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an Daily
2014-12-19 08:51:34
一步之遙:事實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這將是一部和《大話西遊》一樣將被喜歡和反覆研討的標誌性電影,只是「將」會需要很多時間來填充當下的不理解。《大話西遊》是一種結構和建構的過程,將電影中敘述的地位從幕後提升到與故事同等重要的地位,雖然故事本身已經不再那麼獨一無二的重要,但注重敘事地位的《大話西遊》還是遊走在故事的皮膚之上。
而《一步之遙》通過故事的道路,以各種敘事角度鑽破皮膚走入了人的意識。
這是一部意識流電影。
《尤利西斯》、《喧譁與浮躁》、《城堡》、《走向燈塔》……
觀影過程中,上述的小說不斷在腦海逡巡。如果你看過以上的小說,並且對於文學上意識流的創作手法有一定了解,那麼《一步之遙》的140分鐘,你會覺得怎麼那麼漫長的短暫。
看完之後,這個電影題目真是一個好題目,「一步之遙」,我覺得潛台詞是,我們離事實到底有多遠?
之所以選擇用「事實」而非「真相」一詞,理由有兩個
——事實,是一個相對客觀的詞語,它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換的,而真相恰好相反。電影《羅生門》無疑是個很好的註腳。《一步之遙》的電影結構,我以為是偵探式的,那麼偵探尋找的應該是客觀的存在,所以「事實」似乎更適合一些。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延伸到了新一屆諾獎得主,莫迪亞諾的演講中對於「碎片化」的擔憂。這種歷史以及文學上的思考,具體到電影《一步之遙》上,勾勒出整部電影頭上的達摩斯之劍:電影中每個人敘述的故事中,哪些才是事實?這點也看出姜文導演和廖一梅編劇的高明之處,他們在敘事視角的不斷轉換中,讓你看到電影中故事的所有可能的面貌,但當你接受到的碎片又多,你將越加無法分辨出哪些才是客觀的事實,而哪些是敘述者自認為的「真相」。波茨曼的《娛樂至死》中對於赫胥黎《美麗世界》表現的擔憂,就這樣被電影生動表現了出來。但是,不要忘記在《娛樂至死》中還有另外一種擔憂,那就是奧威爾《1984》,掌權者不給任何碎片只給結果的遮掩事實方法。這也許是此部電影喧鬧燈光下陰影的暗示。所以,故事的最重要經歷者,一個帶著微笑死去了,一個無法記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而進行描述事實可能性的人,無疑是掌權者。
那麼,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到底離事實有多遠呢?
一步之遙?
這一步將有多大呀!
就像電影中被喜劇式引用的名句「選美屆的一小步,全世界的一大步」。
細心的觀眾,肯定早就知道了這部電影是根據民國真實事件改編的。但所謂歷史裡的事件,就那麼真實嗎?《一步之遙》讓我們反思,也許歷史中的將比電影中上演的還要戲劇化。只是,我們沒有那麼幸運,有機會全視角的去觀察整個事件的發生。
那麼到底怎麼來理解這部電影呢?
我想這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各個領域(文學,電影,歷史等)的研究批評者來共同完成。就像電影中的殺人事件被各方神聖以自己的視角講述一遍一樣。這是這個分工越加細化的時代的幸運,我們可以每個角度都研究的很深入,知道的可能越多。但這也可能是這個越發缺乏通才的時代的悲哀,過多分析得出的碎片讓我們茫然無措,不知道它們之間到底有怎樣或明或暗的關係。
那麼,就請容許我從影視文學的角度再加一些碎片吧,既然故事已經上演,而事實終將掩蓋。
一, 電影中的語言
電影無疑最重要的是畫面,從電影的發展史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最早的「拉洋片」和黑白默片等過程。很少有電影像《一步之遙》這樣,對於語言的重視,也許和編劇是廖一梅女士有關,看看她擅長的舞台劇本就可以推算一二。
這部電影何以看出對語言的重視呢?
(一) 人物語言的種類,官話(中國的上海,國語;上海法租界,法語;大帥所在區是民國軍閥,還是租界佔領者的代言人,暫無判斷,但是吃飯時候使用日語,推測是日本扶植的傀儡軍閥,所以所謂官話應該是日本即將在侵華戰爭的淪陷區推行的,日語),方言(人物家鄉話,用偏遠地區的話來表達內心感情而不用擔心別人聽懂,這個邏輯下項飛田的說的越南話也算方言),國際交流語(英語)
為什麼這麼劃分呢?
官話具有權威性,代表著說話者的身份,以被說話者當做生存和顯耀的資本。
這就不難判斷,為什麼在商量嚴肅話題的時候,都是用的官話。
1, 法租界老大,項飛田,武六,武七在一起商量怎麼將武六拍攝,項飛田講述的《槍斃馬走日》圓過去的時候,用的是法語和國語,在項飛田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對這法租界的老大他需要講法語,向主子獻媚的同時向武六武七顯示自己的身份和老二的權力。而有趣的是,戲量較少的法租界老大說話法語和國語相互轉化,也是值得體會一番的。除了項飛田的顯示身份和權力之外,多了一種向所在國家的討好(一棍子一個蘿蔔那種)和灰色的調侃(說著你的話,但講得內容是不正經的)。
2, 武六和大帥,武七和大帥之間的對話,說國語的時候涉及到利害關係。而變成家鄉方言就是家庭成員間的情感流露了。這種情感的流露有時候是相互血緣紐帶的提醒,比如武六向她爹大帥撒嬌提要求的時候,有時候是一種裝傻賣萌討得好感的時候,武七向老爺子大帥獻上可以成就自己的計策的時候,有時候是為了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目的,武七老媽齊老師勸武七不要為馬走日動心時候一開始說上海話。
3, 大帥的勢力到底怎樣?電影沒有交代,但是通過他們飯桌上進餐前說日語,嗎,可以推算一二,前文已有,不再贅述。可見,語言的對於角色塑造很重要,對於故事和故事背景也很重要。
方言,相對於官話來說,是種弱勢語言。但是這種弱勢是種矛盾的綜合體
1, 一方面,我們對說相同方言的人具有好感,歷史上關於通過鄉音而攀附關係的公案不勝枚舉。這種好感,在家人身上尤為明顯。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帥一家說方言的時候,往往是電影中的溫馨和喜悅的地方。在不設防的時候,幽默才會在安逸中產生。
2, 另一方面,我們對於說著不同方言的人有距離感,甚至有看不起的情緒。這既解釋了,在項飛田面前為何痞子式武七從不講方言的原因。同時也解釋了為何項飛田動怒的時候說起越南話來。
國際交流語,英語的交叉使用一方面交代了上海當時的國際背景,風雨欲來風滿樓的「國際化」就要來了,眼前的繁榮只不過是戰爭蒼涼前的肆意放縱。可以參考一下歷史文獻上對於上海孤島時期的描述。另一方面,是不是在姜文導演在暗示著這個故事不僅僅是上海的個案,也是全世界的一種縮影?我是有這種感覺的,馬走日事件不光光是在電影中發生過,現實中早就上演了一遍,而在全世界這樣的事件還將繼續,詭異,荒誕,而又真實得無以復加。
(二) 以舞台劇常用的場外話,即馬走日的旁白來推動電影情節的發展。
熟悉姜文作品的人可以知道,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場外話的這種方式就已經被運用了。我覺得這樣的好處在於,讓觀眾容易明白敘事者的邏輯,並且儘可能的把握故事的關鍵點,而且也是情節發展的一種方式。當然,這也顯現出導演的害怕,擔心我們可能迷失在電影中,不知所云。
(三) 極富戲劇化的人物台詞。
我是個對於台詞很敏感的人,覺得一部好的電影一定是有精彩的台詞的。可以借鑑王國維對於詞評價的表述:境界有了,妙句自出。比如先前提到的《大話西遊》,下線不久的《後會無期》台詞也有很多不錯,不過「境界」難說。而中國做到非常好的,可能是王家衛的一些電影了,而我首推《東邪西毒》,某種程度上說,《東邪西毒》就是靠著台詞撐起情節。
二, 電影中的角色身份及其敘述視角
電影中角色的身份,是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的「暗背景」,隱藏了很多資訊。在分析之前,先說一下,這些事件的參與者經歷了事件,並且給事件增添著新的細節,但是我們不難發現,當事件被製造出來後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受控於人物的意志,典型處,就是大帥引渡馬走日之後,武六的一石多鳥之計,計計不中。從這點上說,事實已經在人的能力和視線自我繁衍著,那麼我們離事實到底能不能接近呢?電影中,表現兩年中馬走日的東走西藏的黑白偵探圖片掃瞄讓人產生悲觀的想法。
每個人的身份不一樣,他們的立場就不同,而看待事實的眼光就不一樣。王陽明早就說過,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色。所以,在每個人的視角里,相同的事件以不相同的方式上演著。這個電影《羅生門》無疑做的非常好。
三, 電影中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
大帥家庭是個很有意思的範本,尤其關於夫妻倆關於婚姻愛情的論述讓人拍手稱快。雖然看起來是鬧劇,但不是深刻反映了當下的悲劇嗎?這個商業意識力量越來越強大的社會,夫妻倆的對於愛情婚姻衡量的標準讓人在笑得同時有深的憂慮。
完顏英和馬走日的愛情,武六和馬走日的愛情,基本上演了愛情裡的各種可能。而這些可能最終都引向悲劇,這是姜文的高明,也是愛情美麗的原因。電影末尾處,馬走日說「女人找男人不是為了去死,女人找男人是為了好好活」,男人找女人亦是如此。而這也可以當做這部電影裡有關愛情所有的解釋,當然也包括大帥的,齊老師的、
馬走日和項飛田的朋友關係。最好的朋友的反面,就是最可怕的敵人。項飛田對於馬走日的槍斃的執著始於馬走日對他的救助。
馬走日和武六武七等人的相互利用關係,項飛田和法租界老大關係,主角們和小士兵的關係,這些都是可以做出有趣的分析。
四, 電影中重要的意象以及象徵猜想
月亮
馬
女人的大腿
軍裝
那些反覆出現,又鮮明突出的事物總會含有特殊的意義。就像經典的說法,電影中出現的槍總是會響的。
而這些意像有怎樣的象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不是託詞,而是我覺得這些意象書寫出來,就可以成為象徵主義、現代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詩歌,怎麼好對詩歌做具體的評述?詩歌,往往給人的是一種情感的暗示引動作用。而我看電影的時候,這些意象出現的時候,確實有各種情感被喚醒了。
五, 電影中的電影及其作用猜想
電影中出現了幾次黑白影片的形式,作用我猜想有兩大類
——莫言小說《蛙》中,小說帶劇本的那種作用。一方面,將紛雜的故事以明晰的線路演義一遍,另一方面提供多種視角的可能,以便引導觀者自己的想法。
——黑白影片,可能是像徵著人的意識的作用,也是我為什麼一開始讚嘆這是一部意識流電影的原因。彩色的時候,演義的是生活;黑白的時候,演義的是人們的潛意識。這涉及到弗洛伊德的前意識,意識,無意識的概念。不做贅述。
六, 電影中雅俗藝術以及象徵
電影中出現歌劇這樣的陽春白雪,也有選秀這樣的下里巴人,兩者的對比很有意思。
終極問題是,電影中的故事到底有幾個,或者說,同一個故事到底以多少種方式上演了多少遍?
這也許就是要跨出的那一步。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