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相思成災2017

2014-12-27 06:54:41

入殮師


    當你看了伊朗電影《別離》,日本電影《入殮師》,德國電影《竊聽風暴》,義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西班牙電影《關於我母親的一切》,南非電影《救贖》,你會感到中國電影距奧斯卡有一億光年,人家關注的是人文、情感、愛、底層、反思、感恩,而我們關注的是大場面,主旋律,捏造,自誇,傲慢,荒誕。——某網友。
    既然有如此高的評價,所以不妨翻出以前的老電影,來感受下日本電影近幾年來的佳作之一《入殮師》。這個不看都能猜到一二,多半是文藝片。之前有看過《情書》《四月五月》《燕尾蝶》,來自同一位導演岩井俊二的作品。印象中的日本文藝電影,總有那種迷人的景像,柔和的背景音樂以及櫻花亂飛的場面。再有的印象就是,凡是文藝片都是看不懂的,看得懂的就不叫文藝。
    所以寫觀後也是需要勇氣的,生怕別人看透了自己的看不懂,就如皇帝的新裝一樣,別人都看得到的美感,別人都看得到的深沉,我也應該看得到,即使看不到也要裝作看到了。所以這次寫的觀後,如果跟主流的影評有點衝突,那只能說明我看到的影片並不如此影片得奧斯卡小金人那樣似的光鮮亮麗,也許,在我看來就是一部沒入流的影片。或者是依我的文化層次是看不到影片所表現出的深層次意義的。
    影片的背景音樂是超讚的,並不是你只能想到的哀樂。在QQ音樂搜索《入殮師》即可欣賞到所有背景音樂。當然純粹的聽背景音樂就如沒有作料的飯菜。
    影片一開始出現的死者,似乎美女,卻是真真切切的男子,就是這樣一個古怪少年的離世,使得他的父母並未表現出過於的悲傷。因入殮師細緻入微的化妝(我想應該是這種原因,或許還有其他的細節)讓其父母感受到了血肉不因其陰陽怪氣的人生而背棄遠離。母不嫌子丑大概就是這樣道理。
    「如果一個人可以早點發現自己天賦的極限該有多好」。這是主人公的台詞之一,大抵因需要去放棄某樣東東才會冒出這句話。或許是因為我需要放棄的東東很多,所以電影看到這裡的時候才有此感覺一怔,但也馬上品嚐到了一絲悲涼,從小到大,我就沒有什麼執著的追求又何來的放棄。幾乎每週都在打的網球,僅僅是一項愛好,並未想能打到什麼水平;幾乎每週都在進行的寫作,也僅僅是一項業餘愛好;幾乎天天都在從事的工作其實根本一點興趣沒有。所以:這個世界上,很可悲的事情是把事業進行到一半而中途放棄了,更可悲的事情是事業進行到了最後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幹這行;還有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有些人根本就沒有自己的事業。(這裡可以把事業理解為自己想要達成的願望,或者是狂熱追求的東東)
    「終歸是一死,不那麼辛苦也可以吧?」這個電影最深沉的意義在我理解來看是如何對待生命,或者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但是有偶爾的提到了一些哲理性很強的觀念,例如剛才打引號這句。在當今,發生點災難,或者死個把有爭議的人,有待驗屍的人,警方總是以一種霸道的方式將其火化;強打強拆,以暴制暴,這都是一貫的社會作風。其實很好理解,人無所畏懼,不信鬼神,打死幾個賤民有與我何干。所以,沒有信仰的社會非常可怕。
    「好吃的叫人為難」這句話。因為是翻譯過來的,所以很不好理解這個意義。就字面而言,「為難」應該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狀態,美食讓人難以拒絕,但同時因為需要殺戮生命來滿足人的胃口倒確實有點為難。這樣一來更明顯的透露出導演超重的佛教思想。
    影片唯一的幽默荒誕細節,來自於大悟(主人公名)的求職過程。NK(入殮師)招聘廣告是這樣登的:「不問年齡,酬勞優厚,工作時間短,正式員工,幫助旅遊的工作,與美容化妝有關。」老入殮師後改為「幫助他人踏上安穩的旅程」。所以,有時候,所謂的緣份都是帶有一點誘騙性質的,這種誘騙常發生在愛情里。
    「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日本人對待生命就是這樣,對待死猶如對待生,死是一種解脫,死便是超越。汶川大地震時日本救援隊對逝者長時間的默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是諸如感動,悲傷,驚嘆這些東東都是通過對比而來的)很自然的想到我們國內對待生命的態度諸如強打強拆,殘暴的野蠻執法,草率處理動車事故。。。諸如總總我們看到了差距。但日本對待生命的態度縱然高尚,但其實很好理解,日本是一個佛教國家,佛教的基本理念:人的死亡不是永久的,而是人進入了輪迴。所以入殮是高尚的事業,它將人體面的送了一程,人生的下一程。所以,大陸被成為佛教的聖地實際上是一種侮辱,一種基本的對死者敬畏的心都沒有。所以正如很多學者所言,中國是理論的佛教,而日本是實踐的佛教。
    全球也只有日本等少數地區,對待逝者有如此高的敬畏,這僅僅源於其信仰——一個佛教占主導地位的國家。
    影片一直圍繞著死亡敘述,大部份情節也都是入殮。之於死亡,影片有兩點意思:如何對待尚未到來的死亡;如何對待死者。
   主人公名曰大悟,當然我並不知道日語是如何翻譯成中文的,也許是取其音,但我更相信是取其義——即大徹大悟之一,謂之看透了生死。影片有寫到鮭魚,逆流而上,正為了死而努力(通常鮭魚會死在逆流的長途跋涉中)。影片道出了生死由命的自然規律。照我的理解是:人總歸要面對死亡,但不是現在的事情,活著有活著時的事情。所以這樣就容易回答這句:終歸是一死,不那麼辛苦也可以吧?人因看到了生命結果是死亡而直接面對這個結果顯然是不對的,違背了基本的自然社會規律,違背了佛家生死輪迴的輪迴觀;這裡也有這樣一層含義,人既然無法超越生死,便應該輕鬆愉快的面對,不可等待不可消極;可能存在著一個更深刻的含義: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所以鮭魚也一直奮鬥在了逆流的長途跋涉中,人也應該一樣,永無止境的進步,因為生命沒有盡頭。
    影片除了入殮的情節,還細緻的刻畫了大悟以及他的妻子、朋友思想昇華的過程。大多數人眼裡,入殮師是卑微,骯髒的職業。直面生死或者是因感悟到了老入殮師慈祥柔和用心的入殮過程,大悟最先覺悟,暫且言之曰覺悟。影片並未涉及佛教或者灌輸佛教思想,但這種佛家文化的滲透是無處不在的。妻子、朋友受之感染也相繼覺悟,認識到了生死的意義。所以全片的基調在於一個「悟」字,導演,影片中的人,觀看影片的人一起覺悟的過程。相信看過本片的人在覺悟上應該都會有一個積極的昇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