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12-16 01:19:16

哪有什麼痊癒,放棄治療就是勝利!


《地獄醫院》改編自愛倫·坡短篇小說《塔爾博士和費瑟爾教授的療法》,原著的情節十分簡單,主角應邀造訪一家瘋人院,中途越來越覺察看護人員的行為頗為怪異,最後他終於明白,原來院中病患和醫生的身份已做了調換。除掉開頭結尾,小說只有兩個主要段落,先是院長帶著主角四處參觀,並講述一種乍聽新奇、細品令人不寒而慄的特殊「療法」;高潮戲發生在晚餐桌上,主角目睹醫生護工們的表現越來越荒唐離譜,大惑不解之際,被羈押的真正醫護們衝入房內,把他從難以置信的局面中解救了出來。

這篇小說已多次被搬上螢幕,最早是1913年的法國默片版,1932年的德國版是把該故事和另一篇《黑貓》糅在一起,此後西班牙、波蘭、墨西哥、捷克的電影人都借用過該素材,而此前所有的版本中,以1973年的美國版最為出色,雖然因成本低廉,被淹沒在數目龐大的愛倫·坡影庫中。原著採用見聞錄的樣式,主人公沒有參與到敘事中,作為一個旁觀者,耳濡目染了一起匪夷所思的奇聞。這樣的結構很適合短篇小說,但沒有主動性的主角在螢幕上是不合適的,必需要改造成挑戰暴政、拯救受難者、完成愛情追逐的典型英雄式人物,《地獄醫院》成功地將單個點子支撐的短篇小說擴寫成引人入勝的懸疑大片。

影片增添了許多現實的厚度,為荒唐的故事前提增加了可信度:瘋子管理下的醫院暴露出許多問題,鍋爐燒不熱,缺乏補給,瘋子中存在「內奸」,瘋子「院長」需要培養一個門徒繼承他的統治;另一邊,被關押的醫護人員疾病纏身,即使逃離也是被追獵殞命,無法像小說結尾那樣,狂風暴雨般瞬間扭轉局面。小說中重點描寫的餐桌亂舞一段,影片中只是點到為止,說了一些有關性的粗俗笑話,那些讓我記憶深刻的挑戰節操和動物扮演的瘋狂遊戲,沒能再現,這是比較不滿意的地方。從看到預告片那刻起,我就期待這幾幕的真人演繹,竟然被略過了。

片中有一條支線,是吉姆·斯特吉斯所飾的年輕醫生嘗試治療病人。有別於正牌院長殘暴施虐的「圈養」和冒牌院長分配職能的「放養」模式,他在兩者間取得了折衷——通過耐心,尊重,理解和善意的欺騙,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友善配合。相比前兩種,這樣充滿人道的對待和治療方式,無疑最令時下的觀眾感到親切。影片的時代背景被大幅度改變(小說寫於19世紀40年代),放於19與20世紀交界,那是告別黑暗時代,迎來醫學新曙光的象徵。結尾天高雲淡,陽光四射,芳草莊園中翩翩起舞的溫馨畫面,也一改此前陰森,骯髒,潮濕,扭曲的視覺印象。隨著時代的交替,舊時代的愚昧殘酷也隨著被烈火灼燒的瘋人院,一去不復返了。比較弔詭的是,很多愛倫坡小說都以火燒大宅作為結尾,《塔爾博士》難得免俗一回,卻又被電影拉回了這條軌道,我也不知該彈還是讚了。

嚴格來說,此片不恐怖。故事很嚴肅,但氣氛並不肅穆,籠罩在瘋子嘉年華式的大呼小叫里,叫人哭笑不得外加幾許毛骨悚然。確切來說,那是一種被無理智環境包圍而萬分糟心的折磨感。影片深得愛倫坡小說的精髓,還原了我初讀愛倫坡小說時的感受,徘徊在生與死、理智與瘋狂交界的哥德漩渦里,華麗中包裹著瘋狂因子,摧毀情緒的定時炸彈似乎隨時會爆炸,一切都充滿著不可理喻又令人深深著迷的變態吸引力。如果有什麼恐怖,那就是恐懼自己看完之後也變得三觀顛覆,神智失常。

由於原著的謎底在影片第一幕就被揭開,劇本重構了一個新的意料外真相。比較遺憾的是,此片跟《禁閉島》在卡司和故事前提上都太接近,偏偏結尾也如出一轍,很難不讓人往這方面聯想。主創在掩蓋方面做的倒挺紮實,沒有《禁閉島》那樣對主角精神狀態一絲一毫的暗示,觀眾即使有這方面的猜疑,也是轉瞬即逝。好的懸疑片編劇就像魔術師,用大動作掩蓋小動作,在一堆一望而知的瘋子中,一個偽裝足夠高明的同類完全不扎眼。似乎為了對得起愛倫·坡的名頭,這轉折像是劇本寫完後額外安插的,可有可無,雖然不會讓人覺得畫蛇添足,卻也沒能在情感上做一把助推,無法達到《刺激驚爆點》那樣渾然天成,叫人拍案叫絕的境界。(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