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童年的鐵皮鼓

2014-12-30 08:39:06

悲劇不是哭,是淨化,是承受骯髒。


    不知道是不是近年來哭戲比重最多的一部國產電影。全片一悲到底,從大人到小孩,從開始到結局,沒有一個角色一個片段是快樂的。可以想見在結尾字幕升起時,126分鐘的悲傷之後,電影院中的觀眾是怎樣的心情。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沉默,與身邊的同伴對視,繼而繼續沉默。這是這部影片給予我最大的感染力,讓人在無情卻又無比真實的現實中沉默。我說不出,道不明,心中的不快難以驅散,好像抓到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亞里士多德曾經對悲劇這樣下過定義,他說悲劇就是對人心靈的淨化,它描寫的是比普通人更高尚的人,這樣的人因為某種事故而遭遇大不幸。從而激起了觀眾的同情與悲憫,從中得到心靈的淨化。

    在這部電影中,這樣的悲劇人物,其實真正純粹的只有一個,就是那個在結尾時真正一無所有的人——李紅琴。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在我看來,陳可辛在極力的淡化對於純粹感情的描摹與宣洩。回首整部電影,讓我們可以有淚的地方很多,但卻總是每每在那個點到來之前被戛然而止。讓我們這些習慣了「主流感情牌」打法的人意猶未盡,這不是偶然,而是導演的有意安排。在一些細節上,我們不難發現這點。
    首先在音樂選擇上,導演雖然還是有意為了配合情節進展選擇悲傷色彩的音樂。但其中多為更偏中性的輕音樂,沒有出現一次讓人一聽就有如暖流於胸中激盪的「不行不行了」的經典催淚樂。
    然後,在鏡頭的選擇中,全片的特寫鏡頭相比比重很小,多以全中近鏡敘事。符合人類的正常視角,真實而平淡。
    最後,在台詞設計上,除了田鵬在接受詢問時的一句「不曉得我妹妹餓了沒有 家裡都沒得大人」稍顯做做之外,其餘的台詞均無突出的煽情意味,而是選擇了更為平時的對於內心感受的描摹。
這些都證明了陳可辛在刻意躲避煽情,他完全可以將更多的筆觸放在田鵬對於田,魯二人的重要意義或設計更多的鋪墊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但最終讓人略感驚訝的是,僅僅用了十分鐘,孩子就丟了,而四十分鐘之後,就順利找到了。
    看到這裡,我們都會隱隱的感受到,這部悲劇的真正核心點還沒有出現,那個真正寄託導演心血的人物還沒有出現,沒錯,那個人就是李紅琴。
    陳可辛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塑造了一幅人像展覽式的悲劇畫卷,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物形象。大體上分為三類,第一類人代表所謂好人,所有尋找孩子的失獨父母和渴望拯救受困女人的落魄律師。第二類代表所謂壞人,萬惡的起點那個死去的男人,欺騙失獨父母的騙子,法官,福利院院長以及不近人情的各種法律與制度。當然還有最後一類人,這類人只有一個,就是她。
    在這個人的身上,你無法評價她的立場。但唯一肯定的是這個人承受或者說吸納著整個社會的黑暗與不公。無知,愚昧卻純粹。丈夫的欺騙,失子的痛苦,尋女的艱辛,證人的背叛,院長的歧視,「仇人」的欺辱以及整個世界的冷眼。這些種種種種這個女人,不挑不撿,一一吞下。
    陳可辛讓這個女人背負了整個社會的悲劇,田鵬父母找回了孩子,總裁開始了新的生活,法官和院長依然馳騁在良心的道路上,社會上你我她他也依然冷眼旁觀的生活著。唯有這個女人,在故事的最後的最後,得到的是一個多年的謊言,一個不該有的孩子,一個再也找不回的家庭。她蹲坐在走廊的盡頭獨自哭泣,隨著鏡頭的後移,與我們越離越遠。或許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太多太多,他們都在不經意間出現而後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無人問津。導演想告訴我們的,就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冷眼旁觀的生活著,都是殘酷社會環境下良心崩塌的壞人。

    電影中最值得玩味的是陳可辛還是給這個女人,製造了一點光明。律師高夏,一個亦被殘酷生活折磨著的人。面對失獨父母的欺辱,面對走投無路女人的求助,在黑暗中挺身而出。但這種抗爭又與他的屈服形成了鮮明對比,凸顯了他人格之中的矛盾,亦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在公交車上,那句「法律總比人重要吧」,就是整個電影,對於現實最強勁的諷刺。

    看完電影,我沒有哭,也根本哭不出。最鮮活的人物塑造,最具力量感的現實諷刺,最攝人心魄的沉默無言。深深的警醒著我對於悲傷的看法。
    悲劇不是讓人哭,而是讓人看到善良的人遭遇悲傷的事,看到世間的所有真實。讓感情滿懷於胸卻不言不語,直至消解而終。淨化不是刪除所有骯髒,而是坦然的承受所有骯髒。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