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起吃雞吧

2015-01-03 18:55:56

這樣的老師,不要也罷!


     別的不說,單說基汀這個老師,那股子求新立異的勁頭還真是讓人喜歡,尤其是正處在叛逆期的中學生,對於這樣的老師更是求之不得。但是在我當了一陣老師後,才算是明白過來,基汀這樣的人當朋友可以,當老師實在是不行,而師生和朋友關係又是難以兼得的,總之基汀算得上是一個好朋友,但實在算不上一個好老師,非但無益,甚至有害。
      先是撕書這件事,我明白電影想通過一種較為極端的形式來表現出基汀打破權威,給學生造成震撼,這樣設置有戲劇張力,非常容易打動觀眾,放回到現實中這樣的事情也存在,但是實在是不可取。試問,撕書這種行為和焚書有什麼區別?撕書,簡直就是一種思想上的肉體消滅。竊以為,反對某種觀點不一定非要推翻它,推翻權威的結果難道不是建立起另一種權威嗎?更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入更多的思想,讓各種思想共存共生,只有接觸越多的思想,才能分清其中的精華與糟粕,取長補短,各取所需,如果只接觸一種思想,那麼只會變得簡單粗暴。基汀並沒有引入更多的思想,只是殺死了教科書中的思想,建立起來的卻是一種什麼都不要輕信的思想,這種懷疑主義的思想應該是閱盡千帆、百般歷練後的自然結果,而不應該是強行灌輸給懵懂孩童的粗暴論斷,否則終將南轅北轍。
      再說基汀講課這件事,電影最後借學生之口讓我們看到了基汀的個人趣味,那就是喜歡浪漫主義,排斥現實主義,現實主義的詩歌基本跳過不講。這就好像是中學語文課堂上只講李白而不講杜甫一樣。且不說李白和杜甫哪個更偉大,單說把教師的個人偏好帶到課堂上就非常不可取。誠然,教科書只是一個工具,好的老師不會被工具牽著鼻子走,而會充分利用工具;差一點的則反被其用,成了教科書的工具。然而,教材的編寫是立足於學生的,不是立足於老師的,所以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需求。如果有的學生喜歡現實主義詩歌而你不講授,那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在大學裡非常常見,比如說中文系講現代文學三十年,老師會因為郭沫若後來的人品問題而連他前期的作品都跳過不講,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偏好的問題,而成為了一種偏見。這樣的老師要是到了中學就更是災難了,學生們需要的是高分,而這樣的老師則先天的對於分數啦體制啦有一種排斥,更不會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來教授課本,老師倒是爽了,學生卻倒了大霉。
      沒錯,我不僅是在說基汀,也是在說我自己。透過基汀,我看到了自己,我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基汀也不是。我們這樣的老師啊,還不如按部就班的老師一樣,否則對學生只是災難。這不是對理想主義的嘲諷,而是對自己不切實際和愛憎過份的反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