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痴襲人
2014-12-22 08:19:20
《五軍之戰》的正確欣賞方式
今天去二刷,看得蠻愉快的。找到了正確欣賞《五軍之戰》的方式。那就是:一段一段看。
一刷看得很累,也不是很開心。一直在琢磨為什麼會累。不開心是因為我期望高我知道。累就比較古怪,哪一次看貴片會累呢?察覺到累也是很久以後的事。今天二刷的時候,我想我找到原因了。
《五軍之戰》的故事一塊一塊的,彼此連接不太順暢,往往要靠角色台詞來指示觀眾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比如由萊格拉斯向陶麗爾簡介Gundabad要塞,比如甘道夫不止一次告訴觀眾:半獸人現在到了哪裡了,他們到了Ravenhill了,他們要進攻了,矮人重新排陣跟隨國王了。
當然用台詞來指示場面上在發生什麼,不是不可以,其實所有的電影一直都用這個技巧,其它中土電影也向來都用(請讓我用「中土電影」來指稱目前拍完的六部電影),但是在《五軍之戰》中,這個技巧支棱出來了,有時人物說句話,就是為了指示一下,沒有其它意圖,也沒有什麼承前啟後的情緒流動。而我在一刷的時候,往往要替那人去想「你說這句話什麼意思」,然後在下意識里有所期待,期待一個更深的意思,一股不存在的情緒。過一會兒,這種期待落空,不久又開始下一段的期待和落空。不知不覺中,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是能夠覺察到的累。
造成這種狀況(一塊一塊)的原因,是片子的主線(這是比爾博同學的冒險啊)在這部里隱沒了。這裡講的是一個政治勢力拉鋸的過程,五種勢力參與爭奪一個多金而險要的地方,本身是件蠻ugly的事情,所以這部裡的精靈王和矮人,還有白道會諸位大仙,都沒有辦法很鮮明地以英雄的姿態出現,甘道夫更是坐實了「老騙子」的頭銜(「矮人照理是不會奪回孤山的」--那你說動人家回去是為了什麼)。只有長湖鎮的人類,因為是難民,所以在道義上有立足點,也所以巴德的英雄氣概流淌得最自然。
那麼談政治也不是不可以,索性留下灰色地帶好了(不過那樣的話還具不具備中土電影的氣質就不好說了),但片子又要觀眾在感情上認同矮人和精靈和甘道夫他們,所以用了很多大特寫,很多音樂,很多光,來襯託他們,試圖要觀眾喜歡。我覺得最尷尬的一幕,就是索林在超大金塊上一番自省,悔悟之後,走向其他矮人那一節---他緩緩地向他們走來,背部強光襯托出他漸漸高大的身影,他的眼神是清澈的,他的衣飾是簡潔的,the return of the king---我很清醒地感受到PJ想要傳達的資訊,想要收買的人心,可惜是在理性分析的層面上,而不是在他要的情緒層面上。也因此我無法被收買。被迫在看電影時做這些下意識的選擇題,把想要齣戲的意識壓制下去,很累。噴泉大大比我更敏感,直接就精分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51251/)。
五軍之戰為主體的故事,使得片子的英雄氣質大大削弱,本應該隱形的電影手段有了存在感。為了接駁眾多線索(三角戀還在進行中,唉!),某些人物在一定程度(或某段/點時間)淪為說旁白的,這種情況稍微多了一些,明顯了一些。這是這部片子主要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情節的情緒走向不順暢。PJ其實也精分了,他既想要表現原著中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又想放手大玩他最愛的「大家一起來殺半獸人」遊戲,玩家又多,於是…...
原著中把五軍大戰寫得簡約是有它的道理的。因為那是比爾博的故事,而五軍大戰時比爾博能發揮什麼作用?原著後半部份的高潮是比爾博把arkenstone半夜送到人類和精靈手裡,這是他最智慧最勇敢的行為,那之後的情節是必要的交代,但不是最重要的。在電影裡,這一舉動只是一個插曲。
想明白這些之後,事情就好辦了,想要不心塞地欣賞《五軍之戰》很簡單:不要follow它的情緒走向,不要問為什麼(為什麼大王忽然要退兵/為什麼最後沒提他想要的珠寶/為什麼萊格拉斯和陶麗爾兩人就阻擋了Bolg大部份的隊伍/為什麼Alfred有那麼多戲份,這個角色除了搞笑還有什麼目的/為什麼忽然提到萊格拉斯的母親/為什麼陶麗爾要教導大王什麼是愛/為什麼沒有人mourn Fili/為什麼萊格拉斯幹掉Bolg之後沒有去幫索林… …)。只需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地看,看錶演,看服裝,看動作,看細節,看戲。然後喜歡。
這才是真愛。陶麗爾。
真的,我不是來黑《五軍之戰》的,我是來喜歡它的。
表演一如既往,沒有缺憾,所有的角色都是如此。索林看到比爾博手裡的橡即時,眼神忽然非常乾淨快樂,接著聽到長湖鎮居民到達的消息,遂轉為兇狠,瞬間的變化清晰流轉,Richard是怎麼做到的?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馬丁的表演有一定的套路,比如抽鼻子,比如以稍微僵硬的身體語言表示內疚,但比爾博仍然非常精彩。尤其是帳篷里瑟王說「想必你就是那個在我守衛的鼻子底下偷走鑰匙的半身人了」,比爾博那個「yes」,精準爆笑,妙不可言。只是最後在袋底洞門口,被問及索林橡木盾是誰,他說「He was my friend」,我實在忍不住給腦補了一句: He jumped from a building. 對不起,馬丁.
同理,斯茅戈火燒長湖鎮,開始展露反派死前囉嗦症候群,對巴德說:You will burn!!! (我想的是:莫里亞蒂的語氣學得不錯啊 #can』t help#)
這部最喜歡巴德。飽經滄桑,堅忍,勇敢,愛孩子,寬容,有遠見,身手又好,兒子那麼帥女兒那麼美,這麼高大上的設定,卻又那麼真實,Luke的表演和形象獨一份。真的,能夠跟阿拉貢有一些重疊之處卻完全不同,不容易。看《魔戒》嫁小法,看《霍比特人》則要嫁巴德。
雖然我吐槽Alfred這個角色的目的,但是角色本身塑造得非常好非常juicy。Wormtongue佞臣那一派,但又跟Wormtongue完全不同。PJ他們這次也許被敘事carried away,但他們的選角從不失手。
瑟王在運籌中陣仗中的氣派,也是獨一份。迷妹們尖叫吧。喜歡他打架時大開大合的氣勢,他的麋鹿鹿角是大殺器,很絕。王子打架還是很好看,然後我忽然很想很想回去看《魔戒》,看他從前的樣子。最後父子那段「you mother loved you, more than anything」的戲,雖然沒頭沒腦,但是開花的表演還是很讓人心碎的。
其他還有很多很多細節,比如夫人發大招那段,頭一次看時她忽然那樣子從螢幕下方冒出來,嚇死我了。很喜歡。沙魯曼和領主大顯身手也喜聞樂見。雖然夫人趴在女婿的大腿上仍然有點讓我不太自在。以及,夫人舉重若輕地抱著豆腐躡足潛蹤,我敢肯定她抱的是具假人。(不,應該不是充氣的那種)。
索林殺掉Azog之後,站在冰崖邊,那時有一個遠景,然後我看到白色的冰一片片地漸漸轉成黑紅,一時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想了一想才懂,原來是Azog躺在不遠處的冰水中,他的血流進冰河,漸漸遍染冰層。製作的細心,讓人嘆服。
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其他朋友的影評里說得很全。前陣子翻譯過一篇眾電影人問PJ的文章,過程中印象比較深的是PJ兩次說到自己是做娛樂業的(I am an entertainer) 。他對自己的定位很humble,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儘可能地娛樂觀眾,只要觀眾喜歡的,他都會儘量去考慮。《霍比特人》三部曲在細節上,在設定上,也是如此,儘量考慮所有觀眾的需要(比如加入女精靈,加入愛情,加回王子,加入狂拽的大王,加入動作動作動作戲)。拍《魔戒》時他們一路摸索,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很多創新的想法,source material又豐富,編劇做的是減法,所以整套片的氣質非常非常獨特。製作《霍比特人》時,他們已經是熟手,對市場和觀眾也摸到了脾氣,錢更多,權力更大,因此任性了一些,這是PJ的peril. 幸好他們沒有完全栽進去,因為PJ對自己的定位還是草根的。看過六部電影,無數訪談篇章,以及數十小時的花絮,我對PJ的思路有一定了解,幾乎可以在每一段戲裡看到他們的想法。所以,一段一段看,絕對是每段都舒服的(好吧,幾乎每段)。有很多可以慢慢細細品味的地方。
好想重看《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