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8:05:4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先說片名《一步之遙》,英文譯為《Gone With The Bullets》與2010年上映的《讓子彈飛》的英譯版《Let The Bullets Fly》一脈相承,加上葛優和周韻又在主演名單之列,也難怪影片上映前許多人認為《一步之遙》是《讓子彈飛》的續作。其實按姜文導演的五部電影發生的時代背景來說,《一步之遙》就發生在《讓子彈飛》之後,接著就是《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而按風格來說呢,這片子又介於《太陽》和《子彈》之間,有點意思。現在看來《Gone With The Bullets》用的也切題,完顏英馬走日都「隨子彈去」了。
再說電影原型,改編自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表現閻瑞生謀害「花國大選」總理王蓮英的案子。當時的報刊、書籍對此都予以大量報導,同題材的文明戲、時裝京劇也連演不衰。於是中國影戲社瞅準市場力圖使電影與事實酷似,不僅主要情節再現全過程,場景和道具都儘量還原現實,啟用非職業演員。但由於當時人們深受戲劇影響,這部影片依然存在一些侷限性。如今姜文借了這個故事的殼,講述的卻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
影片開場鮮明致敬《教父》的場景已被提的太多,中式座椅和馬走日懷裡乖順的小兔起到了某種「間離」的效果,就不多贅述了。另外影片中的「奔月」被視為對史匹柏《ET》和喬治·梅麗愛《月球旅行記》的致敬,奇妙的是影片的後期特效團隊來自馬丁·斯科塞斯致敬梅麗愛《月球旅行記》的《雨果》,難怪我看的時候不禁想到這部電影。
旁白則是對石揮《我這一輩子》還有國學大師啟功老師的模仿,也是為了起到某種「間離」效果(石揮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他是話劇演員出身,在當時被稱為「話劇皇帝」,才華橫溢)。這裡要補充一點,姜文是學戲劇出身的,又是先當演員再做導演,他自己認為戲劇是一種藝術,而電影則是一種技術,這也就同時解釋了為什麼他這部電影要那麼「舞台劇」范兒,同時要採用3D形式。
因此片中大量出現的被許多人吐槽說太拖沓不知所云的歌舞劇,私心想著或許是姜文想體現舞台表演藝術的魅力吧。而這一段說什麼的都有,有說致敬《芝加哥》的,有說致敬《紅磨坊》的,還有《出水芙蓉》、《了不起的蓋茨比》什麼的,個人認為只是因為舞美團隊與《芝加哥》相同才會有這麼多的相似性(附上三首歌名《Summertime》《親愛的爸爸》《South Pacific》)。也因此後來有了王天王《槍斃馬走日》的文明戲(也與史實相關),還有武六和武大帥在婚禮上獻唱的歌劇《茶花女》中的《祝酒歌》。
默片部份也意在對那個時代進行一種還原,20世紀20年代初期有聲片和彩色電影都未出現(梅麗愛的彩色電影都是後期在膠片上人工著色),為了有那個年代紀錄片的實感,影片除了前面「花域大選」的廣告有聲(據說此處致敬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代表人之一羅西里尼的《德意志元年》),《槍斃馬走日》部份則都是默片,而默片是16-23畫格每秒,用字幕來「發聲」,因此用現在電影24畫格每秒的速度放映會一跳一跳的。有人說是致敬卓別林,可能吧,畢竟卓別林的電影是默片時期的代表,而且影片中也有王天王與卓別林的合影。此外,王天王提出的給馬走日猙獰的臉後接不同的畫面產生不同的效果,是對「庫里肖夫效應」的簡明闡釋。這個經典的實驗理論來自前蘇聯「蒙太奇學派」代表人庫里肖夫,可以說是電影語言的奠基性理論。
再聊點電影裡的冷知識,像洪晃飾演的覃賽男就貢獻了無數個「名詞解釋」。
1.《哦,命運女神》
馬走日面見覃賽男時,她正用拉丁文讀詩,這首創作於13世紀的詩是《布蘭詩歌》中的一首,後經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譜曲而更廣為人知。
《哦, 命運女神》:哦命運,像月亮般變化無常,盈虛交替;可惡的生活把苦難和幸福交織;無論貧賤與富貴都如冰雪般融化消亡。可怕而虛無的命運之輪,你無情地轉 動,你惡毒兇殘,搗毀所有的幸福和美好的企盼,陰影籠罩迷離莫辨你也把我擊倒;災難降臨我赤裸的背脊被你無情地碾壓。命運摧殘著我的健康與意志,無情地打擊殘暴地壓迫,使我終生受到奴役。在此刻切莫有一絲遲疑;為那最無畏的勇士也已被命運擊垮,讓琴弦撥響,一同與我悲歌泣!
2.《天演論》和Huxley赫胥黎
《天演論》和嚴復學過歷史的大家肯定不陌生,但大家不一定記得《天演論》的出處。1898年,我國學者嚴復將英國人Huxley赫胥黎的著作《進化論與倫理學》的一部份,翻譯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論》,隨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及「優勝劣汰」等幾成人們的警句。赫胥黎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書後竭力傳播進化學說,是第一個提出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者。他還首次提出「不可知論」一詞,認為人們只能認識感覺現象,「物質實體」和上帝、靈魂一樣,都是不可知的。但在解決一些具體的自然科學問題時,卻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
最後,還想談點對這個電影的一些個人感受。影片中兩次出現「上帝視角」,一次是在武六質問馬走日的時候,馬走日對著站在風車圖案前高高在上形如上帝的武六說出真相;再一次是在馬走日臨死前,又是風車前,不過此時馬走日站在了高處,成為了上帝,被成群結隊著婚紗禮服的人「審判」,而閃光燈和槍響同步,似乎也構成某種隱喻。此外,儘管姜文自己說這是一個通過拯救別人昇華靈魂的故事,但我覺得也探討了觀眾、演員、導演、媒體之間的關係。觀眾只想看他們樂意看到的,難道不是嗎?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