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1,198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成都越

2015-01-08 14:23:48

打擊樂愛好者路過小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所謂「小解」,不是噓噓,也不是我要解釋什麼,只是片子讓我頗有感觸,想談談自己的見解。
首先我慶幸自己沒有走上職業鼓手的道路(曾經幾乎要選擇進修打擊樂專業),或者說努力成為鼓大師的道路,原本我就感到這條路的艱辛,看過此片,更覺得荊棘叢生。
片中有個鏡頭給了一張海報,上面寫著:「If you don't have ability you wind up playing in a rock band.」片中翻譯:「少壯不努力,老大玩搖滾。」爵士的確是最難的音樂風格之一,對協調和手速都有極高的要求,我便少壯沒有足夠努力,只能跟著樂隊(當然風格並不是搖滾),連爵士最基本的Swing也打不流暢,或者說右手一旦Swing起來,軍鼓和地鼓便幾乎閒置了。說這麼一段,主要就是想表達,爵士真的非常非常難。

關於鼓說得差不多了,來說說片子。

影片大量的快速剪輯,首尾照應,並且用爵士樂貫穿了全片,非常有特點,可惜這方面我知識淺顯,還是分析人物比較有話說。

Andrew是影片的主角,一個年輕有為的鼓手。在學校他有些沉默,難以融進學校的圈子。同時他好強的性格貫穿了整部片子,就像簡介中說的,他對「偉大」有不懈的追求。
我認為對Andrew性格最好的展現在家庭聚餐的一幕,家人們只關注從事橄欖球和模聯的晚輩,對Andrew打鼓的事業卻忽視,即使Andrew在自己的領域比另兩位兄弟在他們的領域出色得多。Andrew在家人的忽略和輕視中感到不滿,他開始攻擊自己兄弟的事業。我認為這是他好強性格的完美展現,分明知道自己將成為一位出色的鼓大師,可是目前連自己家人的認同也得不到,對比之下,在熱門領域平庸無比的表兄弟卻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和褒揚。同時,這一幕也展現了人們對這個行業的偏見,這也許也是大多數人對音樂從業者的偏見。
模聯和橄欖球並非壞事,可是在美國太多人關注這兩樣了,以致於器樂在他們眼中一文不值,在國內人們會關注其他事物,可偏見卻是一樣的。
除開這一情節外,還有許多地方體現Andrew的性格,比如每次受到打擊他都會拼命練鼓,比如為了練鼓他和自己的女友分手。分手一出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讓我聯想到了《觀鳥大年》等一系列影片,人物為了自己的追求放棄了愛情和家庭。可我總是覺得兩者之間是可以達到平衡的,只顧個人追求的人,不免有些走火入魔,這樣的狂熱讓他們偉大和出色,可這樣的成功對我這個平凡的人而言得不償失,並沒有太大意義。
說完Andrew,來說說片子最有亮點的人物Fletcher。
若影片塑造一個雞湯式的老師,像《春風化雨》、《自由作家》、《放牛班的春天》之類也許會讓大多數人更易接受,可片子偏偏塑造一個手段殘忍兇狠,滿嘴的髒話的強壯的光頭老師。辱罵和耳光是家常便飯,並且他幾乎不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我相信應該沒有一個學生喜歡他。
他魔鬼式的教學方案的確有一定成功,比如他曾經的學生Sean,可惜Sean在離校幾年後上吊自殺。Sean的死讓Fletcher非常痛苦,他特意給現在的學生放了Sean的作品,而且不苟言笑的他當場留下了眼淚。這時我們看到一個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另外Fletcher在酒吧和Andrew的對話,我想也是他真實想法的表達,他認為大師都是被逼出來的,只有最殘酷的手段才能造就大師。
Fletcher的形象可以說是十分立體,十分真實,並不是純粹的壞當然更不是完全的好,他只是一個為自己的理念付出一切的人罷了。
話雖如此,我卻只是佩服影片中Fletcher人物形象的塑造,我個人是徹底否定Fletcher的理念的。
先有酒吧談話時Andrew的反問:「比如...你逼的太狠,下一個Charlie Parker反而退出了?」
我認為Andrew所說極有道理,並非每個音樂奇才都有超乎常人的承受能力的,自殺的學生Sean就是最有力的佐證之一。
可是Fletcher依舊沉浸在自己造就大師的夢中,他回答說:「不會,因為下一個Charlie Parker永不會氣餒。」
可是不會氣餒的音樂天才Charlie Parker真的還需要一個人來逼他,他才能成為大師嗎?

不同意歸不同意,有一點我確實相信的,那便是Andrew和Fletcher這樣的人永遠都會有少數人成為他們的知己,他們會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並且取得極大的成就,即使這期間幾乎所有人都懷疑他們。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他們會繼續依照自己的道路前進,而我們會持續不理解。

P.S. 片子很棒,可是有一點我覺得不科學。為了提升速度,鼓手一般都是很放鬆的,不會像片中Andrew一樣那樣用力。只有上萬次放鬆的、穩定的擊打才可能讓自己的手速有一丁點可以忽略的提升,片中用盡全力的死磕只有發洩時才那樣,手型糟糕,力度混亂,很不利於速度的穩定和提升。不過,我完全同意死磕才是表現奮鬥的最好方式!

評論