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匆匆那年--Back in Time

匆匆那年/FleetofTime

5.6 / 657人    119分鐘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演員: 彭于晏 倪妮 鄭愷 魏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百里神棲

2014-12-16 03:52:48

匆匆那年——致我們不敢失落的青春


我是很少看電影的,尤其是這樣青春疼痛的電影。然而這個週末的最後一個晚上,卻著實為它瘋狂了一把。一個原因是王菲那首《匆匆那年》——看mv的時候就快聽哭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彭於晏(又花痴了……)。
雖然想想也覺得自己有點腦殘,事實上看這不電影讓我想起的是一些另外的東西。首先表示那個敘述者——原著番外那人是陳尋的同事,而影片中卻是一個攝影師——感覺是為了刻意表現林嘉茉的那段而安排的
如果是以前的我看這天晚上,絕對會覺得今天晚上實在是太傻了,作業還有一大堆,竟然為了這兩個無關緊要的理由跑那麼老遠去看電影,看電影也就罷了,畢竟是和高中同學一起去的,回來還寫影評——老大,你作業還沒寫完啊!
然而我覺得還是要寫一寫,最近發生的很多事情連在一起,我也確實很想寫一寫。
撇掉過份同類的劇情,用我同學的話來說,這部影片成功的地方就在於主演們從高中演到大學再到社會,都完全沒有違和感——這一點倒是沒有錯,我看mv的時候就發現了,否則也不會去看的(嗯……確實很挑剔……)。
下面是有劇透的,劇情黨不要看下去了。然而我畢竟是不怕劇透的,我這個週三就迫不及待地在亞馬遜上買了電影全彩版並花了三個多小時讀完了。
雖然腦補能力很強,但是真正坐在電影院看還是著實驚艷了一把。
總體來看,電影並沒有過多地改動原著——關於方茴到底和喬燃在一起還是和陳尋在一起還是陳尋和喬燃在一起的問題沒必要怎麼糾纏,開放式結局,回去繼續腦補吧!
首先關於劇情。
很多人都說陳尋是渣男,可是我卻完全不覺得,我覺得陳尋其實是一個很讚的男生,只是那個青春熱血的時候,確實太迷茫,迷茫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最後需要什麼。或者就像主演彭於晏所說,陳尋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角色。
忘記了在哪兒看到過一篇文章,作者說她從來不看青春愛情片,因為不真實,人並不會因為步入社會就改變自己的性格。也許有些青春愛情片確實是這樣吧!但是《匆匆那年》絕對沒有這種感覺。
作為一名剛剛告別高中生活一年多的騷年,高中的記憶還有,大學的體驗亦不少。高中的生活之於大學,太過於平淡,那時方茴的生活和陳尋的生活,並沒有太多的不同。愛出風頭的陳尋,也就是比她多了一點點籃球而已——而且僅限於一點點,因為他曾經為了學習放棄了籃球隊,只是在高三的時候為了趙燁再打了一次球賽,而已。
陳尋確實有一點自己的小心思,他要考大學,他要他的未來,所以他整個高中其實都在壓抑著自己的追求,努力將自己這杯無比絢爛的雞尾酒狠狠的沉澱成了一杯和方茴差不多的散發著一點點芬芳的白開水,oh,不,茉莉花茶。
純白芬芳的白色青春彼此吸引。或者更為準確地說,那時的陳尋更希望自己像方茴那樣,沒有更多的追求,只是簡簡單單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就這樣簡簡單單地度過這一生。後來沈曉棠出現的時候,影片裡反覆出現一句話:方茴就是他的陸地。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深意。
陳尋喜不喜歡沈曉棠,這看起來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然而我覺得那種喜歡不算愛情,可能更多的是志趣相同的朋友之間的一種近乎瘋狂的互動罷了!沈曉棠是不是存在,對於陳尋綻放他的光彩毫無影響。就算沒有沈曉棠,他照樣能一把吉他俘獲全校女生的芳心,只是沈曉棠的出現,讓他在追夢的路途中多了一個紅顏知己。只是因為兩人是異性——那個時候,異性之間的接觸或許會被所有人誤解為愛情的吧!即使是當事人。
大雪裡,方茴打電話給陳尋,說:「你是不是喜歡沈曉棠?」。陳尋猶豫很久,道:「我不知道。」
大學是一個充滿了無限可能的地方,尤其是十多年前的大學(資料來源於父輩,有誤勿怪),陳尋發現了他高中時被死死壓抑著的色彩,而被沉澱地面目全非的雞尾酒終於重新被震盪出本應有的濃香。他需要有自由自在翱翔的天空,卻永遠都離不了賴以生存的陸地。
其實我覺得方茴是有點自私的,或者是因為那時的每一個人都太懵懂,都不明白「愛情」是什麼。隨隨便便就定義了喜歡為愛情,隨隨便便就定義了朋友為戀人,隨隨便便……就失落了近在咫尺的幸福。
陳尋在大學可以瘋狂的追夢,吉他的音符讓青春激揚起絢爛的色彩。然而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時時刻刻處於那種瘋狂的狀態,瘋狂會累,雖然很爽。「鳥倦飛而知還」,每一隻可以展翅高飛的鳥,也總要倦飛歸巢,而那個巢,就是陳尋真正需要渴望並且沒法失落不能失落的……愛情吧!
可是方茴最後還是沒有給陳尋這個溫暖的巢,於是,那隻鳥,也再也飛不動了。
陳尋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他把他十多年中最勇敢的兩次都給了方茴。一次是高考物理卷子上的那十三分,另一次就是那個鼓足了勇氣喊出的:「我的!孩子是我的!」
高考。13分。對於一個只能考五百多分的高中生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描述能力。雖然我是2013年高考的,然而我相信那時的高考的重要性、高考分數和排名的重要性,一定比13年高上許多。13分,足夠把大學拉開整整一個檔次了!在父母老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眼中,這也近似於把往後的人生也拉開了整整一個檔次——畢竟陳尋不是喬燃,他沒有出國的機會,也沒有其他的什麼什麼機會——其實,在他自己眼裡,自己的路,也就高考一條了。
然而他卻為了方茴,放棄了這無比重要的13分。我覺得,那是一個高中生所能做出的,最大最沉重的承諾——陳尋並不是不懂這分數能夠給他帶來更好的未來(至少高三的陳尋只知道這麼多),可是他卻固執地把自己未來的路往方茴的路上靠攏。
然後那句「我的!孩子是我的!」真的讓我心酸到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這句話,換來的絕不僅僅是沈曉棠的那一個清脆響亮的巴掌,絕對還有學校的各種批評教育處分、老師同學的無限鄙夷(雖然原著和影片都沒有出現)——簡單的來說,陳尋把自己的未來又一次「敗壞」到和方茴一樣。
又是一次拿未來做了玫瑰送給她,又一次苦苦掙扎,犧牲了自己只是想去接近那個屬於自己的巢。
可是終於,那巢掉下樹枝粉碎了,那鳥,也陪著它一起粉身碎骨。
誰說「粉身碎骨渾不怕」的?要是我,絕對不會空著一道大題就為了和另外一個人在一起。有那十三分,我就穩穩噹噹上清華經管了,收穫無數鮮花掌聲歡呼——外加獎金,另一半的話……以後再說咯!先考好再說。
方茴,真的是愛的轟轟烈烈太瘋狂,瘋狂到焚燒了自己,也燒死了別人。
身為標準「九五後」的我,很碰巧出生在1997年。有時和身邊的一些80後聊起香港回歸的事情,他們總是會告訴我,那時的每一個中國人都熱血沸騰,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縣城,小小的村莊。
我歷歷數來,我能銘記的最大的一件事或者就是08年奧運會了,可是奧運會……真的好像隻有北京在瘋狂吧!10年世博會,也好像隻有上海在狂歡吧!
看《匆匆那年》,是有一定的代溝的,雖然用我同學的話來說:「我們這些九零後,瘋狂的比他們瘋狂,平淡的比喬燃還要平淡,而終究是沒有一個集體瘋狂的氛圍。」
我不是很理解方茴,或許如果我處在那個年代,也許會理解。可是,我倒是希望能有段時間,大家和他們一樣懵懂。
回來的地鐵上,鄰座是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莘莊站,那位媽媽打開一個小本子,說:「這節課老師交了《瀏陽河》呀!」那小女孩點點頭,然後媽媽又繼續:「雞兔同籠?唉,你說說這道題怎麼用x來解啊?設什麼為x啊……」
然後我就無語了,自嘲自己真是跟不上時代。
想當年,六年級才學二元一次方程的吧(雖然我沒上六年級)。
然後我覺得,其實我們也沒怎麼跟不上時代。
曾經,初中的自己,就在各種前人的教導下明白了談戀愛沒好處,而且以後如果考不上同一所大學什麼的,就一定會分開來的。然後親眼目睹了一對對曾經如膠似漆的情侶分手,我還呵呵自己當時是多麼的明智。
高中也一樣,所有人都清楚的明白,高考成績,一分都是無比的金貴,恨不得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寫卷子——那時的自己特別渴望放假,因為一放假就有時間寫成套成套的卷子了。
而大學,那個所謂自由的大學呢?
步步都算計好了的人不會放棄他們的計劃,大學裡,照樣有各種數據來記錄一個人的成長曆程,成績自然有成績單來證明,而課外發展也有素質拓展分來證明——如何讓分數在僅限的時間內最高,這種很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當看到素拓表的時候,就可以算好了。
最近的校運會,可以算是盛事了,還有潘曉婷、王勵勤等世界冠軍們助陣。然而卻有這樣一段對話:

運動會需要每學院都有一定人數去觀看開幕式,室友身為團支書動員同學觀看義不容辭,問至某君,曰:「明天可不可以去看一下開幕式?」
某君對曰:「有素拓嗎?」
室友答:「應該有的吧……」
對曰:「……」

我很開心的報了一個100m和一個接力賽——我當時以為很多人去的,結果整個系總體參賽的人(不包括老師)也就寥寥十幾人罷了!
跑個100m沒人助威……額……好的吧,我承認我要求太高了。
我們的青春熱血去哪了?我們真的是14歲到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嗎?

我曾經有一篇沒有寫成的文章,裡面寫了一段話:
「你的青春並不迷茫,因為一步一步都有分數在引導方向。
你的青春其實很迷茫,因為你從來不知自己的路在何方。
也許這一刻仍在徬徨,然而下一刻,是不是有勇氣走出自己的光芒?」

在等誰一聲下令以後,才想起呼吸你的自由,從何時習慣這種生活?

或者某個時間,那個幼稚的自己也偷偷埋下過一顆夢想的種子,然而許許多多愛你的人卻狠狠地踐踏它,而終於有一天,你自己把它挖出來,用烈火狠狠地焚燒,而且,還燒的那麼開心……那麼,開心。
或者某個時間,那個幼稚的自己也偷偷埋下過一段孽緣,然而許許多多為你好的人狠狠地切割著它的根苗,而終於有一天,你自己把它扯出來,自嘲著:「那時我真是太幼稚了。」
總有人說,現在的家長,總是拔苗助長。可是,更多的時候,我們自己,恨不得被拔苗助長——只要長就行。
地鐵站的人們都狂奔得飛快,無論是穿著十厘米「恨天高」的女同志,還是手中拖著大箱子的旅人,大家都在飛奔著——雖然其實也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飛奔,三分鐘一趟地鐵,狂奔和不狂奔也就是這三分鐘差別,何況下一班還有座位……
可是迷茫或者不迷茫的人們,還是在自顧自地狂奔著,也狂奔在我們根本就不敢失落的青春歲月。
看《匆匆那年》,80後們在懷念他們的青蔥歲月,而90後甚至00後們,卻在用電影腦補自己從來都沒有過的青春。
《匆匆那年》整個影片,最喜歡的是陳尋說的:「我五年初戀的終結,也是我十年菸癮的開始,而方茴,是我十五年戒不掉的心痛。」
《匆匆那年》這首歌,幾個星期前單曲循環過好幾天,然後我成功的把它學會了,然後現在也就是偶爾聽聽。雖然《匆匆那年》放在影片的末尾很合適,可是更讓我觸動的卻是魏晨的《花開那年》:
知道嗎?下雨了
你喜歡的花開了,如此堅強
雨傘在門把上,樓下送走了新娘
美麗,就像你一樣

我曾如此奢望
一路風霜能與你分享
又害怕會這樣,依賴著

直到有一天,我們不再瘋狂
請不要失望,哪怕平淡收場
青春看似荒唐,沒人會選擇投降
我懂你的倔強,你懂我的嚮往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在遠方
請不要悲傷,即使你不能忘
但願花開如常,你會笑著抬頭望
我願化作清晨,那叫醒你的陽光

把照片當書籤
每天讀上好幾遍,幾遍
能讓我入眠

我曾如此奢望
一路風霜能與你分享
又害怕會這樣,依賴著

直到有一天,我們不再瘋狂
請不要失望,哪怕平淡收場
青春看似荒唐,沒人會選擇投降
我懂你的倔強,你懂我的嚮往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在遠方
請不要悲傷,即使你不能忘
但願花開如常,你會笑著抬頭望
我願化作清晨,那叫醒你的陽光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在遠方
請不要悲傷,即使你不能忘
但願花開如常,你會笑著抬頭望
你曾是我心中,那最安靜的陽光 END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