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曜
2014-12-19 18:17:32
《一步之遙》帶給網際網路行業的警示
2012年,我曾為空前火爆的電影市場寫過一篇澆冷水的文章,其中一條是「過份強調觀眾需求,喪失創新性與多樣性」。兩年後,《一步之遙》的首輪鋪天負評驗證了我的擔憂,因為我觀影后的感受是:雖不及姜文本人巔峰,卻仍可傲視全年眾多國片。可惜,姜文依舊是那個NB的姜文,我們的觀眾,卻在這兩年眾多所謂「尊重觀眾需求」的爆米花商業片餵養中,欣賞水平集體下降!
對於姜文來說,《一步之遙》這部電影並不是拍來取悅觀眾的,而是取悅自己,表達自己喜好與風格的個人化作品。有評價說姜文在戲弄觀眾,彰顯自己智商的優越性,這有些道理,但這並不是罵這部片子的理由。無論是電影還是網際網路產品,尊重用戶需求都不等同於跟著用戶喜好走。賈伯斯推出蘋果系列產品時,有哪些用戶說過這是他們所要的?李安的《斷背山》成就經典之前,又有哪些觀眾會說自己想看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實際上,好的導演與好的產品經理一樣,都不是一味遷就受眾,而是引領受眾!也只有姜文這種水準的導演,才敢於在商業片中明目張胆的秀個人優越,並且秀的還不讓人反感,因為你真的會被他在電影中展現出來的想像力所叫絕。
在電影的前半段中,雖然有些表現手法過於刻意而導致的齣戲感,但場景中的藝術美感卻是近年來少見的出眾,各類音樂、歌唱、舞蹈、服裝、燈光等的完美呈現都完全可以媲美劇場歌舞劇,而舒淇更是被凸顯得格外美麗!對於無法接受這一部份美感,叫嚷著「擺排場、歌舞秀、印度電影」的人,我到是想反問一句,印度電影又怎麼了?印度電影的歌舞融入恰恰是全世界對其的認同和特色標籤!是印度電影走向世界的民族驕傲所在!而誰又規定電影中不能插入大排場和歌舞秀了?《致青春》中女主角在學校禮堂高唱一曲《紅日》你們接受的了,《小時代》裡的排場和佈景你們高呼「美輪美奐」,《紅磨坊》和《歌舞青春》你們稱為經典,現在擱姜文這,就變成「爛」了?說到底,還是這類觀眾只想看到「自己希望看的」,而對除此以外一切可欣賞的美,都選擇視而不見和排斥。
而在片子後半段,電影的質感則遠超前半部份。各種姜文式的諷刺、暗喻、黑色幽默輪番襲來,資訊量頗大,戲劇衝突和節奏也把握的不錯。此外,尤其要強調的是在理解上也並沒有那麼困難,至少比起《讓子彈飛》,要直接的多。那些動輒高喊「看不懂」的人,我到是覺得是把看電視劇的習慣帶來影院了,恨不得一切資訊都攤開嚼碎了送給他們,這樣就不用費哪怕是一絲腦細胞去思考了。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姜文作為一個60後所展現出來的想像力。與陳凱歌拍《無極》時自以為的「設定式想像力」不同,姜文的想像力更多的藏在細節中。在他的鏡頭下,上海這座曾經的「遠東第一大都市」被呈現出一種符合時代的時尚和妖艷感,顯得美輪美奐,這讓在各類影視劇中看慣了上海實景化風貌的人感慨這才是真正擔得起「魔都」稱號的老上海!而與周韻的戲份中,諸如由猴子在內驅動的「攝影機器人」,以及火車車廂內的沙灘佈置,也都彰顯著導演本人的巧思和玩心,在這一點上,我是格外喜愛。在我看來無論拍電影還是做產品,發自內心的興趣和趣味,遠重要於各種複雜的戰略佈局和深遠意義。
當然,《一步之遙》本身的問題也是不少,其中比較重要的幾項有:舒淇配音是個大敗筆;前40分鐘姜文與葛優在花國大選中的「相聲式」對話違背了正常的觀影體驗,有些齣戲;結尾時姜文的獨白冗繁拖沓;整部電影嘗試了多種風格混搭,導致某些地方會有轉換不流暢,影響觀影體驗的問題。但即便他有如此多的問題,就電影質量本身,以及其呈現出的這個年頭難得的創新性嘗試來說,依舊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可這樣一部尚算不錯的電影,為什麼會收穫與質量不相符的鋪天惡評呢?這就要說說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這兩年間,我們的輿論環境的變化了。
這兩年間,中國的電影市場在「網際網路思維」的刺激和「唯票房論」的誘惑下,從曾經的菁英把持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回顧2013和2014年的國產片市場,我們能數出幾部真正質量過硬,值得回味的好片?與之對應的,則是眾多打著「觀眾需求」旗號的爆米花電影連破票房紀錄。既然觀眾去影院純是圖個開心,那片方也就樂得把搞笑段子、犯賤賣萌、情懷等元素揉在一起,再加上點「大數據」、「粉絲經濟」的外衣包裝,大把鈔票便輕鬆到手。
這本身其實本也無可厚非,電影畢竟是產品,片方拍出來首要目的還是為了賺錢,好萊塢商業片也是一抓一大把。但這其中的差別卻在於,海外電影市場並不會為了短期利益,而用完全單一的產品類型覆蓋整個市場,而是會輔以其他實驗性、創新性的作品來做新嘗試,豐富產品類型。而國內則鮮有片方目光長遠,從而導致電影類型和主題都過於集中,拍攝手法更是越發走向簡單化、電視劇化。這種作派的直接後果就是,觀眾被慣壞了,也養懶了,懶得費腦子想,懶得改變觀影習慣去適應新形式,但凡有一點不如意,不順心的地方就開始各種負評+吐槽。於是,市場上一旦有敘事手法、形式稍顯複雜,或是帶有實驗、創新性質的作品出現,他們就會將其劃入「爛片」的序列。
由此,我們再說回《一步之遙》本身,這部片子真的像首輪鋪天負評所說的那麼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相比姜文前四部作品,《一步之遙》確實沒有那麼驚艷,問題也不少;但是遍數2014這一整年的所有國產片,《一步之遙》的質量依舊可以輕鬆秒掉其中95%的片子!
但是,相比這兩年間的其他成功商業片,姜文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作品拍的太與眾不同了(當然還有另外的原因,相比於姜文自己過往的巔峰佳作而言,觀眾的期待值被無限拔高了),「你和我們看慣的電影都不一樣,負評!」這才是相當一部份負評觀眾的心聲。於是,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下,《分手大師》和《小時代》們高舉著「滿足觀眾需求」大旗,捲走大把鈔票;《致青春》拿到了電影學院畢業作品99分的成績,獲獎無數,這些成了無數導演和片方心中的楷模,而「不接地氣,不貼近大眾」的《一步之遙》則只能背起一片罵聲。
看到這裡,不知道其他同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朋友是不是有種熟悉的感覺?沒錯,相比於《一步之遙》的電影質量,我寫這篇文章其實是更想和電影業的「老師」網際網路行業談一談。 《分手大師》、《小時代》、《致青春》等高舉「用戶需求」和「情懷」的電影票房大賣,擁簇者無數,和網際網路行業裡的余佳文、馬佳佳他們是不是格外相似?而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是不是也有那些和《一步之遙》、《繡春刀》一般優缺點同樣出眾,充滿希望和創新,卻也面臨無人問津或備受指責境地的優秀團隊和產品?
《一步之遙》的獨特和被過度指責,其實正說明了電影市場今天的類型單一和缺乏創新,而這正是片面追求「票房」而一味「滿足觀眾需求」所形成的惡果。對比一下國內網際網路行業同類產品各自抄襲,為追求「用戶量」不惜惡性競爭的場景,這兩個行業是多麼的相似?如果電影市場創新代表的《一步之遙》今天因被指責而打消了其他觀望者創新的勇氣和激情,那這又會不會是鏡子另一端的網際網路市場的明天呢?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