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兩天一夜--Two Days One Night

两天一夜/公投饭票(港)/

7.3 / 44,570人    95分鐘

導演: 尚皮耶達頓 盧克達頓
編劇: 尚皮耶達頓 盧克達頓
演員: 瑪莉詠柯蒂亞 法布里奇奧羅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光影人生

2014-12-22 03:49:20

故事就在這裡,生活就是那樣


達內兄弟的《兩天一夜》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女主人公Sandra 是一間小公司的工作人員,因患有抑鬱症而面臨著被裁員的風險。公司內部16名職工舉行投票:裁掉女主人公或者加薪1000歐元。在丈夫的鼓勵下,Sandra 在兩天一夜的時間裡一一拜訪這16名職員,勸說他們放棄加薪而選擇讓她留下來。

 

受限於兩天一夜的時間,電影的敘事非常緊湊,很少有情緒表達的空間,即便有也停留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故事背景在電影開篇快速交代清楚,然後Sandra就開始了她的勸說之行。中途失望過一次,又重新振作。最後投票結果是8:8,Sandra沒能超過一半的票數,她離開了公司。有一個小插曲是:公司老闆(或者經理)在最後提出讓Sandra留下,這意味著另一位臨時員工就不能續約面臨失職,而這位員工在投票中是支持Sandra留下的。於是Sandra選擇自己離開。

 

從故事情節看,觀眾會以為這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情景劇。裡面有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有主人公個人心理歷程的成長,有所謂的成敗,還有小插曲。以好萊塢式的模式,這會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正能量,Sandra的故事就是一個美國夢的縮寫,可以說是「雖敗猶榮」,甚至投票選擇還可以投射出對於人性的爭論。

 

但是別忘了,這是一部入圍坎城金棕櫚的影片,它總有它的特別之處。

 

達內兄弟對於故事的講述非常節制。故事只有一個明顯的懸念:投票結果。而這個懸念足足拖了90分鐘。一方面,這反映出了編劇(亦是達內兄弟)編寫故事的水準;另一方面這樣的方式也挑戰著觀眾的耐心。觀眾需要同Sandra一同去感受一次又一次的拜訪,一次又一次無奈的勸說,還有很多次的被拒絕。但是,影片最值得提出的是,在90分鐘的敘事時間裡,可以說沒有任何煽情的部份,也沒有激烈情緒的出現。對白很平常,沒有勵志的語言,也沒有絕望的悲鳴。在最失望的時候女主角甚至是沒有對話的:女主角吃下了所有治療抑鬱症的藥丸,然後躺下睡覺。音樂的運用也非常節制,也減少了煽情的可能性。印象中只有一處用了比較情緒化的音樂,而且不是背景聲。當Sandra同丈夫,同事一同開車回家時,他們都說到喜歡搖滾,開車的丈夫把音量調大,三個人跟著節奏唱了起來。可是這個段落不到一分鐘。影片結尾,Sandra離開公司,走在一條公路上,然後攝影機停止不動,畫面變黑,預示著影片結束。沒有背景音樂,最開始會以為電影此時沒有使用任何音效,可後面又隱隱約約聽到了公路上汽車開過的聲音,這也成為影片真實感的表達方式。而影片的拍攝也幾乎是在室外,鏡頭的運動讓觀眾覺得一直是處於自然光中,加上紀錄片一般的拍攝手法:室外人物活動的跟拍,大量近景鏡頭,少有空鏡頭……都讓電影有了很強的真實感。因此,《兩天一夜》雖然有了一個看似「精彩」的故事,結果效果卻是「平淡」的。

 

但是,這種「平淡」卻形成了這部電影非常吸引人的魅力,也是一種少見的「平淡感」。當然,有很多電影都有一種「平淡感」的美學風格,像是亞洲的小津安二郎,賈樟柯,侯孝賢。但在這些「平淡感」之後,總有一些導演個人的情懷想要傳達,或者觀眾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愁」與「思」。就個人觀感而言,《兩天一夜》並沒有帶來復雜的思緒,很難感受到其中主人公的勵志情緒,低下階級的生活苦惱,以及這個經融危機縮影下的故事的悲哀或諷刺。

 

《兩天一夜》還引起了這樣一個問題:電影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當我們看了那麼多勵志的故事,做了那麼多夢,流過那麼多眼淚,也有了那麼多深邃的思考後,電影又意味著什麼呢?當我們已經熟悉勵志故事的套路,知道電影這台造夢機的邏輯,明白流淚的原因,發現深邃思考(這些思考是偉大的影片帶來的)後面其實只是另一種意識形態(一種反對主流的、現有的意識形態的意識形態)的操作時,我們是否還會沉迷影像的魅力?是不是還會心甘情願地坐在黑暗的影院裡看這台造夢機「千變萬幻」的故事?我們是不是還能對於這些已經熟悉的故事,情緒和情懷心有慼慼焉?觀眾的審美風格會怎樣走下去?而電影又去怎樣發展下去呢?這是交給未來的問題。

 

這樣的情況下,去評判一部電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我們需要一些電影來激起我們的腎上腺素,我們也需要一些電影來滿足我們在現實中無法獲得的體驗,我們還需要一些電影來幫助我們沉澱自己,思考問題。當然,我們同樣也需要一些電影像《兩天一夜》一樣,看完之後就像沒有看一樣的平淡。無所謂中意與否,更無所謂好壞,觀眾需要的是它們的所有的尋在。

 

因為,故事就在這裡,生活就是那樣。再多的故事也離開生活,而生活也不會因為電影而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