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lie
2014-12-23 01:04:35
關於為什麼看完會哭的問題
看完《一步之遙》兩天了,總算是想明白了一些為什麼看的時候在哭了~
電影的標準很難量化,豆瓣評分6.3,但我給了5顆星。我不是姜文迷,也不迷姜文,但是姜文的電影及其本人,我都太喜歡,是太喜歡了。有個人說的好,姜文不缺才華,姜文缺的是對自己才華的約束。
衝著電影的名字,我給五顆星,馬走日與相飛田的一步之遙,不斷腿與斷了腿的馬(走日)的一步之遙,理想與現實的一步之遙,生與死的一步之遙…一萬個觀眾或許可以看出一萬個意思。
再衝著開篇,「To be or not to be」,我最喜歡的一句莎士比亞語言,奠定了電影的基調,this is always a question…即使姜文的獨白讓我想到馬龍-白蘭度,那又怎麼樣呢,沒有什麼橋段一定要被冠上模仿的頭銜,否則是以後的電影裡書不是都不能大喊「RUN」,都不能「I do」,都不能雨中唱歌跳舞…了呢?
《蓋茨比》裡的場面大家都還記得吧,華麗麗的Party現場,也是3D。那麼我們怎麼就不能華麗麗的3D「百老匯」了呢,那一場歌舞,我反正是愛到家了,想看的看到了,想聽得聽到了,以及後面周韻的演唱,管她有沒有配音,演出來就是真唱了。我們國家,歌劇迎合的是小眾,於是電影裡出現歌劇,電影的欣賞也就變小眾了~但是還是有人會喜歡《如果愛》,或者還有人喜歡《天台愛情》~
說的最多的,就是關於看懂看不懂這個問題,誰規定一定要按一定的標準看懂一個電影了?不是說看懂的就是高智商,也不是看不懂的就不懂藝術,以此評價一個觀影者,或一部電影,你們自己覺得合適不合適?如果有人說我實在想「看懂」,那我推薦一個還不錯的影評,豆瓣的《剝離姜文的天生驕傲,還原真實:馬走日,武六現在我們不敢說她不好》。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回到我為什麼哭的問題,我分析了一下,拼命想了10點,慰藉一下我自己,也慰藉一下吃飯的時候一直擔心我因太感傷而沒吃飽的三個娃兒:
1. 因為周圍的人一直在笑,我不明白他們是在笑電影還是在笑我?
2. 因為姜文用電影這個藝術的表現形式向人們傳播一些我們本就該明白的事兒,很多人卻以為他們就是在講個故事,甚至還以為是講了個愛情故事?
3. 因為姜文認認真真、拼了命地、好好地、用心地講了一個故事,卻有很多人說講得不好?
4. 因為我是在大冷天騎電動車來一個高大上的電影院,突然開小差想到一會兒電影散場還要迎著冷風騎回去,還可能沒電了?
5. 因為我被每一台詞,每一個場景觸動?
6. 因為配樂渲染的?情節推動的?姜文笑著掉下來了?
7. 因為迎合與背叛?因為背叛與救贖?因為救贖與無奈?
8. 因為我終究成不了他,也成不了她,也成不了他們或它們?
9. 因為電影和現實,人與真相永遠有一步之遙?
10. 或許其實因為我自己也找不出到底是因為什麼?或許只是因為我看得肚子餓了,可是與樓下的天山明珠還有一步之遙,哈哈~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