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1 05:17:0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還未走出電影院,就聽到一個觀眾憤憤地說「垃圾」,而另外兩撥人都不約而同地說電影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完全看不懂。這是他們觀影體驗,但我個人的體驗和這些則有些區別,除了那讓人厭煩且十分垃圾的3D之外,姜文的這部電影確實讓我時不時的產生感動。
電影的故事其實自始至終都是有一條主線存在的,但之所以會產生一部份觀眾看不懂或許是因為由這條主線所引出的支線太多,而時不時的這些支線故事發展過頭,就會影響主線故事的發展,最終就會讓人產生目不暇之感。另一方面,姜文的這部電影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作家閻連科的那些小說,尤其是前段時間的那一本《炸裂志》。至於為什麼?我想姜文所導演的這個故事在表現形式上,和閻連科先生這部小說表現形式有著某些相同之處,而在我看來,就是某種浮誇和爆發。這是我對閻連科先生小說總體風格的界定,並寫過長文分析。而對於這兩個感覺,當我們坐在電影院看姜文這部熱熱鬧鬧,繁華旖旎且十分喧譁電影的時候,會立即感覺到。
閻連科先生的小說這一種浮誇而爆炸般讓人覺得虛假的形式,其實是當下中國的發展與表現出的實際有暗和的,即閻連科先生小說的形式似乎是在模仿當下中國表面的、讓我們看見和感受到的那些情況。而當下中國的最大實際便是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而成為「暴發戶」,所以我們時不時會對閻連科先生小說的形式產生這種富有暴發戶氣息的感覺。而對於姜文的這部電影,同樣如此。那個讓人感覺荒謬之極的花域選美大賽,更是把這樣一種形式感發揮到極致,而當我們在一邊瞪大眼睛看發生了什麼一邊大笑的時候,卻在心底相信這樣的事情會在當下中國的某個地方產生。自以為是世界之王,全世界的目光都落在我們身上。而舉辦花域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把大帥兒子的錢洗白。那麼多錢,都不知道該怎麼花。這就好似當下網路上會出現的一條新聞般,讓人覺得無語而不知道該怎樣應對。
這樣充滿暴發戶的浮誇在電影中幾乎隨處可見,而這也是姜文這部電影所帶給觀眾的一個特別的體驗,即我們時常會在電影中看到當下中國的某一面,但鏡頭一轉,我們就立即會意識到這個故事是發生在遙遠的過去,並且這只是一部電影並沒有那麼多影射或暗指。但這樣的感覺卻始終深植觀眾的腦海,從而在這樣矛盾的情緒中糾結著看著電影。另一點,是我從這部電影中所感覺到的,即姜文似乎在有意無意地對歷史上的一些電影致敬,或是某種模仿。這樣的形式通過幾方面表現出來,第一是故事中武六小姐愛拍電影,希望自己能成為中國的盧米埃爾;第二點是在人物的對話中,時不時出現一些電影人的名字或是某個和電影有關的東西;第三就是姜文在這部電影中所運用的一些手法。像黑白紀錄片手法,像其中穿插的默片,像一些上世界法國的歌舞片……
坐在黑暗且總是充滿讓人反感的說話聲的電影院,我從這部電影無論是影像還是其中人物的對白,想起許多曾經看過的某部電影或是關於電影的某一個時期。我能看到卓別林偉大的默片喜劇,能看到法國的歌舞電影,甚至讓我想到前段時間的那一部《偉大的蓋茨比》。姜文時不時讓人物提到盧米埃爾,提到電影《火車進站》,我想這並非偶然,而是導演有意為之。並且在人物密集的對話中,很多段子和笑話或是隱喻都是需要觀影者本身擁有對這部份知識的一一定了解的,所以當觀眾不知道這些,就無法聽出對白中的弦外之音,因此也就失掉許多由台詞帶來的快樂。
有許多時刻,在看這部電影中途我就會想到從一開始電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從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的那些簡單的日常生活開始,電影經歷無數變化發展到如今的形式多樣。但無論如何變化,電影卻總是有一個最核心的東西在那裡,而在看姜文這部電影的某一刻,我覺得自己感覺到了那個核心的東西,雖然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但那些感覺卻是真實且真誠的。
2014 12. 11 晚上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