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23:10:0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姜文電影一貫散發著別具一格的意識特質。
電影改編自民國時期轟動一時的閆瑞生案,有著故事模板,讓本片的劇情不再晦澀。除此之外,電影中處處都是鮮明的姜文印記。對權利的崇拜、狂熱以及嘲弄、英雄主義輓歌、電影片名的隱喻,馬走日與項飛田一步之遙,差之千里,如果不拍電影,姜文或許是一個標準的政治家。槍是姜文電影的一大標誌,我愛你沒有纏綿悱惻,只有以槍指頭,槍火代言,生猛陽剛。還有不可不說的理想主義,如春晚一般的歌舞昇平、五光十色、強烈的場景和色彩對比,粉飾太平的宣言昭然若揭。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姜文一直沒有變,還是那個如教父一般的人物,正如電影開場對《教父》戲謔般的致敬(電影致敬之處很多,正如王天王所說:國際的即時世界的。),姜文也像馬龍·白蘭度一樣,我拍我的電影,站直了走路,很自戀。
有頭無尾的葛優,有尾無頭的王志文,掐頭去尾的文章,電影所有的光環都在馬走日身上,這是自戀的表現。但自戀過頭就是悲劇,也是《一步之遙》中角色的前後反差,姜文也懂得調侃自己,主角大起大落的表現和結局恰恰是姜文在告訴觀眾,可以自戀但不能自我!馬走日的結局是好比一場歡樂頌中的葬禮,用嬉笑怒罵凸顯個人英雄主義,過於自我,物極必反,只能歡樂地走向滅亡——超脫自我的不復境界。
然而影片在一部奇幻愛情片的外衣之下,或許沒有《讓子彈飛》那樣的鬥智鬥勇傳奇來得眼見為實,但依然沒有放棄表達其最渴望的主題,曾經的純真愛情、曾經的理想與激情,都在滾滾的歷史潮流中被淹沒。
如今的主流電影,攜帶了更多的時代印記而失去了電影作為藝術的原創性,作者電影淹沒在崇尚「標新立異」的後現代文化背景中。而《一步之遙》作為一部典型的作者電影,哪個導演不會在這類作品中體現極致的個性化和風格化「自戀」。姜文始終在拍攝屬於自己的作品,或許這樣有著足夠個性的作品並不適合主流觀眾,但於姜文而言,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中國電影註定抹不去那一筆亮色,To be or not to be也僅一步之遙罷了。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