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f tomorrow

2014-12-24 08:03:30

教父有感


  很久之前就對《教父》有好感,一方面是它在電影史上如其名一樣的地位。另一方也是對美國黑手黨十分感興趣。高三的時候買了《教父一》作為睡前讀物,看完一遍後最大感受是美國黑手黨的領袖人物並不是之前想像的形象---殺人嗜血,眾叛親離,相反,書中所描述的黑幫老大總是以慈父善友的形象示人,有著強烈的家族觀念。最近又看了一遍電影版的《教父》前兩部,只恨智商餘額不足,再加上面盲症,往往是角色將死之際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後來又找了幾篇解讀看,再回憶起來才覺得意味深長,恨不得回頭再看一遍,好的電影就應該給人這樣的感覺,可惜期末將至,我等學渣心有餘而力不足。電影和書本又不一樣,視覺效果要強烈的多,但往往會顧此失彼,經常會留意電影場景裡的一部份畫面和文字而忽略其他,可能看似偶然的動作神情在下個場景中就成了最最重要的 線索,容不得半點分神。逛天涯時有位能人感嘆看《教父》不下70遍,每一遍都有新的體會和感悟看他的分析和講解。只看了一遍的我就安份地做個小小菜鳥,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吧。
  首先是美國黑手黨,看了教父算是對這個傳奇一般的社會團體有了更深的理解,相比較香港的黑社會,美國黑手黨這個社會團體擁有的權利和地位是香港不可比擬的,當然這也是一個更為自由開放的國度長期運行的結果。柯里昂家族從橄欖油進出口發家,不斷積累了資金和實力,通過老教父「仁慈熱心」地幫助,漸漸形成了無人可及的社會關係網,以致於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重要的社會團體,大到政界領導,小到入殮師,都像軍隊的戰士一樣隨時待命,只要號令一下就視死如歸,以報當年教父知遇之恩。對於黑手黨內部而言,每一個小團體都是以家族為核心,這樣的家族式管理也是黑手覺得以延續發展的重要原因。家族中有父親或者兄長作為老大,其餘人負責不同的領域,有專業律師,殺手組織等各類職務,分工明確且效率很高,這使得黑手黨看起來更像是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只有在家族與家族之間廝殺逐利的時候,其冷血殘酷的本性才會體現出來。就像電影中所說,每個家族之間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狀態維持在5到10年,每當其中一個家族發展過於迅速,擷取利益的手段及數量過於招搖,另外幾個家族就會團結一心通過各種手段滅其威風,至其於死地。影片的高潮就產生於柯里昂家族內憂外患。
  其次,影片對於兩代領導人的對比也發人深省,尤其是第二部。將維托和麥克的成長經歷作為兩條線索穿插進行,讓觀影者不得不將其對比,但其實在我看來,這兩代領導人在很多方面都缺乏可比性,最重要的原因是時代的差異性。老教父時代,上個世紀初期,大批歐洲人湧進美國這片新興的土地,人們都相信憑著雙手勞作才會創造財富改變現在一貧如洗的生活困境,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維托與教父這個詞更為接近,他為人中肯,以禮服人,更重要的是樂於幫助窮人,事實證明這樣的善舉也為他後來的九死一生做了鋪墊。而相比較維托,麥克這個教父當的就有些辛苦,時代的變化讓他不得不迎面接受來自不同領域的壓力,政界的威脅,同行的打壓,甚至是親兄弟也聯合外人對付自己,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此時的麥克背負著維護家族地位,繼續擴張領地的重任,這也難免最後成了孤寡老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最後麥克獨自一人坐在椅子上沉思的神情讓人不免有些遺憾。
  最後是愛情,也許這是整部教父中最最不起眼的部份,但我還是很樂意說說自己的理解。我所說的愛情其實就是影片中老教父夫婦和第二代教父夫婦情感的對比。外向隨和的老夫人似乎游離在複雜繁冗的家族事務之外,但卻因為陪伴老教父白手起家歷盡艱辛所以表現出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這也是柯里昂家族在老教父時代團結有愛的重要原因。而到了第二代教父的時候,來自標準美國家庭的凱就顯得那樣格格不入,從戀愛時候的濃情蜜意到最後毀滅式的方法報復麥克,這樣的轉變讓人不然,對於凱來說,她所追求的是家庭成員在法制化的社會成為合格的美國公民並享受制度帶來的社會保障,然而這對於出生於黑幫家族的麥克來說必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兩個人從一開始決定相伴終生就暗示了未來的決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