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

伸冤人/叛谍裁判(港)/私刑教育(台)

7.2 / 420,876人    132分鐘

導演: 安東尼法奎
編劇: 李察威克
演員: 丹佐華盛頓 馬頓裘柯西 克蘿伊摩蕾茲 大衛哈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12-30 17:31:35

走入數位時代的羅伯特·麥考爾


《伸冤人》是80年代名頭響亮的諜戰犯罪劇,以前一直翻譯作《私家偵探》,大概是無良碟商信口定的,我當初看就覺得不夠響亮出眾,配不上它的名氣,但也改不出好的。隨著同名翻拍電影被叫做《伸冤人》,劇集的標題也相應改變,總算又酷又上口了。原版美劇在歐美國家頗有人氣,其「退休特工當都市遊俠懲惡揚善」的設定,首次糅合了諜戰和犯罪這兩個此前秋毫不犯的主類型,衍生出一種全新的亞劇種,啟發了之後《火線警告》、《疑犯追蹤》等熱門劇。

電影版有一個《計程車司機》的開頭,《怒火救援》的中段,以及《殺人執照》的尾段。然而作為動作片,超過兩小時的篇幅與刺激元素比例失調,火力規模不夠,子彈數大致也就原劇一兩集的總和,難得兩三處爆炸,極盡MV式的慢鏡頭包裝,以為能延長爆炸震撼,其實只是增加了疲倦指數。安東尼·福奎阿這個導演,拍動作片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前作《奧林匹斯的陷落》也有這個毛病,開頭是飛機掃射墜毀,武裝突襲白宮,高潮反而是狹窄空間肉搏了事。綜合來看,福奎阿的導演風格非常老派,除了畫面中出現的數位科技,《伸冤人》從情節編排的新奇到場面調度的時尚,跟任何一部2000年的電影都沒有太大差別,連闖進廁所揭曉錯位這樣人人都能一眼看穿的誤導,還用的樂此不疲。

大部份時間裡除了主角名字,看不出改編痕跡,兒子一角被剔除了,與前上司的關係也不那麼微妙。起初我還萬般痛心,麥考爾怎麼不當大俠了,非但如此,還甘於上上班喝喝茶的平靜生活,目睹慘劇後避免事端,想用積蓄贖回雛妓(此處也看出美國特工待遇真的可憐,跟《三日刺殺》的科斯特納可以喝一杯),非暴力不能解決問題時才大開殺戒,殺人之後又要懺悔,哪有原劇面不改色鐵肩擔道義的爽快勁兒,直到結局一幕才向經典致了敬,我也一下子興奮起來。80年代的麥考爾在報紙登廣告,委託人打電話來求助,如今的年輕人不再看報了,而手機號更容易被抓到把柄,改成技術含量更高隱秘性更佳的網際網路是無可厚非,這麼看來,電影版相當於劇集的一個重啟版前傳,類似於《無敵浩克》與《綠巨人》的關係。

原劇鬥智多過鬥勇的優良傳統得到發揚,兩個版本主角都是中老年人,拳怕少壯,懂得避開鋒芒,是特工人員生存克敵之道。華盛頓活用開瓶器、鎯頭、硬皮書干翻對手,終場一戰在工廠倉庫的琳琅滿目中信手拈來,上演「特工殺人的一百萬種方式」。此君還擅長《死神來了》的意外殺人,比原版更傳奇,只是門外真槍實彈撂倒一大片,結果老大卻要如此藝術,莫不是聽候上天裁決。影片具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識,揭露出美國社會黑白道沆瀣一氣的事實:一名退休後身手退化資源匱乏的老特工,都單槍匹馬人瓦解一個跨國黑幫,政府要是派出一個年輕分隊,消滅全國犯罪不在話下,他們之所以不這麼幹,當然是因為收了黑幫的好處!(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