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刺客聂隐娘/聂隐娘/

6.3 / 15,834人    105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朱天文
演員: 舒淇 張震 謝欣穎 妻夫木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気小圓頭

2014-12-17 07:31:09

武俠大輪迴——從《俠女》到《聶隱娘》


今年坎城,不僅有侯導的《聶隱娘》參賽,還有4K修復版的《俠女》展映。
當年《俠女》分上下兩集上映票房糟糕,後來在坎城得到技術大獎後又精剪成一集再映才賣錢,從而開啟了一段武俠電影怎麼拍都能賺錢的黃金時代。(值得《太平輪》參考)
去年我有幸在侯導公司看了《聶隱娘》終剪版,七年心血初成,大愛,就在這裡簡寫一篇,算是搖旗。
唐傳奇都講求奇詭簡短,不像後來明清志怪,寫著寫著一個個成了忠貞於愛情的狐狸精。電影有倆小時,自然延展了一些書中沒有的人物關係,走的是幽古隱秘之風,鏡頭遠遠地注視事件發生,不帶主觀色彩,彷彿是說書人在講述遠在唐朝的傳說。
簡言之《聶隱娘》肯定是不一樣的電影,我們水瓶座就喜歡不一樣的東西,千篇一律的愛恨情仇、飛天遁地看膩了,來個一招一式、點到為止就很爽,屬於另一種美。
後來翻《侯孝賢電影講座》,發現一切不同早已有跡可循:他說,你們說拍武俠,那我也來拍,我就來重新界定武俠。
正好今天又在電影資料館看了《俠女》,聽石雋大俠回憶當年的故事,和當時看《聶隱娘》的感覺十分相似——兩部片子有太多可比性了,武俠電影在經歷了張徹的盤腸大戰、徐克的科學神功、李安的禪道劍影之後,彷彿又回到了最初——文武雙全。
都是台灣電影扛鼎的導演,《俠女》取自明志怪(《聊齋》裡的《白狐》),但胡金銓是無神論者,他把狐妖去掉了;《聶隱娘》取自唐傳奇(唐人裴刑的《傳奇》),裡面有紙人作法,本應是魔幻題材,魔幻卻是從寫實開始的,「是真實世界裡的荒謬性而找到了這樣的一個眼光和角度」(侯孝賢語)。
女主角台詞都不多,舒淇開玩笑說自己一共只有16句,我沒數,可能誇張了,但確實很少。徐楓稍微多一些而已,但鏡頭似乎更偏愛她的眼神和身段。男人的江湖,女人本就該少言。
構圖都喜歡用長鏡頭、大遠景,主人公們行走在大好山河之中。胡金銓喜歡拍行走是出了名的,侯孝賢一脈相承,鏡頭不動,人物靠走位來調度。
文人氣息濃厚。《俠女》裡的配樂超棒,古琴、鼓點都是胡金銓的拿手好戲。《聶隱娘》更不用說,音樂之外還有一段《青鸞舞鏡》的獨舞。「青鸞舞鏡」講鸞鳥三年不鳴,見鏡中自己以為同類,長鳴而死的孤獨,是聶隱娘,又何嘗不是在寺中學藝的俠女。
《俠女》拍了3年零6天,《聶隱娘》拍了7年。慢工出細活,精益求精。
我覺得電影好看,是好在可看的東西很多,胡金銓拍明朝,細到畫筆都要分素描和上色等幾種。侯孝賢拍的唐朝是金光燦爛,室內金碧輝煌,銀杏谷,連山石都是金色的。李屏賓鏡頭下的每一幀畫面都散發著古典中國之美,如國畫。我看有人在豆瓣的電影劇照下留言說裡面人物像小學教科書上的李白,確實是這個路子。
李白是唐朝人,聶隱娘也是唐朝人。侯導為拍唐朝,讀了幾個月《資治通鑑》。更牛的是他親手寫下所有文言對白,他說從小在鄉下長大,讀了很多古書,不覺得這是文言文。但細心又發現,居廟堂之高才用文言,處江湖之遠是帶口音的白話,分得清清楚楚。胡金銓更不用說,明史專家。電影好看,重在細節。
特別要贊一下《聶隱娘》結尾處在神農架拍攝那場戲,攝影機在山這邊,道姑站在對面懸崖之上,霧起,隱娘徐徐走來,請辭,離去,至此霧已籠罩全峰,真正的」一氣呵成「,感覺是天時地利俱到,上天要成全經典。
不說多,還是敬請期待吧。

————————————————————————————————
今天,隔了半年再看,和去年底看的沒啥變化,只是本來說要不拍的一段青鸞之舞,看來是放棄了。當然大螢幕所呈現的細節是電腦螢幕所不能比的。特意挑了國貿百麗宮,滿場,也無人中途退出,看這片觀影環境太重要了。早上維明導演說《聶隱娘》像博物館,我覺得是看到現在最好的比喻。反正博物館就在那兒,愛看的就去看,各看各的,不愛看就走,睡在裡面只要你不怕丟臉別人也無所謂。至於說好壞,反正我挺愛看的。要挑刺也有,但挑來挑去這些人擋得住侯導拿獎嗎?票房已經比我預計的好多了,投資侯導的老闆們應該都沒指望掙錢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