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糊
2014-12-19 07:22:07
玩轉類型片的「唐吉坷德」
姜文,一直以豪言壯語聞名於世,從「你想成為一個導演,首先你得拍一部電影」的「怨念」中起家,在「站著把錢掙了」的「狂妄」中屹立,姜文著實可謂是中國電影界的一朵奇葩。但是在《一步之遙》的首映結束後,網上流傳一個段子:「張藝謀有《三槍》,陳凱歌有《無極》,馮小剛有《私人訂製》,姜文有《一步之遙》」。罵誰不敢罵影評人,惹誰不要惹段子手,首映失利基本上就意味著姜文神話的即將坍塌。但是《一步之遙》真的距爛片只有「一步之遙」嗎?我認為不是。
首先,主題的選擇就證明姜文還是條漢子,《一步之遙》講述的是一個「唐吉可德」的故事。雖然馬走日看起來嬉皮笑臉、玩世不恭,但他從不以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也不以委屈自我來滿足俗世。儘管他足智多謀、智勇雙全、能言善辯、巧舌如簧,但馬走日註定無法成為現實世界的「成功者」。因為他還不能在即將席捲全球的工業化浪潮中埋葬自己的品性和尊嚴,他永遠都無法成為武七那樣的「暴發戶」,或是項飛田那樣的「假老外」。馬走日本質上是一個老實人,他其實是在努力扮演一個混蛋。他戴著「欺世盜名」的「人格面具」實際上是因為他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缺乏安全感。正如馬走日自己所言,他還是個孩子,孩子有的年輕有的老,有的尺寸大有的尺寸小,也許終其一生他都無法走入成人世界,正如他無法放棄對人性本真的堅守一樣。馬走日是一個唐吉坷德式的人物,騎士精神最重要的體現就是「決鬥」。馬走日因為毆打鐘三而贏得了完顏英之愛,結果這愛卻害死了完顏英;馬走日同樣因為毆打侮辱自己的「名角」而暴露了自己身份,最終只好張開雙臂擁抱死亡。這兩次看似並不「體面」的毆打卻與所有為名譽而戰的決鬥同樣壯烈——馬走日揮舞著利劍衝向風車,成為了北洋時代的最後一個貴族,並且見證了貴族精神的隕落。接下來,只會迎來一個極度物慾的新世界。
其次,從形式上來說,姜文所做出的努力不比《黃金時代》少。這是一種「玩轉類型片」的嘗試。馬走日的畫外音貫穿始終,有些倒敘地講述了一個「槍斃馬走日」的故事,並且最後人物直視鏡頭與觀眾直接交流,基本上戲仿了黑色電影的敘事結構。而影片一開場,無論是場景設計還是燈光照明,甚至人物服裝和鏡頭調度,都能明顯地看出姜文對「教父」系列的致敬意味。而他懷裡沒有抱貓,卻抱了一隻兔子,也使人在看到他「害死」完顏英的具體過程的時候,可以隱隱約約地體察到一絲宿命的味道。
影片的中間,則是一大段對百老匯音樂劇電影的挪用和拼貼,用奇觀化的視覺語言再現了國人對一個浮誇喧鬧的老上海的終極想像。當然這個段落也是被眾「文化菁英」口誅筆伐的重點段落,但是我個人覺得大家有點反應過度。一來把女性的身體作為男性觀眾「凝視」的慾望客體,這個問題遠不止「不應讓女人在螢幕上露大腿」那麼簡單;二來,從鏡頭語言上,姜文拍得並不色情。同樣是舞女歌姬大長腿,有人說《紅磨坊》淫蕩嗎?有人說《芝加哥》低俗嗎?有人說《悲慘世界》太像《天台愛情》嗎?這種來自知識界的雙重標準有時候比電影審查機制更傷害電影創作本身。意識形態不只是政治意識形態那麼單一,所有在文化批評領域的發聲者都應自省自查、共勉共勵。
同時影片中還時不時地穿插一些「偽紀錄片」「偽新聞片」「偽預告片」的段落,武六小姐電影導演的身份更加加重了《一步之遙》「元電影」的意味。而後半部份「用影像替代真實」的故事情節,一邊使觀眾重新反思「攝影影像本體論」的老生常談,另一方面則不斷地會使人想到好萊塢的封王之作《逃離德黑蘭》。所以,綜上所述,姜文在做的其實是一個「簡單複雜化」的工作——即把並不復雜地故事情節講述得雲裡霧裡、撲朔迷離,而他這麼講述的目的則是在做一場開拓電影敘事語言的遊戲,亦或可稱之為「電影敘事的行為藝術」。
除此之外,我認為還很值得一提的是在姜文電影中一以貫之的某種男性形象。我們姑且稱之為「施虐和受虐於一體的男孩形象」。從《陽關燦爛的日子》到《鬼子來了》再到如今的《一步之遙》,電影的主角都是具有極強主體性的、充滿慾望的、敢作敢為的男性形象,他們都在極強的慾望的驅動下做出過某種不計代價、不顧後果的施虐行為。比如馬小軍試圖強暴米蘭,比如馬大三兒手刃鬼子,比如馬走日暴打王天王……(不要問我為什麼姜文的男主都姓馬,我也想知道!)這種極為衝動的施虐行為,標記著他們的理性思維還未完全確立,其力比多的釋放方式還會以最原始、最直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呈現,因此我把他們統一定義為「男孩形象」。而這些「男孩們」的本質卻又不壞,在做完了施虐性的行為之後,往往會遭受良心(或潛意識)的譴責,而最終導致(或是主動選擇)一個自我懲罰的受虐式結局。比如馬小軍幻想自己被眾有人踩踏、甚至溺死在游泳池,比如馬大三兒最終被抓獲並且以虐待戰俘的罪名被砍頭,比如馬走日最後被亂槍打死然後墜橋身亡……我認為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透視姜文電影的新視角,狹義來看,可以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對姜文電影進行一個全面的、細緻的重新解讀,比如他本人是否存在強烈的俄狄浦斯情結或閹割恐懼等;而廣義來看,則可以從中國當下國產電影中「英雄形象」缺失的角度進行文化研究,「英雄」往往就是以「不理智」的犧牲小我方式,收穫種群繁衍延續大我的「理智」結果的男性形象,是從前「宰制性男性氣質」的突出代表。而如今,國產電影的螢幕上往往被暖男、gay蜜等缺乏傳統男性氣質的中性男性形象所佔據,不知道這種具有一些「硬漢」氣質的英雄形象的失語,會不會是導致姜文電影「叫好又叫座」的某種集體無意識。
總之,我認為《一步之遙》距離一部中規中矩的爛片還是至少有「一步之遙」的。諸位客官切莫被風評和「謠言」遮蔽了雙眼。是騾子是馬,還得親眼看了才知道!不過,即使我努力地在為《一步之遙》正名,可是我還是想不明白,這部電影到底尼瑪為啥是3D啊???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