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魚傳尺素

2014-12-22 03:04:30

我們的情感來自哪裡


先來說說我對這個片子的看法。這個片子其實一般,並不值很高的分數。大概我已經看過一些類似主題的片子,所以從主題表達上來看,這個片子很是一般,沒什麼特色。它的優點在於:一、時間夠早,算是教育類片的經典;二、表演自然紮實,尤其是年輕學生,能有這樣的演技實屬不易。第三就是大多數人喜歡這個片子的原因——也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反正就是喜歡。
我覺得這個原因應該是一種意境的感染。例如一個鏡頭、一個畫面、一個眼神、一句詩、一段音樂等等,我們很多網友給這個片子打高分就是因為這一點。這個片子本身其實乏善可陳,但我也被某些細節所感動到了。比如說校園古樸而自然的景色,一大群飛鳥高翔,這個鏡頭確實讓我有種想打四星的衝動。
這個片子本身不想說什麼,我只說一些鏡頭:學生們去山洞讀詩,去積極地謀劃成立死亡詩社,儘管已經是上世紀80年代的片子了,但看到學生們激動而自然的神情,讓我不由得聯想到了如今的孩子們,他們很少有這樣自由的表情與情緒的宣洩,他們很少能夠這樣發自內心的笑,發自內心的哭,很少能讓他們主動的尋求一件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並做下去。很多人在看完片子後都會噴當今的中國教育,但何曾想過孩子自己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不只是孩子的,歸根結底是社會的,但不一定全是教育的。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物化:我們生活的物化導致我們精神的物化。我們的情感應該來自於何處?應該來自於我們內心,我們內心應該是情感的主導者。但現實是我們的情感被外物所左右,我們的高興和悲傷絕大多數是外在的慾望和享受所造成的。有個wifi我們就覺得很舒心,沒有電腦就覺得很無聊。當我看著片中學生們自發的去探索自然並從中發現快樂的時候愈發對我們現在的學生感到悲哀。
為什麼會是這樣?錯不在孩子,錯在整個社會,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在一個天下攘攘的社會裡,你很難觀察到內心的真實需求,長此以往也就慢慢忽視了內心而把所有的快樂和悲傷全部寄託在外物上了。
這是我從這個片子裡感觸最深的。至於教育等等,一般性的基礎性的學習難道沒有必要嗎?規則與紀律難道可以隨意打破嗎?我們總是關心外在或是抱怨外在,從來沒有從我們內心想過。我也是從小接受常規性的教育的,從小我也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好學生,可我依然是擁有獨立思想的。一個本身內心不獨立的人,你哪怕讓他隨便做任何事情,那只能是放羊,培養出的是混混,我們的教育多的是這樣的人,我不必多說。但如果你內心真正獨立,就算傳統的教育也是無法束縛住那顆自由的心的,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內心的思想的自由,而非在大街上晃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