說著喜歡的男孩,突然在那個大排檔的攤子上,對著藉著酒勁終於鼓足勇氣低三下四希望復合的方茴說:「我們再也沒有一輩子了。」

這世上可以將簡單的長袍穿出那樣風骨的方茴(小說原著裡的描寫)只有一個,我們都沒有那樣的倔強和執著,就越加沒有資格去評判她後來的行為是否合理。方茴的情感不是合理不合理可以解釋,她愛陳尋,從開始到後來都是明確的愛,不只是喜歡,深入骨髓。去掉陳尋這塊血肉,等於打碎了她的骨血和筋骨,再如何自我毀滅的放縱荒唐,都只是因為不願清醒過來。
當她躺在手術床上和醫生說:「我不打麻藥。」也只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在尋找清醒的方式——割去骨肉,夠痛了吧?可是和失去陳尋哪個更痛?

當方茴靠在陳尋懷裡說:「可惜,那不是你的孩子。」
陳尋說:「我們除了孩子,什麼都有了。」

這一刻,方茴才算是真正醒了。痛到覺悟,一個生命的流逝讓偏執的她領悟過來,她走了,再也不想出現在這個男人面前。不是不愛,是因為心疼到無力再面對。當倪妮終於蹣跚著走出陳尋視線的那一刻,我知道,這就是方茴。我腦袋裡的方茴在這一刻終於和她重重疊疊在一起,一種久別重逢在心頭油然而生。
那會兒,我忍不住地哭紅了眼眶。

小說的原著里,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好久不見的方茴和陳尋在結束了各自的回憶以後,突然在電話裡不期而遇。至此,小說戛然而止,讓我一顆心吊了多少年都沒有落下,最後變成一聲哀嘆。

很多人和我說,這個電影的最後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在一起,讓人心裡堵的慌。可是我似乎從整部片子裡看懂了結局,又或者說是很多影片參與製作人與我一樣期待的結局——他們在一起了。

讓我來說一下我的推測——
這部電影到喬燃出現看結婚PPT的時候,就一句:「她一點也沒變。」到後來,陳尋問喬燃,方茴現在是什麼樣子。喬燃也說,她一點沒變。

這一句沒變究竟意味著什麼?終於在陳尋看見90後海歸小姑娘留下來的VCR里得到了詮釋:方茴身著一身簡單的紅色長裙,站在大橋邊上,回過頭來,對著鏡頭淡淡一笑。那個笑容,和多年前一樣,帶著故事,帶著一抹特別「方茴」的味道在裡面。

陳尋笑了。
我也笑了。
你不來,我不老。你不在,我不變。——方茴的意思,陳尋懂了,我也懂了。

另外一個信號是這部劇的主題曲由剛好與謝霆鋒多年後最後還是糾纏在一起的王菲演繹,那一句「我們要互相虧欠 我們要藕斷絲連」便是對這段感情結局最心機的暗示。

即使我們暫時分開又如何,只要我們心心唸唸彼此虧欠,即便我顛沛流離,兜兜轉轉多少年,最後還是會走到彼此的面前。
一別經年,還好還好,有一幫人,拍了我愛的小說。也給了小說一個滿意的結局。


謹以此評,感謝將這部小說搬上螢幕的所有工作人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