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隔壁女孩的男友

2014-12-31 04:25:09

親愛的,請不要哭泣


按照西方宗教之語: 人生來就有罪,遂每一個新生兒呱呱墜地時的那一聲啼哭,皆是為了贖掉上輩子的罪。當然,這只是基於形上學的宗教,無非是其一種宣傳推廣手段。如若非得為新生兒的那一聲啼哭硬加上感情色彩,倒不如說是那一聲降世的啼哭已開始應召他們這一生所要遭受的苦與罪。

大概陳可辛有著與我一拍即合的觀點,所以他的新作《親愛的》全然是在向這個不良時代正面宣戰。

整部影片,陳可辛拍的很是用心,角色與角色間的矛盾也被他拿捏得很是精準。片中那些素麵朝天的演員也絲毫不存在過於輕佻矯飾的言語動作。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著陳可辛的「鬥士」 身份。於是,陳可辛是在用鏡頭記錄著某個真實的不幸故事,而並非用鏡頭追求某種鏡花水月的商業藝術。單這一點,《親愛的》絕對是一部認真的電影。

誠然,也正因《親愛的》的「真」,它所激起的輿論攻擊與社會效應已然引發了一種現象級的關注。我想這就是電影這門藝術本該帶來或者說應該帶來的價值。且不說這種價值是否會改變我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至少它讓我們的目光投向了這個時代的陰暗角落。我一直覺得如今的電影市場或許已經曲解了電影的初衷,電影遠遠不應該單單是一種商業牟利的手段,它所承擔的責任除卻對藝術層面上的認可,更應該作為一個時代的公證人去學會控訴。當然,只要你有能力,你大可在商業價值、藝術情懷與社會效應這三方面上進行權衡。為此,陳可辛似乎摸索出了些許門道。他本人所兼具的商業與人文氣息,也開始在他的電影中慢慢侵入。陳可辛在電影中描繪的個人體驗如同向湖面投擲的石子,向整個社會蕩漾起漣漪。而這點自是其電影的高明之處,亦是其本人的圓滑之處。

說回《親愛的》,作為一部改編真實故事的的電影,情節構置的滴水不漏,劇情推進的也是遊刃有餘。片中無論黃渤、還是趙薇都有他(她)的悲情,只是更為可悲的是兩個同樣悲劇色彩的人物並未因此相偎相惜,而是因迥異的身份而相互仇視,不可原諒。這點使《親愛的》變得極度現實,甚至缺乏人情味。片中有一幕橋段,趙薇食鹽的人販子妻子因這一無辜的身份而遭一群瘋狂尋子的父母群毆。可見這一鏡頭來得有多麼悲觀,亦可見仇恨全然不分對象,足以泯滅人心。

異曲同工的是本土導演李楊有一部同為打拐題材的電影《盲山》,其中有這樣一幕:主人公女大學生被人販子拐賣到一座偏僻落後的山村,後遭虐被逼無奈與當地一村民結婚生子,多年後見到前來解救自己的父親,只麻木無情地淡淡一句:你怎麼才來?

之於以上這些,我想表達的是:某種意義上,尋求希望遠比失去希望來得更加絕望。往往我們被現實這劊子手砍下頭顱,能為我們收屍的只能是我們一度尋覓不得的希望。所以說,現實活脫脫就是一個悲觀主義,可是嘲諷的是我們存世苟活的信條恰恰就是這個主義。

另外,陳可辛在《親愛的》中已是極力包裝出現實的苦難,可是似乎他還是嫌其力度不夠。於是索性,破罐子破摔,一任這現實悲劇到底。片末一向自以為自己不會生育的趙薇卻被查出懷有生孕。於是,似乎一切開始反轉,彷彿一度因孩子的缺席而造就的悲劇因此重新燃起了希望。可是我想,這個希望更多的又只是生活開的一個過份的玩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