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可
2014-12-20 23:29:16
去你媽的《讓子彈飛》,《一步之遙》才是姜文的菜。
《讓子彈飛》究竟有多好看,讓大家把姜文捧上這麼個高度?我一直對身邊的人說,《讓子彈飛》絕對是姜文電影裡最差的一部。可就是這一部電影讓更多人喜歡上這個導演,也讓他名利更雙收。
相信看過姜文早前三部電影的人都能比較出來,《讓子彈飛》沒有他前三部電影的血肉,只是一個殼,一個故事殼。《讓》是姜文所有電影裡,唯一沒有加入他電影特有的超現實表現手法的作品,整個電影看下來就是認真在講故事,沒有出格。因此我說它沒有血肉。
我來說說這血肉的問題,《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姜文還是第一次當導演,沒有過份的用到這個超現實的表現手法,但也有兩處,一處是馬小軍在游泳池裡被大家拋棄,好幾雙拉他的手變成踩他的腳。另一處是在米蘭的生日宴會上,俄羅斯餐廳,馬小軍的態度反常到摔破酒瓶去插劉憶苦,插著插著畫面不對勁,這時姜文的旁白響起。
第二部電影,《鬼子來了》就用的更多了,我看《一步之遙》不久就覺得熟悉,這台詞對白的急促方式跟《鬼子來了》太像了。整個電影的引子 「我」,從頭到尾沒交待;小日本將死之時的幻想;還有最後馬大三的頭被國民黨砍掉在地上,滾動--這時電影通篇的黑白畫面開始出現彩色。
第三部《太陽照常升起》就整個劇都充滿了超現實的表現手法,瘋媽,樹上的羊,河水中的衣裳,梁老師的死的畫面表現和音樂的融合,瘋媽在火車上的情景與最後車軌上的新生與花草。這部電影比《一步之遙》更隱晦,我相信也是姜文心中最想要的電影。這就是血肉,不是一個故事的空殼。
姜文在崔永元的節目中說:《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而《讓子彈飛》是他送給觀眾的禮物。
《讓子彈飛》這種電影只是一種市場需要,姜文做的出來,但志不在此。如果觀眾認為《讓子彈飛》是姜文的一種突破和高度,那才是對姜文才華的蔑視。
《讓子彈飛》雖然沒有血肉,但也是認真誠心之作。到現在我相信也依然有很多細節觀眾沒有看到,故事也可能並不是看上去的那個故事。
並不是說血肉一定是超現實或魔幻,而是說姜文的電影不止是在故事上作文章,您要是只求看故事,可能就是看不明白。您要是問故事之外說了什麼,我也並非能答上來。我是覺得電影,並不止是這點事。這跟台詞「電影就是全世界都看得懂的藝術」不同。很多人看完某部電影喜歡討論,這電影講的什麼故事,這電影要表達什麼意義。在我看來,這是很沒意思的問題,我除了想把你打一頓沒有別的想法。
對於一個電影,好看不好看,看懂看不懂都行,別問我它講的什麼,要表達什麼。我看電影也只是好看不好看,我甚至不太理會看懂看不懂。看不懂也不見得不好看。
姜文在全球電影界的人脈和交流大家都是知道的,與國內幾代優秀導演都合作過,與國際優秀導演也私交甚篤,用「集百家之大成」來評價姜文我不覺得過份。這麼個導演如果弄出個《讓子彈飛》都能算高度才叫屁,偏偏,觀眾很能接受《讓子彈飛》,而不能接受《一步之遙》和《太陽照常升起》。你說姜文無不無奈?
不無奈!一點都不無奈!姜文要是在這裡無奈了,那才是普通導演了。能理解觀眾的不理解,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導演。
導演不應該跟著市場走,姜文在這一點上從來都是泰然處之的。就像他在《一步之遙》裡表現的:人民讓你這麼演,你就能活。可馬走日演不了,不答應,死也不答應。當然這裡可能是有別的隱喻,但是,你瞧他多愛玩。我看到那裡也笑了,也嘆氣了。
有人解讀了《一步之遙》有很大程度上的社會或政治隱喻。這些我也是覺得分析的對就可能是對,也可能不理會。就像《太陽照常升起》是一部我看不懂的電影,但看了十遍以上,我依然看不懂,但就是他媽的喜歡,它不是一個框,裡面全是內容。
總之《一步之遙》在我看來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很多有驚喜的地方,這是其他導演都給不了的特色。
老子就要說姜文就是大師!因為他自己不屑於去證明。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