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18:36:19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姜文又拍電影,本應萬人空巷,不料卻招來罵聲一片。
懷著矛盾的心情看了電影,卻不知為何,開始就有一種感覺:戲內戲外的姜文,混淆了。這種混淆的感覺,讓我對這部電影有不同的看法。這一主觀感覺可能影響了我的判斷,但即使沒有,我也不會認為這是爛片,炫麗的舞台效果,誇張新穎的表演手法,我也很欣賞。
其實從一開始,武七找馬走日花錢的時,我就覺得,這是否在演他自己?姜文自己,不正是投資人眼中的那個寵兒嗎?順著這感覺展開聯想,發現契合地方還不少。馬走日後來舉辦總統選舉成功,把完顏英推向巔峰之時,感覺就如他之前拍《讓子彈飛》的境遇。《子彈》,或者說,是這一風格的電影,其實就是完顏英,在向飛田(我認為他代表的是影評人吧)和馬走日一唱一和之下,被捧到了空前的高度。
後來,完顏英向馬走日求婚。這婚如果真結了,代表的是:姜文以後就是這類風格的導演了。姜文會做這樣的選擇嗎?答案是否定的。姜文愛自己的作品,正如馬走日一定是深愛完顏英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如此完美,一旦往前,就無法再回頭,只能往下走。於是,馬走日讓完顏英死了,姜文也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獨立。
不管完顏英是否為姜文所殺,世人都把罪名安在馬走日身上。正如姜文宣告獨立之後,必然有大批的觀眾和影評跳出來:姜文已死,他再也拍不出《子彈》了。是的,電影其實示範電影播出之後的現實百態。代表影評的向飛天立刻大義滅親,宣告緝拿馬走日,觀眾則樂於自己腦補馬走日如何殺死完顏英的過程。於是,坐在電影院的我,竟然在電影裡看到了自己。
其中還安插了武大帥這個角色,其實就是廣電總局吧,拿著槍,要斃誰就斃誰,一邊還叫嚷:斃了他是不想他再浪費人民群眾的錢,這錢要拿來辦學校多好啊。於是,馬走日告訴他:要育人還不簡單嗎?接地氣就行,不用花錢。至於武大帥對向飛田和武七的凌辱,如果想到這當中的暗喻,其實還挺好笑的。
後來電影的走向,完全就是姜文對《一步之遙》上映之後,社會對之的反應。向飛田說的,是觀眾想讓他死,應該也是對此的暗示吧。試想一下,電影越是招來罵聲一片,就越是配合了姜文的巧妙設計,至於那些感嘆「姜文已死」的評論,都可以直接頒發最佳配角獎了。聯想到這些,再看看影院現場的反應,又怎能忍住不發笑?
後來也只有武六出現,試圖挽救馬走日。武六代表的是誰?應該也是姜文自己,準確說,是正在拍《一步之遙》的自己。武六最後拍成的電影好像叫《槍斃馬走日》,其實也是姜文殺死過去的自己。武六她媽苦口婆心的勸說:愛情有個屁用啊,關鍵是得生活。姜文身邊應該也不乏這類「善意」的朋友吧。但武六還是選擇了馬走日,也正是宣告了姜文從了自己的內心,不願受擺佈。
最後一個場景,莫名其妙地出現很多穿著婚紗禮服的新郎新娘。我當時就想,這不就是我們螢幕前看的一對一對嗎?我們還是眼睜睜地看著馬走日死去了。死去前,馬走日說:我死了,但武六還活著,你們幫我看看她接下來會怎樣。當中隱喻,其實也夠露骨的了。
一般來說,好的電影總能讓觀眾很容易代入其中角色,《一步之遙》正好相反,片中的角色很容易代入了現實中的我們。我們在不知不覺間配合了他的演出,電影的播出,其實才是整個演出的序幕,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時空的錯亂感,很奇妙。這精妙的錯亂設計,比《全面啟動》尤有過之,非常欣賞。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