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楠
2015-01-02 07:56:22
告別摯愛不是20秒的勇氣
作家班傑明•密生性喜愛冒險,對於家庭的責任他投入並不多,然而突然的喪妻之痛令他很久無法釋懷,與此同時,兒子迪倫和小女兒洛希同樣不能適應失去母親的生活,一個家庭系統由於最重要的人物——媽媽的離去,瞬間癱瘓了。
班傑明無法聽從哥哥鄧肯的建議,拒絕從新的愛情中獲取樂觀心態,也放棄了專欄寫作,徹底陷入喪失的漩渦之中,不能自拔。13歲的兒子迪倫開始迷上陰暗的美術創作,畫面里只有黑白和血腥,最終又因偷竊被學校開除。小女兒洛希此時卻顯示出超出她7歲年齡女孩的成熟,表現得特別的成熟,開始照顧自己的生活、開始照顧父親的心情,連買下新家的決定也是她最後拍的板,似乎成為家庭系統里一個新的中心。
就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出人意料的決定——買下一個快荒廢解散的動物園,作為他們新的家,開始全新的環境繼續生活,迎來了這個家庭重建系統的新的機遇。
當人遇上創傷,比如某些喪失的衝擊,親人死亡、愛人分手、事業崩潰,我們常常會陷入沉沒般的打擊,告別哀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很可能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期間心理承愛的痛苦可能並非那麼輕鬆。心理學上將這個過程稱為「哀傷反應五階段」。伊莉莎白•庫伯樂•羅斯博士在1969年出版的著作《On Death and Dying》裡面所描述了人在經歷重要他人離去的表現的五個階段,分別是:否認、憤怒、妥協、憂鬱和接受。
在失去家庭中摯愛的人面前,父親充滿了悲痛,一路否認,不願意開始新的戀愛,同時深陷憂鬱和壓抑傷感的糾結中。兒子充滿了憤怒無法化解,又正處青春期,在與父親的溝通中得不到很好的交流,於是將憤怒發洩到偏離常態的行為中。女兒直接妥協於現實的安排,並充當起大人的角色,但卻偷偷地將父親要丟掉的、母親常穿的一件衣服藏了起來,並天天壓在身下才能睡覺。一家人,在喪失的痛苦中,深受折磨,卻沒法公開地談論,也無法化解。
好在班傑明一家決定接收這座有眾多動物的野生動物園,這個有些怪異的行為帶給他們一個新的「生機」,和動物的友好接觸,跟新朋友的親密接觸,與動物園管理人凱莉率領的留守團隊重新修葺動物園,在奮鬥中迎來動物園的再度營業和自己家庭的新生。
影片的結尾是最讓人心生感觸的一幕。班傑明帶著自己的兒女,來到他與愛妻第一次相遇的咖啡館,面對著妻子曾經坐過的那張椅子,深情地複述自己被妻子吸引的第一幕每個細節,當迪倫含著眼淚、洛希帶著微笑說出那句「Hi Mummy」,你知道,他們終於完成了這次艱難的愛的告別,從此可以開始新的生活。這一幕,學過心理諮詢的人可能會很自然地想到格式塔心理學派常用的一種技術——空椅子技術吧。
從心理學角度看,抑鬱在代謝上是高代價的,但其實是有其社會價值的:抑鬱告訴自己和他人,有些事情已經不可救藥地糟糕著了;抑鬱使人能夠對自己或他人做出忠實的評估;嚴重的抑鬱也可以迫使一個人必須面對嚴酷的現實,並做出最終促使他們繼續存活以及成功繁殖的艱難決定。
生活帶著許多無常,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的喪失。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可能像班傑明一樣有機會去選擇一個特別的動物園作為轉機,我們也沒有辦法從家長、朋友的「不要為失去而糾結了」、「生活充滿轉機」這些蒼白的安慰中得到緩解,我們依然痛苦著。請先接受這份痛苦吧,因為面對喪失產生的痛苦是正常的,請允許自己傷痛,因為經歷哀傷有時有很多的過程和很多的階段。如果當我們經歷了很久的痛苦,仍然無法化解和緩解,或許可以想一想是否能尋找一些專業的幫助,比如心理諮詢。能夠在痛苦中尋找外力的協助也是一種智慧。
Why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