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不散--Love Is Strange

爱很怪/流离所爱(港)/爱,不散(台)

6.7 / 13,293人    94分鐘

導演: 艾拉薩克斯
編劇: 艾拉薩克斯 毛里西奧撒迦利亞
演員: 約翰李斯高 艾爾菲摩里納 瑪莉莎湯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賽珞璐

2015-01-06 04:27:00

愛很怪,怪到超越性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原文發表於《看電影》12月上,轉載請註明

    艾拉·薩克斯(Ira Sachs)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他並不是一位新導演,從九十年代至今,他已拍攝不下六部作品,其中《藍色的40道陰影》榮獲2005年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劇情片,《點亮燈光》榮獲第62屆柏林電影節泰迪熊獎,比起這些有距離感的榮譽,他的新片《愛很怪》來得更為平易近人,絕對是一部意料之外的溫情佳作。還是同志題材,但比起《點亮燈光》裡戀人間的甜蜜與傷痛,《愛很怪》成熟、飽滿,充滿熟悉的生活氣息,道盡感情的真諦。這部電影的出現標誌著酷兒電影正在向主流靠攏,當然,西方社會的社會文化壞境提供了背景保障。導演在《點亮燈光》中就已選擇了對同志題材抑或同志視角的主流化表達方式,而這次他確實又往前走了一大步。
    影片講述了一對生活在紐約的同性伴侶喬治和本的故事,喬治是教會學校的音樂老師,本是畫家,他們在一起生活了39年,終於舉行了溫馨浪漫的婚禮,但問題也接踵而至,喬治因此失去了教師的工作,經濟問題使他們不得不搬家,而在未找到新公寓前,兩人被迫分居,各自寄住在朋友和家人的住所。在蕭邦鋼琴曲的陪伴下,情節漫不經心地娓娓道來,正是一系列生活流般的細節鋪陳,使影片平靜、流暢,又如生活本身一般有質感和重量。導演用最平實的方式探討著最讓人無法平靜的兩件事——愛與偏見。
   導演在表現這對伴侶之間的愛時,將重點放在了兩人的相互依賴上,「奇怪」的愛竟讓兩人在一起這麼多年不分開。導演沒有在同性婚禮或親密鏡頭等一般酷兒電影更關注的方面浪費一點筆墨,而是一筆帶過,準確、克制因而十分動人。當本寄住在侄子布魯克林家時喬治來看望他的那個夜晚,兩人滑稽的一上一下躺在布魯克林的兒子,也就是本的侄孫喬伊狹小的高低床上聊天,當他們終於控制不住擠在一張小床時,兩人相擁在一起,那一刻愛是陪伴與習慣,是比慾望和激情更讓人動容的部份。當兩人難得有機會去酒吧喝一杯,逗逗酒吧服務生,聊聊朝夕相處的曾經時,愛更是兩人對視時默契與信任的眼神,儘管現實的無奈與不易已經在他們臉上留下深深的痕跡。這晚約會結束時,兩人背對鏡頭走在夜晚紐約的街道上,邊聊天邊走向鏡頭景深處,本說起他們以前一起去畫廊時,他曾希望有一天也能舉辦自己的展覽。當喬治送本去地鐵站,本慢慢走下臺階,消失在地平線下,剩下安靜又暗流湧動的紐約街景,而這一次也是導演呈現給觀眾的兩人最後的離別。當侄孫喬伊出現在喬治的新公寓時,我們從兩人的對話中得知本已經離世的消息,喬伊帶來了本寄住在他家時未完成的畫作,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幅畫,他畫筆下的紐約簡單、清澈,充滿柔情,當喬治久久注視著這幅畫時,我們不禁想到本未能實現的願望,真愛與遺憾同在,本的一生已足夠精彩。當喬伊離開喬治家時,有一個喬伊在樓梯痛哭的長鏡頭,真是點睛之筆,本叔叔和侄孫喬伊這條感情線清晰地展現了本與家人之間的情感變化。喬伊痛哭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來源於愧疚,愧疚於自己曾對同性戀抱有偏見,而更重要的一方面來源於感謝,正是本叔叔教他什麼是愛,這會令他受用一生。所以當下個鏡頭,喬伊與女友一起出現時,答案不言自明。
    對於偏見的表現,導演同樣拿捏妥當,點到為止卻發人深省。當本叔叔請侄孫喬伊的好夥伴為他做繪畫模特時,喬伊十分反感,認為這種行為很gay,而「gay」這個詞在他還未完全成型的世界觀裡就意味著「stupid」,可見他偏見程度之深。當喬伊的父母,尤其是本的侄子布魯克林發覺到兒子與夥伴關係過份親密的危險苗頭時,他馬上出面干預,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喬伊的恐同心理來源於他的父親布魯克林,布魯克林可以接受自己的叔叔是同志,支持他擁有同性伴侶,但當他的兒子表現出一點可疑跡象時他就無法忍受,這的確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這種時候本反而站出來支持喬伊,建議他們不要反應過度,至少喬伊現在不那麼孤立,擁有了一個朋友。當天晚上,睡在下鋪的本叔叔和侄孫喬伊聊天,本問喬伊是否有過愛的感覺,喬伊馬上回答說他不是同志,而本說的只是愛,無關性別,他讓這個男孩對愛情真正開了竅,如果沒有本叔叔的建議,或許就不會有最後那個鏡頭。與本受到的這些來自家庭內部的偏見不同,喬治受到的則更多來自於社會,宗教和道德處處限制著他的選擇。當他給一位小女孩教授鋼琴課時,鋼琴聲和喬治的旁白混合在一起,他在讀寫給小女孩父母的一封信,感謝他們多年來對他私人感情生活的寬容和理解,但很遺憾,他不能再教他們的孩子了,然後他偷偷抹去眼角的淚水。
    雖然同性戀婚姻已在多個國家合法化,保護同性戀權益也被歐美多國視為絕對的「政治正確」。但實際情況是,很多人依然無法接受。今年10月初,法國巴黎依然有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遊行活動,而在去年5月法國國民議會通過該項法案前,憤怒的群眾就已經抗爭的十分激烈。可見,從「合法化」到能夠被正視和真正接受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微妙的態度和情緒都被導演捕捉,從而更好地為敘事服務。
    該片是一部酷兒電影,儘管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幾乎忘記這個標籤,兩位主角不僅僅是酷兒,他們更是一對相愛多年的生活伴侶,在導演的話語中,愛是能夠超越性別二元論的。其次,導演沒有用某些酷兒電影的程式化方式為噱頭,如裸露、被觀看的性愛場景等,把影片的受眾限定在酷兒群體,這也是該片呈現出主流化特點的重要原因之一。當酷兒電影主人公們的社會身份合法化後,他/她們依然需要面對生活的無奈與煩惱,儘管現階段,他/她們自身的困惑已經解決。
    導演艾拉·薩克斯坦言,故事的靈感來源於自己的生活,而片中本最後那幅未完成的畫作,正是導演的丈夫所畫。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