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驕傲大聯盟--Pride

骄傲/骄傲大联盟(台)

7.8 / 44,572人    119分鐘

導演: 馬修沃休斯
編劇: 史蒂芬貝勒斯福
演員: 比爾奈伊 伊梅達史丹頓 班史奈澤 喬治麥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偽象

2014-12-30 03:20:49

關於影片背後的原型人物和事件


當年的LGSM在英國全國一共有11個組織,倫敦的是規模最大的,有50多個人,影片選取了其中一部份。其中Joe是虛構的,那對拉拉是對其他女同性戀成員的縮合,其餘的8個人在現實中都真有其人:Mark、Mike、Jeff、Steph、Gethin、Jonathan、瑞吉、Ray。Mark於1987年因愛滋過世,其餘7人如今都還好好的。瑞吉和Ray依然在一起,他倆還出現在了電影裡,就是字幕打出"Jonathan最近度過了65歲生日"時螢幕左邊那兩位。Jonathan也還和他當時的男友在一起(現實中他男友叫Nigel,也是LGSM的一員,編劇把他的角色和Gethin合併了,然後Gethin還拿他們在電影中成了一對這事來調侃Jonathan,噗,Nigel則表示誒喲無所謂啦他們倆當年確實也還算蠻喜歡對方的2333) Jonathan在1982年確診HIV+後非常絕望,甚至嘗試過自殺,他在遇到了Nigel之後才真正開始重新直面生活,也是因為Nigel他才會加入LGSM。
    
電影中很多細節都是真的,比如Sian說她當初之所以歡迎這群同性戀者部份原因是他們是她這輩子見過的第一批跳舞的男人,比如確實有人明確地說「我不同意他們在我這裡,我不想得愛滋」,威爾斯同胞們得知很多到那裡的女同性戀都是素食者而略手足無措,「你們倆誰做家務」是他們真正問過的問題,Dai在Pits and Perverts籌款會上的演講是當時的原話(你們戴著我們的徽章,煤礦不是施捨,當時勢需要,我們也會戴上你們的),參加同性戀驕傲遊行時礦工們真的按照他們遊行的傳統帶了一整個銅管樂隊去吹吹打打,大家一起高歌"永遠團結一致"和"每個女人內心都有一個拉拉"……
    
需要提到的是影片中礦工投票不再接受LGSM幫助的情節是虛構的,現實中LGSM和礦工們一起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直到礦工們再也撐不下去。影片的輕鬆喜劇基調刻意淡化了政治方面的內容,輕描淡寫地繞過了這個結果的影響,把重點放在了Joe的成長上,而實際上打擊非常非常大,礦工的宣告失敗標誌著保守黨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取得重大勝利。LGSM的原則是「對礦工的支持是無條件的」,從頭到尾都沒有期待過任何回報,到最後他們雖然一起輸得慘烈,卻由此形成了友誼和同盟。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LGBT群體嘗試使工黨黨章寫入保護男女同性戀者權益相關條例已近10年,一直無功而返,直到1985年礦工工會的集體贊成票幫助決議在歷史上首次通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JhbwEcgrA
    
這是1985年LGSM自己製作的紀錄片,是Jeff剪輯製作的(就是Freddie Fox演的那個金髮小哥),要翻牆,名字叫「All Out! Dancing in Dulais」,推薦大家去看看,包括Mark等很多原版人物都出鏡了。編劇知道這個故事已經有20年,但這個話題一直沒有人願意投資,他也開始覺得這是個永遠不可能的項目,沒想到幾年前製片人聽了後表示很有興趣,兩人一拍即合。接下來就得設法聯繫原型人物,可是困難重重。隨後編劇注意到了這個紀錄片裡出現的一些名字,其中包括瑞吉,而瑞吉有個不常見的姓氏Blennerhassett,編劇說他覺得世界上估計沒有第二個叫這個名字的人了,結果果然成功找到了人,然後再通過他聯繫到Mike、Sian等等,隨後才有了這部電影。
    
真高興他們的故事得以講述。《平常的心》、《驕傲》、《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全是發生在1981-1986年愛滋初期的真人真事,全是拖了十幾年沒有人敢碰的話題做不出來的電影,都在這兩年一一面世了,意義重大。看這些電影總會很觸動,尤其它們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沒有這些activist們的奮鬥,沒有他們努力著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就不會有今天。相比之下,太多人習慣了坐享其成和怨天尤人,埋怨著歧視不公,埋怨著父母不理解,怪天怪地怪社會怪國家,就是沒想過自己努力抗爭一把。Mark說:「你什麼時候能拿出點勇氣,為自己站出來?有點驕傲,因為生命很短暫!」

作為電影裡LGSM成員中唯一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Joe的成長是電影的一大主線。電影創造他的目的是作為「audience surrogate",即一個觀眾可以產生共鳴的角色,他從一個對LGBT相關知之甚少,懵懵懂懂地走到遊行中的少年,逐漸成長為新的年輕領導者,走出櫃子,面對父母,不再害怕過於醒目,驕傲地戴著徽章舉著旗子,為自己的權益奮鬥。我覺得導演想表達的意圖是很明顯的。
    
LGBT群體逐漸獲得應有的權利(例如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趨勢是勢不可擋的,因為人類社會永遠在往更加入人平等的方向發展。上世紀初的英國婦女參政運動,馬丁路德金為領袖的黑人民權運動,石牆暴動後開始抬頭的同性戀運動,無一不收到強烈的抵制反對,但從來阻擋不了歷史大方向的發展。可這個進步的過程必然是充滿艱辛的,最初劍橋大學決定給第一批女性發放學位證書時男人們在學校吊起諷刺女人的肖像,馬丁路德金被暗殺,哈維米爾克被暗殺,反對的勢力總是沸沸揚揚,改革與進步需要時間,需要無數人站出來為之奮鬥,為之流血流汗。

經常看見有人說羨慕歐美等國對LGBT權益的認可和保護,同性戀可以結婚等等,然後在這後面通常會跟一句「真不知道天朝什麼時候也能這樣」,可他們能有今天,是多少代人共同奮鬥出來的結果?我們本來就比西方國家晚個幾十年,在這方面跟不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昨天就相當於我們的現在,而權利總需要人去爭取,指望政府主動做出改變是不現實的,「中國何時也能如此」歸根結底取決於我們自己。我覺得我們這代人是很幸運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高速變革的資訊時代,大幅度地受著西方文化的衝擊,目睹著從2013年到現在全球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就從12個變成了19個,相比那些比如說出生於四五十年代的人,我們有機會,也有希望去為自己爭取一些東西。

很多人會指出國內環境對民權抗爭的壓制,但也有一些公益組織在慢慢成型逐漸成熟,誠然,這些組織力量都還很小,但趨勢是在這裡的,近年開始有一批人在逐漸冒頭走向人前。我覺得《驕傲》傳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就是,「世界上什麼最弱小,那就是個人力量,但是union使我們強壯」,只有越來越多人願意一起努力才能真正產生影響,國內環境不夠理想,沒錯,但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我們帶來改變,若人人都因為「環境不好」而在櫃子里無所作為,社會豈不是更加不會有進步。

推動進步是條很長的佈滿荊棘的路,不是所有人都是抗爭領袖,但每個人總會有一些可以做的身邊的事,比如不走進同直婚姻。任何大的改變都是靠一點一滴從基礎累積起來的力量,誰知道呢,說不定哪天我們就成為了創造歷史的一部份,而「就算改變不了世界,也不該被世界改變」,生命這麼短暫,總該驕傲一把,為自己而活。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想要好的生活得靠自己去爭取,哪有那麼多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抱怨著偏見不理解又連爭一爭都不敢的人,也就只能怪自己早生了一兩百年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