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l
2014-12-22 19:21:24
姜文的私人遊戲
姜文的電影給了兩星,這是一種奇怪的體驗。畢竟姜文之前的每部作品,水準都挺高。當然,這並不是說《一步之遙》毫無可取之處,相反這部電影可以看到姜文的自信及情懷所在。
《一步之遙》的看點有幾個。首先自然是影迷津津樂道的迷影元素,如開頭的教父場景造型,謀殺綠腳趾的大腿,公民凱恩式的講話,月球旅行記般的登月……這讓整部電影變成一場迷影遊戲,讓影迷們尋找其他電影的影子,每尋覓一處熟悉的場面都會有另類的成就感。從這個角度看來,確實是需要一定的觀影門檻的,不然如何去發掘電影裡面的彩蛋呢?
其次就是社會投射。從《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甚至《讓子彈飛》等電影看來,姜文已經樹立起某種「站在也能把錢掙了」的形象,其電影作品對社會現象的投射,也能讓眾多對社會不滿的觀眾們找到類似的觀點及諷刺,於是觀眾與導演之間都建立起一種秘密的共識。因此《一步之遙》的謠言、媒體等切入點,觀眾自然也能從中解讀到某些社會陰暗面所在。
最後是電影形式。《一步之遙》從情節組織及表達方式上,算是打破了正常電影形式秩序,以一種大雜燴的形式,隨心所欲地構建著另類的表現顯示。如晚會直播,片中片,舞台形式等多元化形式,讓電影文本變成了一場試驗。
從以上幾點看來,姜文的才華以及自信可謂是滿溢四射,其無視觀眾的態度讓電影變成一場屬於導演自己的遊戲,至於觀眾想不想玩,想怎樣玩,就得看觀眾自身的需求及想法。因此電影是具備排他性的,同時又是多元包容的,所以不同觀眾對電影的種種讚譽及差評都是可以理解。
但我依然不喜歡這部電影。原因很簡單,因為對深受好萊塢審美觀的本人來說,情節實在太難看了。畢竟迷影元素、投射隱喻、文本創新等都是隱形因素,是需要去挖掘的,而最直觀影響觀眾的依然是情節。而情節上的隨意讓上述的亮點都變得黯淡了。在本人看來,迷影元素、隱喻及文本結構都是可以和情節統一結合得很完美的,但至少《一步之遙》沒有做到這點,影片的各類元素是鬆散的,即便有一條完整的故事鏈,但依然沒有完美結合。
另外,關於此電影的分歧其實沒啥好說的。各花入各眼,無論是好評還是差評都有自身的道理,但通過鄙視觀點不同的人而樹立優越感的行為實在沒有意思,不就是部電影嘛。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