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只能想像
2015-01-02 21:49:19
沒得可投射的時候,就享受感覺吧,可以嗎?
人在看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什麼最爽?答:觀眾可以投射、劇中人物認同觀眾的投射的時候,最爽!
這就是為什麼臉譜化的劇情總能吸引人的原因。比如,座山雕一出現,人人就都能夠把陰險、狡詐、殘忍的內心影像投射到這個人身上,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樂於看到的結果出現了——惡,罪有應得,以最悲慘的方式走向毀滅。
其實,令人放鬆的影片無不是如此,古今中外,少有人能夠免俗——從《智取威虎山》到《007》。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輕鬆,是因為在其中有「惡人」可以供觀眾投射,也滿足觀眾以暴制暴的原始願望。
正如同《一步之遙》中王天王做的一樣。可以忽略事情真相,只要滿足觀眾 「惡的投射」 就可以賣座。
而《一步之遙》用王天王來調侃此類現象,一來大膽,二來,恐怕也是片中唯一能夠「被道出意義」的地方。而大面積的,道不出意義的部份,則更令人抓狂,沒得可投射!
片中少有的幾處可投射的部份,也沒有如常理,做出令人滿意的交代。比如武六和媽媽的對於真愛的爭執、比如王天王並沒有出現在後來的戲份中,更莫提受到任何懲罰、比如象飛田、比如武七。。。這些,令人看起來確實不如看《讓子彈飛》感覺過癮。
但,這就是生活。《一步之遙》更像《鬼子來了》,充滿了對人性的反諷。在對姜文的採訪中,說到鬼子來了,姜文很鬼精靈的先把愛國主義、反日情結擺在前面——因為他也不敢觸動眾怒。但從我這個觀眾的眼光來看,鬼子來了,只不過是把中國人劣根性放在日本佔領時期的大背景下,使其更刺眼而已。
《一步之遙》,比《鬼子來了》,更隱晦,也更灑脫。沒有恩怨、沒有情仇,只有人性。
《一步之遙》的編劇組中有我很喜歡的廖一梅,這也說明,這部電影是按照話劇的規格拍攝的。話劇很少滿足善惡分明的投射-認同心理。話劇從莎士比亞時代就是為了促進入的反思而存在的。喜歡看話劇的人,必定比喜歡看電影的人具有更大的心理空間,用來容忍模糊與不確定,並從中獲得反思。
一步之遙,在當今的中國,不賣座,就對了。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