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居住的地方
2014-12-22 23:49:58
任性的一步之遙
任性的《一步之遙》
好評與差評只一步之遙。奢靡浮誇絢麗的世界裡被眾人景仰的馬走日與黑白影像里到處躲藏狼狽的馬走日也只一步之遙。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一步之遙間的故事。《一步之遙》是一部任性的迷影情懷的電影,任性是姜文借用馬走日的「我還是個孩子啊」,道出了他的電影風格與他對電影熱愛的本真。孩子心是一切藝術的初心,是一切藝術創造的源泉,當然包括電影。同意一個姜文影迷的一句話:《一步之遙》不爛,但很怪。荒誕不羈、浮誇魔幻,用他孩子式任性的鏡頭與台詞好笑的同時,其實是對政局虛偽的諷刺與各種嘲笑。馬走日孩子式顯得不羈的對愛的真,反諷了大帥與夫人口中現實的愛。馬走日懂女人,用最浪漫的奔月的鏡頭給予了愛他的女人,用「一個人的兩隻眼睛」最傷感的比喻作為對這個女人結束式的告白。他對待愛情,如他對電影一樣純真。姜文是真愛周韻,拍電影的武六,民國時代自由、愛藝術的女性,不知道是鏡頭賦予了周韻獨有的優雅氣質,還是她本身站在那裡就覺得優雅。周韻和電影,合二為一,便是姜文的最愛。
《一步之遙》的故事很簡單,不過是馬走日替武七洗錢籌辦的花國大選名滿天下,卻因為花國總統完顏英的死亡,讓馬走日亡命天涯,愛拍電影的武六的出現,讓被逮住的馬走日又開始了他的冒險,卻最終因為對武六的愛,在唐吉可德式的風車上被擊斃、墜落、死亡。最後的鏡頭是典型的姜文式的乘著火車在周韻深情的凝視下離去。
說《一步之遙》是迷影式的電影,是他對所熱愛的光影大師的各種致敬。以這麼一個簡單卻又充滿諷刺的故事為敘事線索,每一個敘事段落都是對電影史的致敬,《教父》式的開端,伯克利式頂攝花國大選的大腿們,是對巴斯比-伯克利歌舞片的致敬,用3D的方式讓觀眾領略了百老匯風格的舞蹈場面的豪華壯觀,尤其是鴕鳥那段舞的攝影在3D的鏡頭裡瑰麗異常。開往月球的鏡頭是對梅里愛《月球旅行記》 的致敬,最後的那個姜文式的火車鏡頭與武六黑白電影的那段放映,是對「影史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火車進站」的致敬。武六發明的那台由猴子操作的可以360度旋轉的機器人上架著數台攝影機,暗示著姜文對全景拍攝的熱愛,《一步之遙》裡的全景也是姜文式的瑰麗而魔幻。而馬走日最後墜落的對鏡說話,是對費里尼與庫斯圖里卡大師的致敬。也有人看到了海派清口、文明戲與廖一梅的話劇語言。馬走日亡命天涯,躲藏在黑白鏡頭裡的段落是我的最愛,也是姜文對黑白默片的致敬吧。《一步之遙》囊括了姜文對電影的所有熱愛,難怪也有人說它是姜文鏡頭的《八部半》。
為何我喜歡《一步之遙》?那首先想問,為何一部畫面製作精良、演員陣容強大、故事敘述完整的電影也未必是一部好電影?鏡頭常規乏味,內心沒有被震撼,毫無藝術通感。電影,最終回歸到看鏡頭本身,就如同文學最終要看語言本身,繪畫要看色彩、線條、光影的表達。人性或者真理,要看在藝術的世界裡如何表達,才會更有意思。影片經典在於它的鏡頭表達經典,它的場面調度、它的攝影、它的色彩、它的表演、它的運動會告訴我們鏡頭下有許多東西可以挖掘,所已經典可以看很多遍。電影作者的鏡頭就如同一位作家的語言,獨有他自己的風格。姜文以孩子自居,他試圖以孩子式的創造力突破題材的限制,努力拍攝出一部有創新的視聽語言的中國電影,這份創造性本身就值得稱讚,所以我不排斥《一步之遙》的3D,至少它讓我感受了3D世界的百老匯歌舞與姜文式全景拍攝的奇幻世界。但姜文還沒有李安式的3D影像成熟,也許正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沒有李安成熟的隱忍與克制。可我就是喜歡他電影世界裡孩子式的任性,因為他敢於創造新的視聽語言,而又自成他獨有的風格。看過的電影不算多,也不算少,但姜文的鏡頭語言讓我覺得有意思,他那股子孩子氣的想像力與荒誕式的諷刺是讓我感動的地方。
《一步之遙》表面上前半段是歌舞片,後半段是警匪片表達愛情的3D大眾電影,可姜文如果表達得僅僅是這些的話,他就不是姜文了,所以才有那麼多大眾會吐糟看不懂。一位影迷朋友說:所有愛電影的人內心都是個愛做夢追夢的孩子。電影本就是門造夢的藝術。印象中的藝術電影是晦澀的、節奏是詭異的、寓意是難解的,而《一步之遙》的姜文只不過是想騙過大眾的眼睛,用戲謔反常規的方式表達的還是那個姜文式的作者電影。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