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夜行者/独家腥闻(台)/头条杀机(港)

7.8 / 607,630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吉洛伊
編劇: 丹吉洛伊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蕾妮羅素 比爾派斯頓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野評人

2014-12-23 07:20:18

敬業精神的危害性




從囚徒到宿敵再到這部《夜行者》,傑克身上氤氳著一股陰暗冰冷的氣息。
斷臂山上那個暖烘烘的牛仔哪去了?
不過——我喜歡!

這個片子的主人公和《美國精神病人》有的一拼,不同的是,貝爾是往外放,傑克是往裡收。
看的時候我當然也感覺到了這個角色的陰暗,人性的扭曲,但我更直觀的是產生了一個疑問,敬業精神這東西,到底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
就拿片中的主人公來說吧,一開始他只是個賊,偷點東西去換錢,無意中看到別人拍車禍現場,覺得好玩就也跟著拍,後來發現還能掙錢,就招了人擴大業務,到後來愛上了這個職業,講究起鏡頭和畫面來了,最後的最後,還實現了企業化運營。
這中間他之所以能取得一步步的成功,就因為他那可怕的敬業精神。
他要把視訊拍得足夠勁爆,畫面足夠好,這樣不僅能賣高價,看到早間新聞播出他的視訊後,他還能獲得別的東西無法取代的自豪感和滿足感。
作為一項事業,他是成功了。
但在這可怕的敬業精神的驅使之下,他也做了一些違反道德良知的事情。
比如搶在警察到來之前擺弄屍體,佈置事故現場;為了足夠勁爆,見死不救,製造悽慘鏡像,更有甚者,還策劃了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好戲,導致3個警察身亡,2個警察重傷,順便借歹徒之手幹掉了獅子開大口的手下。
這樣的敬業精神就要不得了。
當然,傑克之所這麼做,除了他本人追求完美之外,電視台和同行的刺激也是一個原因。
但這不是我想討論的。我想說的是——
傑克的敬業精神害死了那麼多人,我們的敬業精神呢?就偉光正了嗎?
我覺得也沒什麼光彩的。
舉個例子,中文系畢業的,大學後沒啥專業技能,就去當了房產銷售,辛苦打拼業績斐然,2年就掙到了房子車子,作為職業,是成功的,但他/她把房子價格賣高了很多,對買房的人是不是一種傷害?也沒增加社會的財富和幸福指數。利多還是弊多?
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咱要做好,做到極致,得到老闆的讚賞,得到同事的肯定,但這件事的成果並不一定是好的,甚至是有危害性的。
這個時候怎麼來界定善與惡?我們是為善的一份子,還是作惡的一份子?
在《夜行者》這個片子臨近結尾的地方,女警察把傑克逮到審訊室來問話,話語裡帶著恐嚇,但傑克泰然自若,他知道自己披著攝影記者這樣的職業外衣,而新聞媒體是社會的喉舌,民主的喇叭,警察不能輕易動他,否則容易激怒民意。
或許你會說,凡事有度,敬業精神別跨越這個度就行了,那麼接踵而至的問題是——什麼是度?連代表正義的警察都拿傑克沒辦法,這個度就算有也是名存實亡。
作為行業來說,這個度應該是產業鏈的上一個環節制定給下一個環節來執行的,那麼傑克的上個環節是誰呢?電視台那個老女人。
而這個老女人一心想要的就是收視率,旁邊有人性的西裝男勸她N次都無濟於事。
更重要的是,她還被傑克「打敗」了,喪失了「度」的控制權。
她第一次陪傑克吃飯的時候,完全是以上游產業控制者的身份自居,你傑克的錢都是擱我這兒掙的,你沒資格跟我叨逼叨,這嘴臉完全就是傑克對墨西哥小孩的嘴臉。
後面傑克拍了警察被殺人犯槍殺的視訊,她已經反主為客了,聽憑傑克開價。她也就失去了對「度」的控制權。
也就是說,接下來傑克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
最後傑克公司的採訪車奔向十字路口的各個方向,也意味著條條道路通罪惡且暢通無阻。
變了樣的敬業精神成為危害社會安全與穩定的因子,並且得以合理性的擴散。
而其實在我們大天朝這早已潰爛成災。
仔細想想,各行各業莫不如是。



歡迎關注本訂閱號「野評人」,公眾號搜索goodtobewild或掃瞄二維碼。
更多文章請回復關鍵詞如影片片名、主演名字或者導演名字。可以到主頁點擊「歷史記錄」查看所有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