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噗
2014-12-31 16:39:01
37
這部電影看起來好像是對觀眾智商的一次嘲弄,但如果你真這麼看,那它還真可能已經狠狠地把你嘲弄了一下。
1.戲仿
有點閱片經驗的觀眾都發現了裡面很多可稱之為戲仿的段落,但這真可算得上戲仿嗎?戲仿的關鍵在於戲,而不是仿。仿是嚴肅性的,算是一種致敬,可形成互文效果。比如阿巴斯在獻給威尼斯電影節70週年的慶賀短片就是對盧米埃爾兄弟《水澆園丁》的致敬,不能稱為戲仿。戲仿要通過對原文本的變異達到顛覆權威的效果,但也許你想說姜文還真只是在致敬而已。在何種程度上姜文不是為了致敬,而是戲仿?得從整部影片的構架講開。首先,是影片本身借用的模式是「黑色幽默」這一體裁,故事本身就是荒誕不禁的:全球選舉只是為了把錢花光,最後賺得比花得多;其次人物也是反英雄的角色:因莫須有罪名被通緝,落魄逃亡,最後慘死;最後,是它反諷的基調,這得之於它塑造出的敘述者,這在下文會詳細提及。
所以,姜文搬引經典將其嵌入這部電影的文本中,本該取得一種反諷的效果,但很可惜沒有,問題在於姜文只「仿」未「戲」。這從第一組鏡頭—戲仿《教父》經典的開頭—可以看出。無論人物的服裝、場景設計還是鏡頭擺放,都亦步亦趨地照搬前者,我們只能看出致敬的姿態,卻無法得知姜文借用經典所要獲得的效果。也就是說,它本該讓人發笑的,但是沒有,沉悶無聊,這是一大失敗,之後長段長段的歌舞段落就是不必要的繁複。小說儘可以連篇廢話,但電影不可以,誰會願意去看長達幾個小時的《帝國大廈》並從中得到快感呢。
2.不可靠的敘述者
一旦把這部電影裡馬走日的角色當稱是導演姜文的替身,很難設想還能看得了這部電影。兩者有本質區別,馬走日只是姜文虛構的一個角色,雖然他以第一人稱在講述這個故事。故事一開始,我們就聽到了馬走日獨白性的腔調,並在電影中反覆出現。僅從腔調就可判斷,這是一個老實、缺少心計,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的小人物,之後我們也一直看到他如何陷入一次次荒誕的困境。實則,是一個「反英雄」的角色,卻被人說成是毛主義的再現,自我意志的彰揚,這實在是天大的誤解。姜文的臉並不比奧遜威爾斯的大,他的下巴也沒有馬龍白蘭度那麼翹,他演得只是一個角色,跟作為導演的姜文絕不可混淆。可以說,這是一個不可靠的敘述者,一方面是馬走日的獨白引著觀眾進入故事,分享他對事件的感知、看法,另一方面是作為導演的姜文在以第三人稱視角展開故事時所透露出的資訊,這兩者實則是相背離,而藝術效果的產生就在於這裡,如果不去區分這一點,將兩者相混淆,不僅無視敘述者這一設計的良苦用心,也無法看齣電影所要達到的效果。你一旦將它看成是導演強力的體現,好了,完蛋的不是這電影,而是作為觀眾的你。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