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87,555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5-01-08 13:31:38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去往生命大和諧的電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328366/?start=100#comments

生命更加和諧的電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328366/?start=200#comments

If you don't have ability, you wind up playing in a rock band -- by Buddy Rich

Buddy Rich和Charlie Parker才是本片的雙男主角。前者是自學成為一代宗師的天才鼓手,後者是被Jo Jone一鈸砸出的Bebop神人。
Rich脾氣暴躁,雖然樂於對外人稱讚自己的團員,但是私下卻是罵人界的帥才,曾因嘴太臭被妹子扇過。
Charlie少年時經歷過失敗的登台。每次都摞下「我胡漢三還會回來的」之類狠話。埋頭苦練之後終於打通任督二脈成為不世出的高手。

----------插入課外小欣賞------------
友情贈送Buddy的solo視訊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yNTk5NTky.html 請隨意感受鼓王之王的手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爵士要swing,速度其實不是最重要的(tempo和音色控制更重要)。但速度是最基礎的。手速不上400,就根本別想混出頭。

男主角以大一學生的身份,其能力設定是合理的。
----------欣賞時間結束-------------

有這兩位大前輩的身影相伴影片始終,對Andy和Fletcher也自然不再需要細碎拼湊角色的過程,一切的鏡頭和故事才能該流的流該切的切該滾的滾,合上音樂的節奏。

連同人物在內。

Fletcher彈爵士鋼琴。
這人個性一小節就翻個身。上一秒鐘還可以跟人正常地攀談甚至逗人家的小女兒,下一秒就立刻全金屬外殼附體。上一拍還在春風化雨「要相信你自己」,下一拍巴掌就毫不留情地呼上去。上一段還在噙淚述說對昔日學生的不捨,下一段就把三個鼓手都操(請念第一聲)到虛脫往生。在這種性格的循環往復中,他將自己的即興罵人技巧發揮到了極致。

Andy打爵士鼓。
影片開頭第一次約姑娘時被對方拒絕,一句話不多就敗退。影片結束試圖與姑娘重修舊好對方拒絕,也是一句話不多就放棄。這就是一個穩定的不變的節奏。
但他對Fletcher就不這樣。從影片開始被動地等待對方「臨幸」,發展到爭取,爭吵,鬥氣,撞車,推倒,節奏越來越凌厲。被退學後那一段音量放到最小,等待最後的solo。

這兩件樂器,在影片前90分鐘極偶爾才能合上拍子,但大部份時間是強弱分明,而且鼓抓不到鋼琴的節奏在哪裡。Fletcher對Andy說的最多的一句台詞就是「不是我的tempo」。到最後二十分鐘,在利用Fletcher的性格造成最大落差,一個長休止之後,Andy終於掌握到了主動,兩個人完全合上了tempo,最後雙雙脫去上衣,在(音樂的)高潮之後,相視而笑,達成了生命的大和諧。

人物、台詞、鏡頭、剪輯,一個節奏都沒有錯。把枝枝蔓蔓拖泥帶水的東西都剔得乾乾淨淨。

因為是音樂題材,自然就有主題重現段落。

第一天去樂團訓練,早上Andy遲到了,因趕得太匆忙從樓梯上摔了下去。
Any終於坐穩正選鼓手的位置,那天早上他因意外又遲到了,後來趕得太匆忙被車撞了。
Fletcher的羊車經過Andy的練習室門口,少年終於得到進入樂(後)團(宮)的機會。
後來同樣的故事再次發生,帶來了另一枚少年Connelly來爭正選鼓手的位置。

後一次重現總是對前一次的發展或交待。車禍的情節就交待了Andy第一天訓練遲到也是因為鬧鐘故障。Connelly入團時,Fletcher一句「我早上就把譜子給他」的細節則則交待了第一天訓練日他要Andy早上六點到並特意叮囑「不要遲到」並非故意耍人玩。

這樣的回文形式,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口舌之外,也暗示了結局。

本片的雙主角之中存在感更強的Charlie Parker最後因疲於演出、酗酒和吸毒造成精神崩潰英年早逝。生怕觀眾不去微基,這段特意借Andy父親的台詞說出來。為的是劇中另一個沒出場就英年早逝的人物——Sean。Sean算是Andy的學長,跟Andy一樣也是「勤補不足」類型。最後雖然通過不斷進擊而坐到Lincoln Center首席,卻因為精神抑鬱而自殺身亡。

這是兩次repeat。

影片嘎然而止在solo結束之後,樂隊將進——也即是下一首曲子正式展開前——的那一刻。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少年Andy在這一刻雖生猶死——雖然表面上還是正常人的樣子,但是已經瘋了(並非字面意義上的那種)。

但我仍舊覺得這才是最正統最嚴肅最認真的勵志劇。

Andy在重回舞台前擁抱了自己的老父,他也心知這就是絕別了。「與其平庸地活到90歲,我寧願成為結束在35歲的傳奇」。
即使他最終成不了21世紀的Charlie Parker,就憑在JVC上這驚天一solo,他至少會有一個輝煌的職業開端——即便像Sean那樣短暫。在Sean死後,至少有Fletcher還會談論他。
能在死後,因生前的才華與成就而被親朋之外的人緬懷追念,這就是Andy的人生理想,他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設定。

求仁而能得仁。這世上還有比這更勵志的嗎?

太多的勵志電影拿主角金手指煲雞湯。黑馬通過短時間的努力撞上大運就能幹翻競爭者同時還得回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其實就跟「傻白甜聖母系灰姑娘在神仙教母的幫助上遇到王子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是一個類型的故事——那叫做童話。

童話在真實的成人的世界裡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美麗的謊言」。這些謊言勵的不是志而是「夢」。

這部電影血淋淋(字面意義上)的告訴觀眾說「光有天份不夠,有天份也學霸也不夠,有天份的學霸進了最高學府也不夠,有天份的學霸在最高學府裡跟了最牛的老師還是不夠」。因為就在最高學府的最牛逼老師手下有天份的學霸每年都有上百,十年就有上千,滿足於此的話,你就隨時可以被別的學霸替換並被遺忘。

成為the great one,就是一條至死方休沒有極限的進擊之路,就只有不斷更強更強再更強,沒有退路沒有捷徑沒有金手指也沒有神仙教母。即使遭遇意外,即使受到磨難,即使面臨絕境,寧可不要性命也毅不回頭決不放棄誓不認輸。

這樣的精神(病)才配稱為「志」——心上立士。

Be great跟「做人嘛,開心最重要了」是不兼容的。我給你10分鐘的時間你都google不到一個在本行業可被稱為great的人物是每天睡足八個小時肢體健全精神健康家庭圓滿母慈子孝高朋滿座左右逢源的。

貝多芬,又窮又聾頭髮又篷,一輩子戀愛失敗沒討上老婆,脾氣暴躁沒有密友,長期處在憤怒偏執的不健康情緒中。所以他的一生就算是個悲劇嗎?

對音樂史來說當然不是。對全人類來說也不是。對我來說當然更不是了。只有對那些把「老婆孩子熱炕頭」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答案的人來說,那老貝的確是挺悲催。

亞里士多德說「沒有瘋狂性格的人,絕沒有龐大的天才」個人是認同這種說法。 Good和Great的區別在於前者適用於「平庸者」——意指「你在碌碌眾生中算得不錯的」,而後者只有在突破「平庸」才能達成。

Andy和Fletcher都在追逐great。於是Andy和二十四孝貼心男友就不兼容。Fletcher和作育英才的雞湯導師就不兼容。先舍而後得,這是宇宙恆理。假使忍不了孤獨受不辛苦突破不了自身的極限,那充其量就只能達到good job的水平,而已。

Fletcher的樂團並不是真·全金屬外殼,脫團是不會受到軍法處置的,如果受不了隨時可以走。但是有那麼多學員戰戰兢兢卻賴著不走,甚至仇視威脅到他們在樂團中位置的人。可是他們卻又不能像Andy那樣心無旁顧勇往無前。做人既不開心,又不可能成就great。

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或者知道了卻無法全心全意奮不顧身地去爭取,這才是悲劇了。

而導演,在得到了Any和Fletcher這樣兩個因為薄而鋒利因為純而堅脆的角色後,卻試圖以光線的變化去鋪襯一種更迎合主流情趣的「悲情」。做了這樣的嘗試,卻又不敢像隔壁Nightcrawler那樣索性亮明立場一黑到底。也是被生生的夾在了中間。

有這樣的音樂,有這樣的角色,有這樣的剪輯師傅,有這樣的演員,卻不能完全衝破常規思維的絆扯,去到更遠更極限的地方,做的更純粹更激烈,這也是可惜了。

Whiplash字面上是「鞭打」的意思。「鞭打」主要使用於抽動陀螺,驅策馬匹,懲罰罪犯,以及BDSM。雖然聽上去很疼,實際上也是真的很疼,但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應用,都是令到被打者更快、更強、更好,以及更高(潮)。

音樂,並不是「令人愉快」這樣膚淺的東西。「今天真高興,我們來放段馬(勒)一(交響曲)放鬆一下吧」類似這種台詞,應該只有在荒誕劇里才會出現。音樂,是一種數學的語言。地球萬物中唯人類能創造能享受。巴赫堅信它能通神。

只有在理性地控制之後,只有在完美的技巧之上,才有「感受」和「性情」的存在。如果唱歌跑調,再是用靈魂唱也徒然自爽。如果打鼓離奏,再是打得高興得樂只空然沉醉。

爵士樂,從根起就是與「啪啪啪」相生相聯的。根源於窮勞疾恨,興繁於淫縱虛醉。奴隸的生命被踐踏,靈魂被屠戮,之後有了爵士樂,在最低級的妓館裡糜漫。

Fletcher對Andy說「爵士已死」當然不是在說這種音樂形式消失——這該是各種音樂類型當中最旁流紛雜的一支——而是在說這種音樂的靈魂:從苦痛中得取力量,在歡愉中感受憂愁,永遠在路上,沒有腳的鳥永不停歇,這樣的靈魂在現代的主流價值觀中惜已不到立足之地。

---------人類補完計劃的分割線---------
爵士樂是音樂類中最接近性愛mode的。無非bebop粗暴點gyspy溫柔點。必有一款G到你。一段爵士樂好不好就看它能不能令人雙腿張開渾身燥熱心搖神盪。

所以這當然是個SM系的愛情故事了。Fletch在酒吧里說那些話,Andy頻頻點頭。他親生爸爸不懂他的追求,他的女友不懂他的理想。

正常人裡1000個有999個是不會懂的。但Fletcher從一開始就知道,連懂都不用懂。因為他們根本就是同一種人,同一個人。

M雖然被鞭抽被蠟燭燒被電擊,但在完事之前伊才是最後掌握關鍵詞的那個。這場SM裡的關鍵詞是——tempo。「I'll cue you in」——「我叫你進來的時候你就可以進了」。

這就是人到更年期的Snape教授與平行宇宙中那個從未遇見Lily的少年Severus相逢。從HP1開始就說好會永遠愛教授的,無論他是魔藥老師還是爵士鼓手。

我能把跑馬拉松當業餘愛好,當然是個抖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