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不能自理
2014-12-18 13:26:30
《一步之遙》隱喻解析及評價
本影評主要是對電影的一些做個人解讀,進而引申,無太多劇透,部份情節描述屬於解讀的語境需要。(我看的是0點首映,只看了一遍所以解讀的不深刻或有所遺漏請諒解)
一步之遙這部電影是「子彈」後姜文的又一作品,「子彈」經過了上映後網友的不斷解讀發酵。形成了一種普遍的接受的觀點就是「子彈」打的是某局。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步之遙》,首先從片名上就很有意味,個人理解是「讓子彈飛一會,現在只差一步之遙」離目標更近了,表達上自然就更加的直接。
很多看完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電影拍得有點荒誕,拖沓,其實在我的理解,這個故事正常來說拍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就能拍完,但是導演整整拍了140分鐘,其中加入了很多看似可有可無的台詞和橋段,看了可能會不解,但從電影的語言和表現手法上其實已經做了足夠的暗示,導演為什麼要用比較晦澀難懂的電影語言來表達他的想法,這一般智力上80在天朝生活二十年以上的基本可以理解其中原因。
一、武六她媽
電影裡的 「武六」他媽,電影裡武六他媽都說了什麼。1你年輕,你不懂,我年輕的時候也和我媽說過這些(電影裡武六和他媽為馬走日爭論)2沒有好過40個男人你就不懂男人—你有過40個男人?「這是比喻,沒有40個4個總是有的」--3女兒媽媽是愛你的,媽不會害你,你停下我們什麼都好商量。
解讀:1我也年輕過,但現在我是你媽,位置不一樣了,屁股決定腦袋,以前是以前,我在推翻清朝統治(封建統治)的時候和你一樣年輕,是革命者,你現在和我年輕時一樣想做革命者,但是現在是民國,你媽我是統治者。2你沒有執政的經驗就是不懂政治,我雖然執政沒有40任但是4任還是有的。(充滿暗示的數字)3「孩子們」「母親「是愛你們的,不要和媽媽瞎鬧,停下來,有事好商量,怎麼商量?對話,談判?
問題來了,我們看看導演是怎麼回答的。武六接著他媽的話說「你從小偷看我的日記,把喜歡我的男孩子都開除了,還騙我說他們自己轉校」
解讀:我在你這裡從來都沒有隱私權,你一直通過非正常手段監視我,一發現有「喜歡我的男孩子」(這裡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持同一想法的人),你就把他們「開除」還騙我說他們自己「轉校」,開除,轉校。這和統治者抹去那些有」思想問題」 的人的方法如出一轍。
二、 喇叭是什麼
接著電影裡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橋段,武六和馬走日說「我想讓我媽閉嘴」……(中間的沒記住)……馬走日問「你想開槍打你媽」,「不想」「那就打喇叭,把槍瞄準你媽,就能打喇叭」(大概這意思,看一遍沒太記住原話)。姜文這話確實拍的比較露骨,打喇叭,瞄準你媽,喇叭是你媽的喇嘛,喇叭是什麼是宣傳工具,如果把武六他媽看做政權,那麼喇叭就是他媽的政治宣傳工具。(尼瑪廣D有中槍了,真心佩服這幫剪刀手的智力。 )
這段並非我解讀過度,首先為什麼開個車車上裝個大喇叭,通過喇叭說的對話如果不這麼拍劇情也能推進,還有你打喇叭就打喇叭為啥還要提醒說,對著你媽打就能打喇叭。
三、你媽開槍打你
電影裡,武六朝他媽的喇叭打完手槍後,他媽直接掄起加特林對著她女兒掃射。這是一個很不合人情的情節,從母女關係上考慮不至於母親拿起槍掃射女兒。但結合我上面的解析,母親其實代表或隱喻政權,那麼這個母親就是國家(這裡指國家,不是特指哪個國家,各位不要瞎猜) 。於是武六她媽和武六這齣戲以及一切對話就解釋的通了。女兒長大了——人民通過不斷的成長和學習有了政治上的覺悟和訴求;知道自己的母親一直在侵犯自己欺騙自己——發現原來國家一直在侵犯個人的權利,編製著美麗的政治謊言;於是乎武六為了馬走日反抗她媽——人民為了自己權利奮起反抗;武六用了槍,但是打的是他媽的喇叭——人民選擇了間接的暴力手段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結果,他媽不爽掄起了機關槍打她女兒——人民使得政府感覺到了威脅,權威受到了挑戰,於是掄起國家武器攻擊鎮壓反對他的人民。
我在次重申我不是在特指某個國家,這是一種人性的不可言的在歷史中無數次發生的歷史規律,這種規律不是具體的一件事可以代表的,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發生在每個人的生活里,員工與公司,子女與父母,個體對抗集體,集體對抗極權。說穿了這個「武六和他媽的」橋段無非也就表達了導演對歷史的認知和對其作出的態度。(題外話:如果硬要扯點具體的,我比較個人色彩的說一句,我知道你廣D權利大,想剪就剪,但是我還是要拍,還是要說。對於我這種討厭廣D的人來說,我在電影院第一時間看到導演拍武六她媽,我就直接給她扣上廣D的帽子,百分百的違和感和即視感啊親。)
四、你爸和你媽是一路貨色
電影裡武六和他爸說「法國人拿你(武大帥)娶小老婆這事來取笑「我們」。看看你爸是這麼解釋的「你爸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們,我不娶小老婆是為了擴大勢力,我不娶別人也會娶」 (大概這意思,看一遍沒太記住原話)
解讀:娶小老婆是封建的思想和做法,電影裡清朝已經過去,故事背景是新的朝代民國,但武大帥還是用封建的方法來保持他的勢力和對上海的控制。而且這麼做是為了「我們」。搞了半天爸媽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我們好,你們不要聽那些法國人(泛指外媒)(以後就不要翻牆去看什麼新聞里,不要受資本主義,美帝國主義的影響,七點準時打開CCAV看新聞X播好了,你爸媽就想讓你看這些。) 怎麼說你爸的不是,你爸都為了你好,到這裡顯而易見了你爸和你媽是一路貨色,所以對電影解讀是可以把「爸媽」看出是一個主體的不同方面。小了說像一個家庭的「男外女內」,大了說像一個國家內政外交,片中武大帥去俄國的卡捷琳娜,大家聯想下建國初期的中國是和哪國建交,抱了哪國大腿,有的觀眾會說故事背景是民國,我說的是建國初期,像在牽強附會,這個時間上的關係我會在下面著重來講。
五、歷史就是今天
電影中馬走日多次對著觀眾喊這麼一句話「today is history」大多數觀眾肯定不會注意這句奇怪的話,第一次在電影開始,花國大選總決賽上,一次是在馬走日被大帥押走走到天台是,這種手法在「子彈」中其實已經用過,對著攝影機說的,鏡頭特寫了的,反覆出現的,姜文再一次提醒了我們「今天就是歷史」,今天就是我拍的「民國」。而後面還有一句「我們是歷史的一部份」。其實姜文又說他指的不是特定的歷史時期,所以姜文在子彈和一步之遙上利用時間差來講故事,還有一點就是王天王的劇場門上居然有毛澤東的海報,這不可能穿幫的這麼厲害,是導演的暗示。當然時間差又利用時間的「泛性」想表達故事並不是故事本身,進而昇華他的主題。 其描述的人,事,物,精神,人性,是存在於歷史中的每一段的,是與生俱來的。
六、王天王和喇叭
很多評論認為王天王代表的是政治宣傳工具,當我前面已經說過喇叭才是政治宣傳工具。那麼王天王是什麼,王天王代表的是「小丑」式的「迎合民意」的公眾人物。因為民意認為馬走日殺了顏英,必須死,所以王天王誇張化的為公眾表演「槍斃馬走日」。而且政治宣傳是被政治主體操縱的,而片中王天王表演並不是有什麼明顯的政治意圖或有人指使,而是自發的,因為這樣可以出名,可以賺錢,這些都屬於個人動機。
七、鬼子又來了(這部份劇透有點嚴重)
看了這部電影喜歡姜文的觀眾會驚訝的發現「鬼子又來了」因為電影裡再次深深的諷刺了國人的略根性。看了這部整個電影的主線是馬走日帶著完顏英(舒淇飾)吸毒飆車結果車禍完顏英,報紙媒體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說馬走日殺死了完顏英,警察也子啊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為了順從民意想槍斃馬走日以平民憤,民國的「大戲子」把馬走日演成殺人狂魔,對殺人手法過度演繹,甚至對死者完顏英在表現手法上故意醜化。
這不正像當下社會一樣麼,媒體惡意炒作,不經考證妄加報導,觀眾不經思考全盤接受加上平日對生活的不滿集中到一個「人民公敵」的身上,看事情膚淺表面,不看本質。電影裡多次出現這句話「你怎麼看都是一張壞人的臉,張飛田(葛優飾演的警察)長得就是一張好人的臉」,真是看臉的社會,有木有啊親,長得醜就犯罪啦,我他媽趕緊去整容。還有戲子代表社會上所謂的大咖們也加以炒作推波助瀾,誇張演繹,譁眾取寵,台下觀眾麻木叫好。機關部門,在某些時候為了平民憤也是不求真想,草草了事。所以說姜文再一次針砭時弊,狠狠地給這個時代的現實社會抽了一巴掌。 (電影開頭的花國總統大選,我也覺得是對眼下流行的選秀節目進行的諷刺,虛假,暗箱操作。那英還被請來演戲,那英你去電影院有沒有掉坑裡的趕腳,開個小玩笑)
八、最後再說點
1,其實我長了一張壞人臉,說的壞人式的話,「把槍瞄準你媽,就能打喇叭」,無非是因為我愛你,我們細數你的不是無非想要你改正。「母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著土地愛得深沉」
2馬走日為什麼老是說用「您」而不能用「你」,說這樣不禮貌,因為我是在給你提意見探討,而「母親」不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死不認錯還說為了我們好,什麼隊我們好我們自己知道。在生活里我們面對父母也是這樣,我叫:您,您說:你。從意識里我們就不平等。
3懂姜文的人不會以「得失利弊」去看待他的電影,因為想他這種「革命者」「理想主義者」(這裡不是給姜文貼標籤,只是想到他會想起這些詞語)來說,電影這麼拍確實有點野,但是這樣才能告訴你「對與錯」。現實里很多人知道自己做的是錯的或者是向現實妥協的,但是對的永遠是對的,不能因為現實的壓力而做明知道是錯的還騙自己說這是對的,大家都這麼做,最後連對與錯都分不清。姜文就是這樣不妥協的人,不論怎樣對的始終是對的。
(本部份待更新)
黑人家的成本很低,一句看不懂完事,,但是想說明事實卻需要許多的解讀和理解,我寫這個只不過想說「對的就是對的」我看不慣那些隨便黑人的影評,」我就是看不得他受委屈「
的確電影拍得有有些」任性「。這裡從手法和台詞設計上姜文表現的非常明顯。有些台詞略顯突兀更像是姜文的內心獨白。」
這部電影現在看來並不是《子彈》的續集,但主旨上卻有那麼絲絲關聯,但覺得故事性上比《子彈》差些,不過估計票房還是會大賺的,口碑應該是先跌後揚的。用好作品來評價這部電影是不為過的。
最後要說的是其實我覺得最後馬走日從風車裡面走出來說的那段話,是九個編劇們想說的話,是那些長久以來被壓迫的文化工作者的話,他們編了一步這樣的電影是編給和他們有一樣心情的人看的,而不是為了討好所有的觀眾,對於我這種有同樣心情的觀眾來說,看完電影才發現,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原來都在故事裡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