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月球土著

2014-12-25 19:17:56

感覺是「又」


這裡寫的「又」是一種印象。印象電影所講的總有些地方別的電影也用過。比如在華萊士變成海象留著長牙的時候,我就腦補估計會有一個「反撲」。當這個反撲來臨的時候,老人撐開人皮縫的海象皮站了起來,影片給了華萊士一個仰望老人的鏡頭。這個眼神,這個鏡頭,是個大大的「又」,基本看到這裡大家可以條件反射——華萊士要反撲了!當時的背景音樂,咚咚咚地鼓聲很應景哦——我腦子聯想到了愛基斯摩人。
我其實很喜歡這個電影的編劇,要知道電影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像是含有恐怖元素的片子。於是演員之間的對話梗成了很好的調味劑,看過的人都會對國旗調侃那段印象深刻(這個「blue」以後聊天也可以用到)。這個劇本的台詞寫的確實不錯。不論是直白的故事敘述,比如老人的回憶;還是播客時的主持人調侃口吻,比如後面的彩蛋和前面的「the kill bill boy」都讓成為影片變豐滿的不可或缺部份。
我推薦大家有空的時候看看,是有空沒事的時候,它不會顯得特別無聊,也不會教你有什麼可失望。我將《長牙》歸為那種看了簡介就知道可以給個三星的電影,也就是還行吧——

這類片子跳不開一個手法,諷刺。也許導演並沒有想諷刺,編劇也只是習慣加一些如打電話求救,朋友不接電話的梗,上廁所發現一張寫著漂亮字體完全不像傳單的單子等這樣「又」的劇情。這邊要分享一個觀念:就是因為這是電影,所以我知道恐怖的地方也會出現一些戲劇性的部份,但現實中未必會發生。這裡要怎麼講?
哦——就是那種本來直接一刀砍掉對方就好,非要說一大段廢話錯失良機,然後被對方反撲的梗。不過這邊電影裡的反撲,我也認同是老人的mercy,看影評有人提到老人應該內心解放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變態是個老年人才會如前所說,現實點講可以認為是這個變態的目的大道了(這裡請想想老人殺了多少人,以及怎麼肢解這些受害者的)。目的達到可不就是一種寬容麼——
華萊士的男朋友這個角色反而挺讓我在意的。不能說他好,他又自私的地方,不能說不好,他去救了華萊士,不能說他是個好朋友,最後去看海象華萊士,這位仁兄的表情有些欠扁。所以我要說,討論人性,這位仁兄才是最好的綜合體啊——矛盾,而又平凡。
那麼問題來了,華萊士到底是變成海象還是自願做海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