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步之遙--Gone With The Bullets

一步之遥/随子弹去/GoneWithTheBullets

5.9 / 1,028人    140分鐘 | 120分鐘 (International Release)

導演: 姜文
編劇: 姜文 郭俊立
演員: 姜文 葛優 周韻 文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弄櫻

2014-12-19 19:39:47

不怪你們看不懂,姜文的確太超前


套用一句電影裡的台詞:這是姜文的一小步,卻是中國電影的一大步。

不怪你們看不懂,因為影史上總有一些電影太超前,比如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比如劉鎮偉的《大話西遊》。也許多年以後,我們會像現在各種懷念「那些年,錯過的好電影」之類的活動一樣,重新評估《一步之遙》的價值。再好好審視一下我們的文化為何對總是先鋒性的藝術探索存有如此深厚的敵意。

觀影前如潮的差評幾乎讓我止步,之前老謀子的《歸來》就實在讓我失望透頂,我也害怕姜文陷入這種江郎才盡的窘境。但真的在影院看完以後,我恨不得在片尾字幕的時候起身鼓掌!但是周圍人的冷淡讓我不敢作這麼一個異類。更何況中途離場的人就佔了一小半。

事實證明,姜文並沒有像陳凱歌、張藝謀那樣進入了藝術創作的衰退期,他仍處在創造力的高峰,而且是中國導演中的先鋒。他沒有妥協於商業化的市場邏輯,而是有自己銳利而獨到的堅持和探索。這一票,玩得漂亮!

導致差評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兩個:

首先,姜文對各種類型電影風格的拼貼和戲仿導致了電影在風格上缺少前後的統一連貫性。比如前面模仿《教父》的開頭(這段我憋笑幾乎憋出內傷,姜文一開嗓簡直白蘭度附體,各種文白混雜的台詞太有錯位感,教父手裡居然還抱個兔子!),姜文在其中冷酷睿智高貴冷艷的黑幫老大的形象就和之後的形象產生了斷裂感。給人一種為了模仿《教父》而模仿的感覺。而且模仿百老匯歌舞劇的花域大總統那段拉得太長,在影片開頭的建置部份沒能很快把故事線搭建起來,導致了觀眾興趣和注意力的流失。對於電影發燒友來說,這種對各種類型的模仿和拼貼能帶來巨大的快感和游離錯置的愉悅(各種《紅高粱》《本命年》《陽光燦爛》啊哈哈哈!),但對於廣大普通電影消費者來說,這種對類型的解構和拼貼是毫無意義的,只能讓人產生不知所云之感。

其次,編劇在人物動作的設置和情節處理上過於舞台化(誰叫編劇是廖一梅呢)。我看到馬走日救項飛田那塊就突然領悟到,不應該把它當電影看,把它當孟京輝的戲劇看就毫無違和感了(可見廖一梅威力之大)!那種鬧鬧騰騰嘮嘮叨叨的台詞,幾乎每一句都是演員聲嘶力竭字正腔圓地唸出來的,再加上人物極度誇張的動作,比如馬走日教武大帥一家摸到了地板就救出了項飛田,這種脫離日常生活常理的情節設置都讓電影觀眾的心理無法接受。因為相對於舞台藝術來說,觀眾對於電影藝術的假定性的預設是更低的。比如在京劇舞台上,一根馬鞭就能代表騎馬,但在電影螢幕上這麼做就要挨罵了,你明明能拍騎馬為什麼不拍呢?如此種種高度假定性的情節在《一步之遙》中屢屢出現,除了上述摸地板之外,舒淇的「初嫁」也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有最後風車演講草地上出現的婚禮男女更讓人雲裡霧裡。這些情節如果出現在小劇場的話劇舞台上,觀眾看完會扯著嗓子高呼:牛逼!Bravo!但出現在大眾電影的螢幕上,就只能挨罵了。

分析完差評原因,該來看看影片本身了。

先看故事,雖然很多人說姜文不好好講故事,其實是形式太花哨有點沖淡了故事。但真正看進去以後,我發現我很喜歡這個故事,人物關係簡單明確,不僅具有後現代的哲學意味,同時又含有政治社會意義,不是簡單的死去活來的愛來愛去(對當下國產片就不過多評論了)。主要人物就是海報上的四個,故事結構也很簡單,完顏英在馬走日手中死了,項飛田反目追殺好友馬走日,武六相信馬走日捨命搭救。從敘事學角度來講,這個結構也很有張力。根據格雷馬斯矩陣,姜文是X(主角),葛優是反X,因為兩人一個追一個跑,形成了故事的根本衝突。舒淇是非X,與X是矛盾但不對立,因為一個想結婚一個不想結婚,但又沒有本質上的對立。周韻是非反X,與反X葛優對立,一個想殺馬一個想救馬,從而非反X周韻和X姜文形成了一種聯合。這種工整飽滿的結構在電影作品中實在難得(居然在海報上的排列也跟矩陣暗合,真要給編劇大人點個大大的贊)。

其次,這是一個奧賽羅式的悲劇,有一點羅生門的意味,是對「真實」的一種質問,這是進入後現代以來意義的確定性喪失而普遍產生的文化症候。奧賽羅因為聽信別人謠言而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苔絲狄夢娜,羅生門下講的故事誰真誰假,都因為見證人的缺失和人性固然的罪性被重重掩蓋,真相成為永遠無法企及的地平線。馬走日帶著完顏英出去的那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就連馬走日自己都說不清楚,因為他也吸了大煙,以為自己把車開上了月亮。而這件事又沒有第三個人在場,從法律上講就成了一個死結。這樣的事情到了現代社會仍在不斷重演,呼格吉勒圖就是明證。人就是人,不是上帝,沒有人知道百分百的真相,沒有人知道事情的全貌。

再者,馬走日的死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成為了上層權勢者手中為自己爭權圖利的的一枚棋子(就像他自己的名字隱喻的那樣),隨著事態的發展,已經沒有人真正關心他是否真的殺了完顏英,因為他已經到了不得不死的地步。民意(所謂的正義感和道德的大多數)讓他不得不死,大帥的面子(權貴的政治利益)讓他不得不死,為了維護中國人的法律(其實是所謂主權)尊嚴也讓他不得不死(「引渡有理」那段隱喻文革太搞笑)。就像《唐人街》的主題一樣,一個普通的個人可能因為搶劫、強姦、謀殺而鋃鐺入獄,押上刑場,但對整個社會犯下罪行的人卻不用受到任何懲罰,反而會得到大眾的褒獎。馬走日糊里糊塗地讓完顏死了,他因為這個過錯必須付出代價,但是比他犯下更大罪行的武大帥、武七卻反而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這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與整個環境對抗的悲劇,就算在真理事實層面他有100%的不該死的理由,但可悲的是,沒有人能看到100%的真理。

最後,廖一梅的編劇也讓這齣戲帶上了《戀犀》那樣的「愛情聖經」的色彩。我們在裡面看到了各式各樣的愛情觀,以及在愛情中做出各樣選擇的男男女女。有馬走日那樣懵懵懂懂在愛情面前尚未開竅不懂得珍惜的,有完顏英那樣把自己的初嫁權播撒人間,卻在誤會中以為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從而奮不顧身飛蛾撲火的,有武六那樣相信愛情堅持不懈甚至願意為愛付上生命代價的,有武大帥那樣以婚姻愛情作為政治砝碼的,有覃老師那樣精於世故用婚姻愛情為自己謀求優渥生活條件的。(我這種笑點極低淚點極高,看《星際穿越》《親愛的》絲毫沒有動容反而差點笑出來的不受歡迎型觀眾,居然在姜文打暈周韻時說:「姑娘,找個男人不是讓你跟他一起死,是讓你跟他一塊好好活著」時鼻頭一酸。)男人和女人這兩種不同的物種,對愛情的期待和需求是不一樣的,女人要的是轟轟烈烈海誓山盟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浪漫,男人要的卻是茶米油鹽舉案齊眉明眸皓齒佳人常伴的實際。其實世上沒有哪兩個男女是真的合得來,每個人都有缺陷,每個人都不完美,婚姻的確是「天作」之合,因為光靠人的努力,沒有人能得到完美的婚姻。

昨天看完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晚上翻來覆去幾乎失眠。就像有位網友說的,它不求捧場,但求知音。中國終於出了這樣一部電影,中國電影人終於有勇氣在形式方面有如此大的突破,探索,和創新。(雖然《黃金時代》也有,但不如《一步之遙》做的漂亮和徹底)西方電影早就已經進入了這種形式探索的階段,比如《天生殺人狂》中早就已經充滿了各種風格和類型的拼貼,而中國電影人卻一直在原地踏步。中國主流商業電影中終於有了這樣一部光怪陸離的怪誕風格的後現代電影(無法上映的獨立電影就不說了),借用三句電影中的台詞,Today is history, Today we make history, Today we are part of history!

有人拿《一步之遙》和《私人訂製》對比,說兩片和《三槍》《無極》一樣爛。其實我倒覺得馮導的《私人訂製》中同樣有很多不被人理解的地方。我覺得《一》《私》兩片有一點相通之處,即對當下大眾電影文化的嘲諷,真是赤裸裸的泄憤。《一步之遙》中王志文導演給姜文穿上佈滿釘子的分身和麵罩,以表現他的「喪心病狂」,誰care馬走日那天晚上到底穿的什麼,「世界的才是世界的」,穿成那樣才能讓觀眾看得懂。就像《私人訂製》中李成儒扮演的大導一樣,其實是馮小剛的一種憤怒、無奈和迷茫,到底什麼是「俗」什麼「雅」,是你說了算還是觀眾說了算?觀眾說你俗,為了脫俗不惜換了一身「雅」血,但弄出來了798式的「雲裡霧裡」,卻讓私訂四人組不禁感嘆:「這個人算是廢了吧?」

再羅列一下我能看到的戲仿和挪用的痕跡:《教父》式的開頭,《芝加哥》《紅磨坊》式的歌舞,春節晚會抑或電影頒獎典禮式的主持,《邦妮和克萊德》式的姜文舒淇飆車,《月球旅行記》式的登月,《紅高粱》版一身紅的女子從蘆葦中騎著《陽光燦爛的日子》式單車無厘頭登場,姜文在小巷子中《本命年》式標誌性背影跟拍鏡頭,《蝙蝠俠》式的監獄天井,以及最後頗具費里尼色彩的結尾,風車佈道和草地上表情漠然的新婚男女。

最後說一下對片名《一步之遙》的理解。馬走日和項飛田,日和田似乎只有一步之遙,但其實「田相當於四個日」,兩人做人卻差了十萬八千里,一個忘我搭救,一個大義滅親。馬走日和完顏英的愛情也只有一步之遙,在唾手可得的幸福面前卻樂極生悲,一個見了閻王一個成了殺人犯。馬走日前腳剛從風車上摔下,武六後腳從磨坊中追出,也差了一步之遙。一步之遙,一念之差,失之毫釐,卻是差之千里,卻是天壤之別。

或許命運的無常就是在此。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