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步之遙--Gone With The Bullets

一步之遥/随子弹去/GoneWithTheBullets

5.8 / 1,860人    140分鐘 | 120分鐘 (International Release)

導演: 姜文
編劇: 姜文 郭俊立
演員: 姜文 葛優 周韻 文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夭八

2014-12-22 08:58:15

「看不懂」只是偽命題


這應該還是一部好電影。
或許是那句「站著把錢掙了」在這個時代真的太傲慢了,我總覺得許多人想把姜文打下神壇的時候都帶著些許快意。這一次一定是掙不著錢了,這個得瑟而自戀的中年男人恐怕只有哭喪著臉了吧。
但我總覺得姜文也許依然在偷著樂。其實模式很明顯,一部讓你們看得懂的,賺夠吆喝和錢,然後可以足夠任性,由著性子拍一部你們看不懂的了。陽光明媚,然後太陽升起,讓子彈飛,然後一步之遙。按照這個規律,大約下一部又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了。

說來說去還是看不懂的問題。
這個老舊的問題到現在仍然要被反覆爭議,其實有些無趣。無非是導演放了太多裝逼的隱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無非是期待一環扣一環的緊湊情節發展,但結果落空了。可什麼是隱喻呢?隱喻並不等於比喻啊。導演需要使用隱喻,當然不是因為怕被廣電封印,只好藏著掖著說——許多使用隱喻的電影大師可沒有廣電總局。許多影評人總是竭盡腦汁想找出A代表了X,B代表了Y這樣的解讀。觀眾也就想知道這個解迷遊戲的答案,然後頓時拍手稱快,津津樂道,原來其實藏了這麼一個故事,然後就可以把隱喻什麼的拋到腦後了。我看到甚至有把影片與民國時期的政治勢力一一對應起來的,腦洞之開也屬牛逼。

可是我想隱喻並不是一個謎題,可能是一座橋樑,有時候則是答案本身。正如梵谷的扭曲線條,不是因為象徵了蚯蚓,而是非這些脫離日常的手法,無法展示他的內心。一步之遙並不存在任何看不懂的部份,無非是一件關於愛與被愛的事情,姜文將他心中看到的景像展現出來了而已——而他的內心世界當然不是偶像劇式的了,而是相當的癲狂。影片中葛優說把男人的臉和嬰兒接在一起就感覺慈祥,和死人接在一起就成了殺人犯,這就是蒙太奇的藝術,一種1+1>2的藝術。這是完全直觀而無需理性推理的,面對所謂的「隱喻」其實一樣,如果非要帶著解迷的心態琢磨每個細節象徵了什麼代表了什麼,那便難免「觀而不得其法」,還不如拋開成見,將影片作為整體感受一番。或許每個人感受的有所不同(就如面對梵谷的畫),但卻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了。

有人說仔細聽電影中的台詞就能理解電影,其實我覺得這些絮絮叨叨的冗長對話與自白,許多都是廢話,根本沒什麼好細究(事實上也不很精彩)。但這囈語的狀態本身就不足夠傳達姜文心中面對「愛」的狀態了嗎?

而有人覺得姜文東拉西扯卻只講了一個簡單又無趣的故事。可讓子彈飛已經證明姜文是中國最擅長講故事的導演。一個好的故事,就像昆德拉說的高速公路,一環緊接一環,帶領觀眾屏息凝神飛速駛向結局,這當然是有趣的娛樂,卻不是生活的真相。真相是小徑分叉的花園,一顆敏感的心就得以體驗到的更豐富細膩的世界。只是商業文明讓許多人的心靈變得遲鈍,要嘛愛,要嘛不愛,或者來個小三搗亂諸如此類的偶像劇公式,侵佔了人們對於生活的理解方式。幸好還有好的藝術家,他們的職責則是將對生活的體驗從高速公路中拉拽出來,回到分叉的小徑,或許不再簡潔,但卻得以漫步在花園的斑斕之中。所以一步之遙本就不打算像讓子彈飛那樣提供一個讓人爽的情節,而是和太陽升起一樣,給出更多光怪陸離的旁支。紙醉金迷的舞女選美也好,片中片的默片也好,王志文的戲虐戲劇也好,甚至整個根本沒拍出什麼上海味道的老上海本身,也都是姜文塗抹出來,圍繞他的「愛」的繽紛背景色,交織在一起才成為一座如夢似幻的美麗花園。

所以當姜文說,電影就是要讓人看得懂,結果就自己穿上了變態殺手服,好讓世界人民都看懂。這其中的反諷的點,請務必要得到啊!

當然一步之遙在我心裡還達不到完美的標準。它有很多讓我覺得不愉快的部份,比如過於某些旁支過於冗長(選美中的主持部份簡直像春晚)或者太過疏遠(那英的角色毫無意義),有的則有些跳脫(洪晃對武六的說教)。女性角色一如既往的空洞(反正就是愛姜文)——不時在提醒你導演的自戀和男性中心視角。連音樂都居然沒作出多少爵士味,summertime唱著唱著就成了R&B,跳舞還跳出breaking的動作。莫名地拿了Loch Lomond作為重要motif反覆出現,可這首蘇格蘭歌曲根本無法和全片形成形式上的對偶啊。馬走日的戲份在後半段意外的少,結果最終他關於愛的闡釋還是不夠打動人。這和讓子彈飛的感覺其實有些像,不完美,但仍然足夠有趣。

姜文在電影裡致敬了很多人和電影,教父,卓別林,意志的勝利等等等等。但這些致敬都頗為表面,在我看來他真正的致敬其實是指向庫斯圖里卡的。如果讓子彈飛還讓我有一半賽吉奧萊昂內,一半庫斯圖里卡的感覺,一步之遙的核心就更徹底貼近庫斯圖里卡。無論是快速的剪輯節奏,有些場景不真實的打光和用色,尤其是最後那個黑貓白貓式的,荒唐但快樂的追車橋段,這種庫斯圖里卡式的癲狂才讓片子更有趣,也更多彩。似乎姜文也是中國少有的真正在世界電影語境裡拍電影的導演。不喜歡一步之遙其實完全無可厚非,但和其他難以理解的國產爛片相比,姜文的電影至少讓人覺得,他愛電影也懂電影——這傢伙的確是看過不少片的。頂多有些裝逼失敗,但不是爛到不可理喻。

不過一步之遙遭遇如此惡評,其實還是頗為公正的結果,因為姜文誤導了觀眾。明明是想看讓子彈飛那樣的,結果導演卻藉著讓子彈飛遺留的名望,大大的任性了一把。原本的小眾電影騙到了大眾電影的票房,(這部電影的票房當然一定不及讓子彈飛,但最終的票房恐怕還是會高於它應得的)。但我還是頗為歡迎這種「欺詐」行為。今年的賀歲檔,曾經拍孔雀的顧長衛,拍了微愛之漸入佳境,曾經拍出埃及記的彭浩翔,在被黑出翔以後,又拍了撒嬌女人更好命。面對這種基本難以吐槽的片名,回想他們曾經的逼格,實在感到一絲淡淡的憂傷。同期的其他電影基本也是差不多思路。商業類型電影的發達自然是電影市場成熟的重要標誌,但好萊塢在發展至如今規模的同時,美國的電影市場也已經發育得足夠多元,足以支撐各種獨立電影的生存。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似乎就要被這些商業類型片迅速湮沒,真要那樣,也實在有些無趣。一步之遙這樣的電影也算是在這條高速公路上,用力往回拉了一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