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xclumsy

2014-12-25 23:54:09

我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
電影開頭田文軍在一群亂糟糟的網線裡面接線,之前自家的線上綁了一根紅繩,現在紅繩找不到了,田文軍於是接錯了線,讓別人家也斷了網,後來他找到了自家的線,粘上了口香糖做記號。這個細節基本涵蓋了整個電影的大半部份,田文軍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去了另一個家庭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而他後來確認村子裡的那個小孩就是田鵬的時候是通過頭上的傷疤,那道本來讓魯曉娟埋怨田文軍的傷疤,如同繫在網線上的紅繩成為他們確認面前的孩子就是田鵬的救命稻草。田文軍找到孩子後,猶如一隻驚弓之鳥,即便到樓下扔垃圾袋都要扛上熟睡的兒子,猶如開頭田文軍用一種不雅觀的粘口香糖的方式來給自家的網線做標記。
                                                      2.
電影根據真實案例改變,其實現實比電影更殘酷,現實里田文軍的原型彭高峰等人在報案,查證,上訪等一系列享有最自然的權利時都遇到了如同韓總辦理准生證時的尷尬,是那個工作人員的錯?還是韓總的錯?是制度?是不作為?我們該憤怒麼,我們對誰憤怒?這是電影之所以被批評的最大原因,因為我們找不到憤怒的對象,也不是找不到,是電影沒有引導我我們走向那個方向。即便如此,我依然無法掩飾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欣喜。電影沒有承擔政治主張的義務,它只需要反映真實的生活就足夠了,在這一點上,陳可辛做的比預期的還要好。
  3.
《親愛的》不是走的《盲山》的路線,相比《盲山》的絕望,《親愛的》包含了更多的希望,這是合理的。《盲山》的主體是婦女,而《親愛的》是兒童。我們可以站在婦女的角度去感受那種抗爭,恐懼,無助,以致最後的絕望,這種代入感會讓我們排斥和憎惡拐賣婦女。但是我們無法站在被拐嬰兒視角去感受那種社會的病態,政府的不作為,幼兒門沒有成年人記憶與認知,被拐賣並不是對幼兒本身,而是對幼兒父母才是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電影需要希望,而不是絕望去鼓勵更多人加入到反對拐賣兒童的陣營。《親愛的》對不作為的控訴略顯遮遮掩掩,可以說對「你懂的」的原因的妥協,其實也是恰到好處。
  4.
 演員的表演及其克制到位,不刻意煽情,又從極其克製表演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真情實感,每個人的形象入木三分,幾乎見不到國產電影以往的做作誇張的表演。特別是郝蕾的表演,真是教科書一般的存在。在魯曉娟第一次參加尋子團體時的講話,把那種自責難過克制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以及找回田鵬後,田鵬第一牽著魯曉娟的手的那一段,簡直心都碎了。佟大為的戲份略多,儘管電影本身對佟大為身份的處理已經十分簡練,但是,佟大為是否必須是一個努力嘗試卻依然無法融進體制內的律師身份值得商榷。
  5.
.趙薇飾演的李紅琴角色是整個後半段的中心,正如陳可辛所說,找回被拐兒童後才是電影的開始。現實里,那些買孩子的家庭特別是相互了解更深農村,儘管大家不會明說,但是其實對買孩子這事是心知肚明的。他們知道違法,但是,誰會去主動報警舉報呢?這是處於道德狹縫兩難尷尬地帶,買來的孩子也是孩子,買孩子的父母也會對買來的父母疼愛有加,如何處理這種兩難的問題,其實如同人販子販賣兒童,父母千辛萬苦頂著各種不作為去找被拐賣的孩子一樣是需要的關注的。只是在這樣的充斥著「你懂的」的背景下,陳可辛選取了相對容易過審的那個階段而已。倘若現在的電影都在爭相上映父母尋找被拐兒童的艱辛,那麼《親愛的》的缺點也會立馬變成優點,只是,現實沒有倘若。
  6.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好電影,而我更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2014.12.25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